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巴根那 道佈清
(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海市蒙中醫(yī)院,內蒙古 烏海 016000)
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臨床以肩部長期固定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為主癥的一類疾病,又稱為凍結肩、五十肩、肩凝癥等,是一種多因素病變,好發(fā)于50歲左右年齡,女性多見。為進一步研究如何有效治療肩周炎疼痛,我院對2016年1月到2016年5月中收治的15例肩關節(jié)周圍炎者采用蒙醫(yī)薩木療法進行治療,治療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到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肩關節(jié)周圍炎患者30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n=15)和觀察組(n=15)。對照組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齡45~59歲;觀察組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齡45~5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癥狀:單側或雙側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活動受限,壓痛。
1.2 納入標準 ①不限男女;②精神狀況佳;③治療依從性較高,配合關節(jié)炎治療;④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能夠接受治療;⑤排除其他疾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按照薩木那哈療法治療[1], 取坐位或俯臥位、暴露肩部及背部,取大椎穴、穴肩髎、阿是穴。 上述穴位行刺前拔罐,10~15min ,起罐,對其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用消毒三棱針在淤血及隆起處點刺出血,點刺速度要快、穩(wěn)、準。刺后立即再次拔罐,拔出惡血及黃水,根據(jù)患者疼痛情況留罐10~15min,取下罐迅速將放血創(chuàng)口消毒后用敷料覆蓋固定。放血后連續(xù)拔罐3天。
對照組取坐位或俯臥位,暴露肩部及背部, 常規(guī)消毒,選壓痛點進針,注入2%利多卡因5mL和曲安奈德40mg混合液適量,完畢后加壓包扎,分別在1、3、10天從復注射。10天1個療程。
1.4 止痛效果評估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2]:0為無痛,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9為重度疼痛,10為極度疼痛。治療前后均應用VAS評分,按治療前與治療后1療程VAS下降分差值為依據(jù):下降4分以上為有效,下降3分以下為無效。
1.5 療效標準[3]治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jié)活動恢復正常。顯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關節(jié)活動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肩部疼痛有所減輕,活動仍有疼痛感。無效:肩部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無改善。
2.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法評分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法評分都明顯降低,其中觀察組評分2.75±1.04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2.93±1.11,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VAS法(分)
2.3 不良反應 蒙醫(yī)薩木那哈療法組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局部封閉組中第一次治療時有5例患者出現(xiàn)局部腫脹,甚至有2例在治療后疼痛加重,對癥治療后腫脹消失。
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臨床以肩部長期固定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為主癥的一類疾病,又稱為凍結肩、五十肩、肩凝癥等,是一種多因素病變,好發(fā)于50歲左右年齡,女性多見。我院蒙醫(yī)風濕病科主要采用蒙醫(yī)薩木那哈療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疼痛,本研究對15例患者進行治療,有效率達到93.3%,同時設立對照組,應用局部封閉治療15例,有效率達到73.3%,兩組對比蒙醫(yī)薩木那哈療法治療對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疼痛療效果理想,對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明顯。薩木那哈療法是蒙醫(yī)的獨特的外治療法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祛風寒濕、消腫止痛、排除惡血之功效,具有療效快、療程短、價廉、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應用與推廣。
[1]包哈申.薩木那哈療法簡介[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1998,4(12):38.
[2]孫燕、蔣健.疼痛評價體系概述[J].中華現(xiàn)代中西醫(yī)雜志.2005.3(5):98.
[3]戴閩.骨科疼痛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