一個世紀前,工業(yè)生產(chǎn)的概念風靡美國和英國,但意大利有一部分手工匠人很倔,他們相信傳統(tǒng):鞋要合腳,衣服要合體,料子好還要耐穿。這一點和大工業(yè)生產(chǎn)效率為王的概念完全背離。不是誰都有勇氣逆著時代大潮而上。這種對傳統(tǒng)的偏執(zhí)催生了一批精細手工的好品牌,在全球十大頂級男裝品牌中,意大利品牌占八席。
來自國際時尚首都羅馬的布里奧尼憑借其面向高端客戶的品牌定位、美國消費者對品牌急增的興趣及二戰(zhàn)之后經(jīng)濟快速復蘇的條件迅速崛起,在1950~1960年間,成為意大利海內(nèi)外娛樂界、政界及商界人士的著裝基準。
布里奧尼的制衣工坊里有1000名裁縫,其中220名都會參與到一件西裝的生產(chǎn)流程中,一年可以生產(chǎn)6萬套西裝。他們所用的工具,就是針、線、剪刀、卷尺,這和一百多年前也沒什么兩樣。
在布里奧尼,他們甚至精確到一件西服總共需要7000針的手工縫線。好在這7000針不是無序的。一件西服的生產(chǎn)流程被分解為220個步驟,由220位高級裁縫接力完成:從手工繪圖、手工做板和剪裁,到最后90個部分都通過手工縫紉完成。這期間需要熨燙80次,一共22個工時的高效工作。其中,手工扣眼需要用楔子打眼,縫好一個扣眼縫需要100針,耗時30分鐘。
在布里奧尼的工坊,科技的演進并沒有觸碰到生產(chǎn)流程。和五六十年前一樣,布里奧尼依然采用獨特的手工生產(chǎn)模式,這種傳統(tǒng)講究的是代代相傳??p一件西服需要7000針,這里只有15%是外面看得見的,其他85%的針腳都隱藏在里面,一切都是為了保證穿著的舒適。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