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麗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yī)院兒科,河南 鄭州 450007)
小兒功能性便秘會影響患兒食欲,發(fā)生肛裂、腹脹等相關并發(fā)癥。本研究中藥貼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40例,均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觀察組男50例,女20例;1歲以下52例,1~3歲18例,病程小于3個月20例,3~6個月35例,超過6個月15例;對照組男48例,女22例;1歲以下50例,1~3歲20例,病程小于3個月19例,3~6個月32例,超過6個月1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臨床表現(xiàn):便質干結,排便困難,排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3~5天排便1次甚至超過7天排便1次,或排便次數(shù)正常,1~2天排便1次但干燥、堅硬、色黑,因便秘排出困難發(fā)生腹脹、腹瀉、納差等癥狀。
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小兒便秘診斷[1],西醫(yī)診斷參考羅馬III診斷標準。糞便干結、排出量少、排出時間延長、排出困難,病程長于2個月。自發(fā)性排便次數(shù)在7天內少于2次,或超過7天無便意。排除因相關疾病導致的繼發(fā)性便秘。
納入標準:年齡3個月~3歲,有便秘癥狀,每周排便次數(shù)小于2次,病程超過2個月,排便困難同時伴有哭鬧、煩躁等。
排除標準:不能配合完成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肛門狹窄、脊柱裂等腸道相關病變導致的便秘,存在嚴重心腦、肝腎器官功能障礙。
兩組治療前均給予潤滑劑排除宿便,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脂肪、高熱量、精細食物的攝入,增加粗纖維的攝入,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
兩組均給予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青島東海藥業(yè)有限公司),2歲以內每天服用7g,2歲以上每天服用10.5g,每天分3次服藥,治療10天。
觀察組加用中藥貼敷及穴位按摩治療。①中藥貼敷:大黃10g,木香10g,苦杏仁6g研磨呈粉末混合后,用香麻油調和成糊狀,再將中藥貼膏固定在神闕穴上,以神闕穴為中心直徑2cm范圍內,每天更換2次。②按摩:用大拇指對雙側足三里進行穴位按摩,每天2次,每次15min,感覺到麻、酸、脹為佳,治療10天。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癥狀分級量化表[2],對中醫(yī)證候大便秘結、納差、夜間哭鬧、腹脹腹痛、面赤身熱、小便黃染進行分級量化,根據癥狀重、中、輕、無分別計3、2、1、0分。
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痊愈:癥狀和體征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大于95%。顯效:癥狀和體征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在70%~94%。有效:便秘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31%~69%。無效:便秘無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小于30%。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分組 大便秘結 納差 腹脹腹痛 夜間哭鬧 面赤身熱 小便黃染觀察組(70例) 0.80±0.20 0.27±0.06 0.12±0.07 0.18±0.07 0.05±0.01 0.13±0.02對照組(70例) 1.97±0.33 0.70±0.08 0.34±0.10 0.56±0.03 0.30±0.01 0.19±0.00 t 25.368 35.976 15.079 41.746 147.901 25.0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小兒便秘大部分為小兒功能性便秘,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排便困難、排便次數(shù)減少、腹脹腹痛、食少納差等[3]。
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穴,按摩足三里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抗病強身的作用,可刺激胃腸平滑肌,提高胃腸功能,從而改善便秘癥狀?!吧耜I穴為臍通百脈”[4],與全身各經脈相通,與胃腸、脾腎均有聯(lián)系。中藥膏劑由大黃、木香、苦杏仁組成。大黃瀉下導滯、通便泄熱,木香健脾消食、行氣止痛,苦杏仁潤腸通便。貼敷于神闕穴,通過臍部藥物直接吸收作用于胃腸,通過對腸道內體液的調節(jié)改善胃腸功能。穴位按摩聯(lián)合中藥貼敷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效果較好,不良反應小。
[參考文獻]
[1] 李燕妮,張成軍.神闕穴中藥貼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12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科學,2013,5(5):431-432.
[2] 康薇.按摩療法配合中藥敷貼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9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7,23(4):73-74.
[3] 佘優(yōu)琴,汪桔仙,杜莉,等.生大黃貼敷配合耳穴填豆干預骨折患者便秘的臨床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4,13(1):58-59.
[4] 王玲玲,金洵.重新認識八髎穴[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