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白雪
剛開始把繪畫介紹給班主任的時候,他們都驚訝于我的想法太奇葩,從常理來看,我這心理健康課是輔導學生心理成長的,又不是教學生畫畫培養(yǎng)他們藝術氣息,也算是合理的質(zhì)疑吧,所以這繪畫方法的應用推廣還是要從根本上做以解釋的。
簡單的說,人類是先有圖畫后有文字,兒童也是先學繪畫再學文字的。我們看一幅圖畫勝過千言萬語——因為圖畫傳遞的信息比語言更豐富,現(xiàn)如今盛行的繪本教育就是這個道理,另外,不同的人對同一圖畫內(nèi)容所表達信息的觀察和反饋又各不相同,所以利用圖畫是最簡單、最直接了解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方法。在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繪畫這一手段。
從繪制角度來講,繪畫是潛意識的表達,對于繪畫者的任何一個涂鴉、畫幅的大小、用筆的輕重、空間配置、顏色、構圖等都有著特定的代表意義,都在傳遞著他的個體信息,因為繪畫應用了投射技術。在現(xiàn)如今的心理咨詢行業(yè),繪畫已經(jīng)成為一種療法,是心理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是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nèi)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xiàn)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良好效果。無論是成年和兒童都可在方寸之間呈現(xiàn)完整的表現(xiàn),又可以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滿足心理需求。
我們將繪畫應用于學校心理健康課堂,目的不是治療。利用繪畫的投射技術,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繪畫來掌握他們不自覺暴露的潛意識層面的信息,這是最直接也是最真實的反饋。
一、將繪畫應用于個人的自我認知
在高一年級課程伊始,我一般會讓學生畫畫自己,畫什么呢?學生往往告訴我:“老師,我不會畫人物?!薄袄蠋煟耶嫴缓?,特難看?!蔽业拇鸢缚隙ㄊ沁@樣的:“沒關系,我們不是畫畫比賽,老師畫的還沒你們畫的好看呢?!薄安还苣銈儺嬍裁矗堄涀∫稽c,這個形象一定是最能代表你的特征或特點的!”在這樣的啟發(fā)下,學生開始思考自己:有的溫柔如貓,有的淘氣如猴子,有的高大如楊樹,有的矮小卻堅韌如綠草,有的志向遠大如青山,有的自由如飛鳥等等。當他們認真思考了自己并以一定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之后,接下來的內(nèi)容就是介紹“畫中的我”。這個環(huán)節(jié)不是簡單的復述,是在語言描述的同時再次發(fā)現(xiàn)自己,通過頭腦搜索所畫內(nèi)容的所有特質(zhì)和自我的特質(zhì)做關聯(lián),找到更準確的詞語表述自己,發(fā)現(xiàn)更多的更真實的自己,從而充實自我認知。
在輕松的隨意繪畫活動中,學生沒有壓力,反而回到了最輕松、舒暢的童真環(huán)境中表達內(nèi)在真實的自己。當然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也會帶給我們教師一些思考:“老師,我想像一朵白云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飄啊飄?!薄袄蠋?,我覺得我就像空中的云一樣,沒有根基,隨風飄蕩?!彪m然都是云,可這是差別很大的云,也是很想表達自己的云,他們覺得家長老師的約束太多使得他們沒有自我的時候,他們會羨慕云的飄搖;或者在家庭的特殊影響下,他們感覺不到安全感,沒有穩(wěn)定的居所和家的呵護,他們覺得自己就是被風吹來吹去的浮云。有了這樣的辨別,教師接下來就有了針對性的更深入的目標去開展工作,學生也因此能得到更多有效地輔導和幫助。
二、運用繪畫更深一步地探索自我
隨著學生的成長、對自我探索的深入,繪畫依然可以發(fā)揮它獨特的魅力,這時候我會讓每個人都畫一棵樹,一棵你心中的樹。
從學生的作品來看,大多數(shù)人的樹都是飽滿挺拔的樹,筆直的樹干、蓬勃的樹冠,有的同學還會在樹上畫出果實,這樣的同學大都積極上進,目標明確有追求。雖說基本樣子差不多,但是畫面的大小可是有學問的,但凡樹畫的比較小的同學都是缺乏自信甚至是自卑的,他們有進取的愿望,但是自信心還需要培養(yǎng);相反,個別同學畫面過大,這是超級自信甚至盲目自大的表現(xiàn),他們夸大對自我的了解,出現(xiàn)浮夸不著邊際的虛假之勢。同樣是樹干,有的同學會在上面畫些樹疤,有多有少、有高有低(這個排除有些同學學習畫樹時老師教的用樹疤痕做修飾的可能),這個信息往往暗示著繪畫者的早年創(chuàng)傷,因為一直沒有很好的處理或解決,導致現(xiàn)在成為問題的隱患,這又將是我們教師工作的內(nèi)容。
在繪畫同一主題的內(nèi)容時,學生的作品也是各有不同,當然教師除去要學會觀察這細微之處的千差萬別以外,還要通過樹的畫面幫助學生尋找相近的團體,也就是促進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學會交往,體驗團隊的接納與共榮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尤其要關注個別特立獨行作品的作者,啟發(fā)大家尋找他與眾人的共性,挖掘他的優(yōu)點發(fā)揮他的長處,以此促進班集體的和諧相處、提升集體凝聚力。
三、發(fā)揮繪畫優(yōu)勢構建良好合作小組
我校班級全面推進小組合作形式,這和心理健康課的組織形式不謀而合,我們也是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注重分享、注重合作、注重團隊的力量,這對小組的考驗也是嚴峻的,尤其是在小組磨合期。為了讓學生了解小組合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這里又引入了繪畫的手段,事實證明效果顯著。
在以小組合作為目的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教師嚴格要求大家無言語溝通、無非言語信息傳遞,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同學們依次繪畫,每人每次只能做一筆畫,輪番進行,直到規(guī)定時間用盡或者全組同學一致認為不需要再畫時可以提前結束繪畫。在完成繪畫工作后,做小組交流展示,全體成員要面向大家做繪畫回顧,包括自己思考的過程、所畫內(nèi)容的描述以及當時感受,這個順序是還原繪畫過程的,所以在大家張開嘴表露心聲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為集體著想,也發(fā)現(xiàn)在自我理解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偏差,也發(fā)現(xiàn)個別同學太強勢,還會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在小組中只會跟風等等。當大家都一一做完表述,最后由小組討論給作品起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名字,這再一次搭建平臺幫助成員做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
針對繪畫過程中問題的暴露,解決問題我們依然運用繪畫手段來操作。這次的小組合力繪畫限定主題,與上次略有不同的是,動手之前先允許小組成員交流,一旦動筆則繼續(xù)保持無溝通狀態(tài),這樣下來一幅作品,我們看到了主導者的統(tǒng)籌,看到了組員的通力配合,在過程中也難免有失誤,但寂靜中大家品味著無指責、不嘲諷的冷靜狀態(tài),看到了小組的凝聚力,看到了問題解決的一種默契。
四、回味繪畫引發(fā)思考
繪畫作為一種“玄妙”的語言,在咨詢行業(yè),咨詢師可以通過繪畫解讀其心靈密碼,透析深度困擾人們的“癥結”。作為心理診療的一個有效工具,真可謂“此處無聲勝有聲,述說不清能看清”——用繪畫的方法進行診斷和治療,其功效是巨大獨特的。
在職業(yè)高中學校,將繪畫引入心理課堂,借由畫筆的翩翩起舞,繪出每個學生特有的心聲,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各不相同,每一個人的發(fā)展也都各有特色,所以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做為教師要能讀懂畫中語、筆中情。在繪畫解讀過程中,能達到“治愈”水準當然是最高境界,但是引導學生從畫中學會“自覺”才是比任何一件事情都更有意義的,自覺的過程是變化的過程,能改變自己的良藥除了自己沒有別人!繪畫是一種手段,是表露心語的一種途徑,我們心理教師就是要博學多用,一切為了學生著想,一切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努力踐行!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