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榮
摘要:無論什么形式的學習都需要學生的參與,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來,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因素很多,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從課堂內(nèi)容的設計、課堂學習的組織形式上下功夫,幫助學生提升課堂注意力,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促進學生的高效率學習。
關鍵詞:注意力;高效學習;教學內(nèi)容
注意力集中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新課程體系下,因為學生占據(jù)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大了,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所以,更加需要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在當下的教學背景下,我們要注重課堂教學細節(jié),推動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將時間用在刀刃上,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保證,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保持長久的集中,所以,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迎合學生的喜好,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內(nèi)容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例如,在“倍的認識”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幾個學習環(huán)節(jié):①照樣子拿一拿,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日常用品,教師先從中拿出一些,然后,請學生按照指令教師拿出物品的幾倍(不揭示倍的概念)。②畫一畫,讓學生照樣子畫出已知圖形的幾倍。③說一說,用數(shù)字描述范例,然后提出問題,需要拿出范例的幾倍,請學生說一說。④拍一拍,師生玩拍手游戲,無論教師拍幾次,學生都要照樣子拍出兩倍來。經(jīng)歷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于“倍”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無論是具體的物體還是圖示,或者是看不見的拍手聲,想要表達出倍數(shù)來,必須將原來的樣子作為一份的量。通過這樣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習,學生逐漸抽象出“倍”的概念,課堂學習達到預期目標。
在這個案例的學習中,我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了內(nèi)容多樣的學習,讓學生在拿一拿、畫一畫、算一算、拍一拍等活動中自己去感知“倍”的內(nèi)涵,抓住問題的關鍵來學習,因為多樣的學習材料都是為了學生的理解而堆積的,所以,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保持注意力集中,這對于他們課堂學習而言是有益的。
豐富學習形式,促進主體參與
除了在學習材料上盡量讓學生滿足更熟悉的原則之外,我們在課堂學習方式上也要動腦筋,要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多感官參與的刺激下保持更專注、更投入,否則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和接受,他們更加容易疲勞,導致注意力分散。
例如,在“24時計時法”的教學中,在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出情境之后,學生就發(fā)現(xiàn)了普通計時法在生活中的使用有很多不便之處,那么,為什么我們習慣于用這樣的計時法呢,有沒有更加科學的計時法呢?隨著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提出,我們可以將24小時做在同一個鐘面上的設想,筆者表示贊許,然后,引導學生動手來設計這樣一種、可以將全天24小時都包含在內(nèi)的時鐘,并將它畫出來。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取得成功之后,筆者以學生創(chuàng)作的材料為教具,引導他們觀察和比較,找到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引導學生交流為什么在生活中沒有使用這樣的時鐘等問題,從而將學生對于計時法的學習推向了深入。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學生的雙手和大腦都是得到解放的,操作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的一種延續(xù),讓他們借助操作對24時計時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之后的交流更是牽引住學生的注意,讓他們?nèi)褙炞⒂趩栴}本身。在這樣豐富的學習形式中,學生不僅在模仿和記憶,更在體會和感悟,這樣的學習明顯是有利于深度課堂的。
注重教學細節(jié),提升有意注意
除了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之外,我們還可以在課堂組織上來給學生一些外力的作用,給學生一些推動力,讓他們在注意力分散的時候受到提醒,在意志力薄弱的時候重新注入一些動力,這樣讓學生的有意注意得到提升,加強其課堂學習效率。
我們可以從兩個細節(jié)入手來提升課堂的參與度,一個是問答的形式,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課堂提問應該是有序的,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強烈的心理預期:自己將在什么時候回答怎樣的問題。有了這樣的心理預期,學生的注意力就能保持,他們會自覺地做好準備,但是在具體執(zhí)行的時候,教師也可以處理得更加靈活,我們以有序提問為主,無序提問為輔,穿插進行,在有序提問中摻雜無序提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觀點,陳述自己的思路,這樣可以保持課堂參與的廣度。另一個方面是課堂評價的適切性,我們要用評價準確擊中學生的突出點和盲點,這樣可以讓大家明白之前的回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找準一個方向,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豐富的學習。
自主不等于自由,放手不等于放縱,在生本位課堂學習模式中,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為抓手來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學而得法,學有所獲,才能達成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港新區(qū)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