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群英
作文片段
教室里熱得像剛揭開蓋的蒸籠,我不得不停下筆。抬眼望去,窗外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綠。每棵樹都是靜悄悄的,仿佛動一下也會熱得喘不過氣似的。鳥兒也不留一分情意給這燥熱的天氣,不愿過久地駐留在樹枝上。一陣熱風吹來,幾張試卷在空中翻卷了兩下,很不情愿地掉落在地上。桌子上依然是滿滿的中考復習沖刺卷,抽屜里也塞滿了教輔書。黑板上的字總是來去匆匆,像走馬燈一樣更換著不同學科的內容。黑板擦已經(jīng)磨損得不成樣子,卻依然任勞任怨地堅守著崗位。
——黃婷《影響我的那句話》
雞窩里,一只老公雞安詳?shù)嘏P著。隨著夜色一絲一絲褪去,它慢慢地站了起來,搖了搖身體,抖了抖翅膀,慢悠悠地走到一塊石頭上,清了清嗓子,拉長聲調,開始演奏屬于它自己的樂曲。“咯咯咯——咯咯咯——”多么有力的聲音,多么高亢的音調,帶著老公雞內心的自豪展示著充滿節(jié)奏感的韻律???,連太陽也出來聆聽這歌聲了!老公雞有些激動,神情更加自信,聲音也隨之提高了八度。
——羅星宇《聆聽生命的吟唱》
學國畫的第一天,我面對未知的一切,怯怯地問:“老師,這很難吧?”老師聽后,慈愛地笑了笑,說:“孩子,這不難。”他的目光飽含鼓勵,好像冬天的陽光,溫和但堅定地照進我心中因畏縮而寒冷的地方。他的眼睛好像要告訴我——關于國畫,那些用顏料渲染、畫筆輔助的五彩而愉快的故事。沒有更多的話語,可那眼神告訴我:“這不難?!?/p>
——左馨怡《打動》
陽光輕盈而調皮地灑在院落里,愜意而悠然。窗戶外面的一棵梅樹上正開著一朵一朵火紅色的梅花,像一只只躍然振翅的小鳥,眨眼就能飛上天空去。她十分迷戀這紅色,貪婪地看了起來。小小的紅精靈,頂著寒風堅韌地綻放。她不懂這樣的堅強,可是她喜歡那綻放的芳香。她覺得那香也是火紅火紅的,讓她感到非常溫暖,像小狗溫軟的舌頭在舔著她的手指頭。
——袁凌昕《開在心中的花朵》
思維碰撞
老師:這四個片段的描寫都非常精美。我們一起來說說,它們美在哪里?它們?yōu)槭裁茨苓@么美呢?
學生們:修辭手法用得好。
老師: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那么,作文要靠修辭裝。我們來具體說說這幾段用到了哪些修辭。
曹宇茜:第一段用的修辭主要是擬人,還有比喻、夸張。
李琦:第二段用的修辭也是擬人。
戴佳鈺:第三段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辭。我不確定,“他的眼睛好像要告訴我……”這一句寫想象的是不是也用了修辭?
老師:想象和聯(lián)想都是寫作手法,不是修辭手法。但是,話說回來,寫作時好的修辭需要有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例如第一段中“教室里熱得像剛揭開蓋的蒸籠”,寫這句時就一定有一個聯(lián)想的過程,第二段中“老公雞有些激動,神情更加自信”,寫這句時則把公雞想象成人。
況芷杏:第四段主要用的是比喻和擬人的修辭,而且袁凌昕的這些比喻句都非常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老師:是的,她的這些比喻不同尋常,但其實她這段文字中還有更不尋常的內容。這里我先賣個關子,過會兒重磅推薦給大家。我們來梳理一下剛剛總結出的這幾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最多的是——
學生們:比喻、擬人。
老師:對,比喻和擬人。為什么他們都會心照不宣地運用這兩種修辭呢?答案只有一個,這兩種修辭見得多、讀得多,關鍵是——不說偏心眼的話——這兩種修辭的表達效果比別的修辭更好。就連大作家也對比喻、擬人情有獨鐘,像朱自清先生的《春》,簡直就是比喻、擬人“堆”出來的。這里我再給大家展示幾個以比喻、擬人修辭來描寫人之喜怒哀樂的句子,來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之妙。
1.她心里滑過一絲得意,腳步像飛燕一樣輕盈,臉上卻平靜得像一塊沉睡的石頭。
2.他的眼睛里燃起了熊熊怒火,每一根毛發(fā)都抖擻著吶喊助威。
3.她感覺不到自己的生命的一絲光亮,每天就像在黑暗的大海里游泳,覺得未來深不可測,找不到方向。
4.她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那些書。她像一只小小的魚兒,突然游進了一片只屬于她的汪洋大海。
同學們,比喻和擬人修辭就是有這種化平淡為生動、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作家秦牧說:“精彩的比喻就像是童話中的魔棒,碰到哪兒,哪兒就會發(fā)生神奇的變化?!倍鴮τ跀M人修辭,有人更是這樣評價:“文學離開了人與萬物的比擬,就好像鳥兒折斷了翅膀?!?/p>
學生們:老師,那有沒有比比喻、擬人修辭更具表現(xiàn)力的修辭呢?
老師:我覺得有一種修辭可以以一敵三,超過比喻和擬人。它就是我前面說的,要重磅推出的修辭——通感。我們來看下面這句:
她被這樣的真誠感動著,仿佛看見通向希望的道路上到處點亮著火把,有炫目的玫瑰大朵地盛開……
學生們:老師,這句運用的修辭不是比喻嗎?什么是通感啊?
老師:通感又叫“移覺”,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是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上面這句把“感動”這種心里的感覺與視覺“看見火把、玫瑰”溝通起來,用的是通感修辭,可不要因為句子里有“仿佛”一詞,就想當然的把它當成比喻修辭。其實通感并不是“高不可攀”,我們平時可能都說過的一句話“她的聲音真甜”,就用了通感修辭,把聽覺轉移到了——
學生們:味覺。
老師:我說通感可以以一敵三,還可以拿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來證明?!逗商猎律防镉袃删洌骸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兩句的名氣,那是《春》里邊多少比喻句和擬人句加起來也沒法相比的。那我們回頭找找袁凌昕那段話中的通感修辭。
學生們:最后一句“她覺得那香也是火紅火紅的,讓她感到非常溫暖,像小狗溫軟的舌頭在舔著她的手指頭?!?/p>
老師:對,這一句把——
學生們:嗅覺轉移到了視覺、觸覺。
老師:今天重點給大家推薦了描寫要特別注意使用比喻、擬人、通感這三種修辭,但并不是說,對排比、夸張、對偶、引用等修辭我們就無須用心了。我的觀點是,只要用得自然貼切,修辭還是多多益善。
有的放矢
修辭對描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靈動的修辭能給讀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容易使考場作文贏得高分。一篇作文的優(yōu)與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語言是否精美。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睘榱耸棺约旱淖魑挠形牟?,就要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擬人這些常見的修辭,也可以更具創(chuàng)意地使用通感、雙關、借代等修辭。巧妙運用修辭能使作文的語言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文采飛揚,能增添語言的文化底蘊。用修辭美化過的語言,能使閱卷老師產生在一大堆石頭里看到一塊閃閃發(fā)亮的金子的感覺。我們把修辭手法對語言的加工比作點石成金的金手指,“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就是點石成金的“點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