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君 徐麗虹 丘苑清
廣東省蕉嶺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廣東蕉嶺 514100
據(jù)研究統(tǒng)計,慢性盆腔疼痛(CPP)患者約占婦科門診患者的10%~15%,尤其以年輕女性最為常見[1-2]。臨床認為其是由于醫(yī)源性因素、疾病或情感壓力等原因引起盆底肌肉伸展性喪失、盆底肌肉過度活動,產(chǎn)生觸痛點,盆底肌功能失調(diào)從而導致的[3-4]。表面肌電是一種客觀評價盆底肌功能的檢測方法,有研究顯示采用基于表面肌電的盆底肌訓練是恢復盆底肌肉功能有效的方法[5]。而擴張療法可以擴張伸展肌肉、放松肌筋膜,幫助肌肉恢復彈性和伸展性,也是疼痛治療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6]。本次研究對基于表面肌電的盆底肌訓練及擴張療法對于慢性疼痛患者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婦產(chǎn)科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3~48歲,平均(31.7±2.9)歲,病程8~29個月,平均(19.6±3.5)個月。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 23~46歲,平均(31.4±2.7)歲,病程8~27個月,平均(19.3±3.3)個月;研究組患者年齡24~48歲,平均(31.9±3.1)歲,病程9~29個月,平均(19.8±3.7)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為不明原因慢性盆腔疼痛,所有均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病程均超過六個月,治療前經(jīng)婦科常規(guī)檢查、B超檢查、白帶及尿液病原體等相關(guān)檢查,已排除有泌尿生殖系統(tǒng)器質(zhì)性病變、盆腔臟器腫瘤、感染性疾病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史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詳細詢問病史記錄,進行陰道指診和表面肌電評估明確病因,采用常規(guī)抗炎、鎮(zhèn)痛藥物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同樣采用詢問病史記錄、陰道指診、表面肌電評估明確病因。然后使用基于表面肌電的盆底肌訓練及擴張療法進行治療并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1)具體治療實施方案如下:①患者排空膀胱后,將消毒后的電極探頭置入陰道內(nèi),收集生物反饋電流,通過初始經(jīng)表面肌電評估幫助患者意識到盆底肌肉的高張力狀態(tài)。②采用漸進性表面肌電放松訓練幫助患者觀察到表面肌電活動逐漸減少,軀體肌肉有序的緊張和放松,合理完成這些訓練保持盆底肌充分放松。然后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訓練(失活性訓練):每進行一次5~10s收縮運動,之間有10~30s休息。肌肉活動期間指導患者初始訓練時用低強度收縮(30%最大收縮波),放松時表面肌電降到最低水平;然后逐漸使用中等強度(50%最大收縮波)和高強度(80%以上最大收縮波)的間斷收縮。訓練時間從每次3~5min,2次/日開始,逐漸增加至每次10~20min,2次/日,患者堅持訓練直到使靜息基線<2uV,使募集恢復時間<2ms。③結(jié)合擴張手法治療放松肌筋膜、恢復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肌肉興奮性。治療師先經(jīng)陰道指診觸摸到的引起患者疼痛的肌肉緊束帶和觸痛點,以手法向垂直方向拉伸或擴張痙攣的肌肉緊束帶、觸痛點[8],每天1次,每次15~20min。(2)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治療的成功。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紹盆底康復以及表面肌電盆底訓練的相關(guān)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講解成功治療的案例,提高其治愈的信心,爭取患者的配合。②環(huán)境護理。堅持環(huán)境的安全衛(wèi)生整潔,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注意空氣流通,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安靜的治療環(huán)境,能減少患者的焦慮和不適感。③康復訓練護理。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盆底肌肉收縮方法,避免腹肌收縮。根據(jù)每個患者盆底肌損傷和耐受性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康復訓練的原則宜適時適量、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使盆底功能逐漸恢復正常[9]。④治療的注意事項。對于月經(jīng)期間或陰道盆腔炎癥急性期的患者應禁止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電極片放置不能貼在皮膚傷口處或污染區(qū)域,另外盆底肌肉治療頭和康復器要做到專人專用,避免交叉感染[10]。以治療1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進行四個療程的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比較治療前后的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數(shù)字0~10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痛。療效評價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和VAS癥狀的評分減少情況來判定[7],分為治愈、緩解以及無效三個等級。其中治愈為患者的疼痛癥狀消失,VAS評分減少100%;顯效為疼痛癥狀明顯緩解,VAS評分減少70%以上,有效為疼痛癥狀有所改善,VAS評分30%以上;無效為疼痛癥狀沒有改善,VAS評分減少低于30%。以治愈、顯效和有效的例數(shù)之和計算總有效率。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中治愈10例,顯效11例,有效7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疼痛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32 5.98±1.15 4.35±0.92 5.897 0.027研究組 32 5.93±1.13 2.04±0.51 18.724 0.001 t 3.912 13.651 P 0.892 0.003
近幾年,慢性盆腔疼痛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復雜,可能與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肌肉骨骼系統(tǒng)以及心理行為因素有關(guān)[11]。其復雜性決定了治療的難度,具有病程長、治愈率低以及易復發(fā)的特點,極大程度的影響著患者的健康、生活。對于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療應以減輕患者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為目標,尋找安全、有效的診療策略,一直是臨床不斷探討的方向。除了手術(shù)和藥物治療,生物反饋療法、盆底肌訓練、手法治療等也是臨床使用較多的盆底康復治療手段[12]。
表面肌電是目前臨床評估盆底肌功能的客觀方法,對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盆底表面肌電評估的主要功能特征為慢性過度活動、易激惹、易疲勞以及不穩(wěn)定?;诒砻婕‰姷臋z測方法,可以將盆底肌肉運動信號轉(zhuǎn)換為視覺或聲音等可感知的信號,通過反饋信號指導患者學會正確的進行盆底肌收縮和舒張訓練[13]。國外有臨床試驗證實,基于表面肌電的生物反饋盆底肌功能標準化訓練能夠糾正肌肉的過度活動和功能失調(diào),降低患者靜息時的肌張力,減少盆底肌痙攣,改善疼痛[14]。另外盆底肌筋膜疼痛是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肌筋膜治療對于提高MPS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擴張手法治療首先經(jīng)陰道指診各組盆底肌觸摸到引起患者疼痛的肌肉緊束帶和觸痛點,然后以手法向垂直方向拉伸或擴張痙攣的肌肉緊束帶和觸痛點,能夠起到伸展肌肉、放松肌筋膜的功效[15]。另外擴張療法還可以降低肌肉疼痛的敏感性,發(fā)揮疼痛脫敏的生理作用。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采取基于表面肌電的盆底肌訓練及擴張療法進行治療并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治療的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程度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結(jié)果表明基于表面肌電的盆底肌訓練及擴張療法對于CPP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與于淑麗的等[16]的研究結(jié)論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于表面肌電的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療法能夠指導患者正確進行盆底肌放松和上調(diào)訓練,從而幫助患者糾正肌肉的過度活動和功能失調(diào),而擴張療法則能放松肌筋膜能夠消除肌肉、筋膜和韌帶中的觸痛點,兩者結(jié)合一方面能夠更好的緩解疼痛,另一方面可以糾正肌肉功能失調(diào),從而促進盆底肌功能的恢復。不過由于本次研究的樣本較少,還需要更多設計嚴謹?shù)呐R床研究進行評價和證實。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應用基于表面肌電的盆底肌訓練及擴張療法進行治療并輔以相應的護理,能夠糾正盆底肌功能失調(diào),促進患者恢復盆底肌正常功能,從而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
[參考文獻]
[1] 熊艷.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療與現(xiàn)狀[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中旬刊),2010,1(10):2-3.
[2] 陳娟,朱蘭.慢性盆腔痛的康復治療[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chǎn)科,2016,8(8):11-14.
[3] 黃其會.盆腔操鍛煉聯(lián)合腹部推拿在慢性盆腔痛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4):135-136.
[4] 薛雅紅,丁曙晴.功能性肛門直腸痛患者盆底表面肌電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1):1803-1806.
[5] 羅淑媛,宋偉峰.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程度與焦慮狀態(tài)護理觀察 [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2):106-107.
[6] 陳峰,黃如華,鄭玉金,等.盆底表面肌電生物反饋療法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效果評估[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6,36(11):167-168.
[7] 何秋月,潘葉靜,唐曄.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4,16(28):2615-2616.
[8] 徐玲玲.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對產(chǎn)后盆底肌功能康復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6):1256-1258.
[9] 曾成,王寧華.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的治療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3(20):245-249.
[10] 王宏,薛紫怡,李夢夢,等.產(chǎn)后壓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饋治療后盆底肌表面電信號變化觀察[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2):320-324.
[11] 黃劍青,尹玲英,黃亦文.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電刺激對產(chǎn)后盆底復健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2(7):25-27.
[12] 楊曉,劉玉玲.盆底肌肉訓練對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分析[J].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13,40(2):164-166.
[13] 趙鑫鑫,陳睿,秦月琴,等.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慢性炎癥性盆腔痛的臨床效果評估[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17):1-4.
[14] 曹琦.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訓練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5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12(23):89-91.
[15] 林瓊林.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分析 [J].吉林醫(yī)學,2015;36(10):2063-2064.
[16] 于淑麗,王燕翔,胡鳳賢,等.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手法按摩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研究[J]. 陜西中醫(yī),2011,32(6):7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