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萍 蔣洪霞
食道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每年發(fā)病率約占全球總人數(shù)的1.3%[1]。臨床上,早期食道癌患者多采用手術和放療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從而降低病死率,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既往研究表明,食道癌患者早期因為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其機體功能和情感認知都會出現(xiàn)障礙,并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2-3]。鑒于此,針對食道癌患者在接受放療期間的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納入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食道癌放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納入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食道癌放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54.12±7.56)歲;分期Ⅰ期19例、Ⅱ期15例、Ⅲ期6例。對照組男25例,女 15例;年齡(55.28±6.81)歲;分期Ⅰ期 17例、Ⅱ期 19例、Ⅲ期4例。兩組性別、年齡、分期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①符合第八版《外科學》對食道癌的診斷標準[4];②年齡≤65歲;③符合《食管癌放射治療指南》中食管癌放療的標準[5];④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⑤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⑥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①既往接受多次食管癌根治放療者;②經CT或MRI證實腫瘤已轉移者;③合并心、腦等及其他臟器功能障礙、精神障礙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放療期間,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宣教、入院身心評估,針對患者病情進行健康指導,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相關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1.前期準備
成立科室臨床心理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共5名,其中包括護師2名,護士3名。所有成員均需具備至少3年以上的放射科工作經歷,成員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所有成員入組前均需接受心理護理相關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入組,培訓內容包括食道癌疾病相關知識、癌癥放化療的相關護理及應對措施等。
2.心理護理程序
①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建立病歷檔案,內容包括患者個人信息、病歷資料等;②在進行放療前1周,組員與患者進行充分交流,建立其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并在此期間對患者進行食道癌相關的知識、放療的相關作用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衛(wèi)生宣教,從而使患者對疾病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消除或緩解患者的畏懼情緒;③護理早期(護理2周內),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護理管理,主要包括患者的自我情緒管理,培養(yǎng)和引導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和心理調節(jié)能力,指導患者進行放療期間的適度鍛煉,增強體質,從而實現(xiàn)身體和心理的放松,幫助患者取得身心方面的治療效果。④護理中晚期 (護理3~8周),倡導社會和家庭對患者的治療支持,每2周組織一次集體活動,包括交流會、戶外踏青等,讓患者感受生命意義,獲得情感支持,幫助患者培育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心理狀況評分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評分量表(SDS)對患者放療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其中,SAS的內容包括20項,每項根據(jù)程度分4個等級,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含有20個項目,為4級評分自評量表,其中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
2.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A30)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內容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每項各100分,分數(shù)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量表評分均在護理開始前1 d和護理程序結束次日進行。
3.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在接受放療期間的惡心、嘔吐、失眠、疼痛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選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焦慮自評量表 (SAS)和抑郁評分量表(SD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質量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質量評分比較 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
?
觀察組護理后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
?
觀察組放療期間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為3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7.5%,差異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n(%)]
目前,隨著手術和放療等治療方式的不斷改進和提高,食道癌患者的治療后期生存時間也在不斷延長。但放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日益引起臨床重視,既往有研究表明,約40%的食道癌患者在接受放療期間,表現(xiàn)出機體抵抗力下降和情緒消極等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這給患者的身心和治療都將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6-8]。王麗麗等[9]研究發(fā)現(xiàn),食道癌患者有較為明顯的心理應激和情緒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上的抑郁、焦慮和軀體化等,而且負面的情緒會嚴重干擾患者的治療、康復及預后的生活質量。因此,積極探索和提升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和后期的生活質量就顯得十分迫切。臨床心理護理是根據(jù)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模式開展的,針對患者的角色定位,將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運用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優(yōu)化患者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軀體和認知功能,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本次研究采用臨床心理護理程序,針對食管癌患者在放療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特點,采用個體化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對患者在接受放療期間的認知和情緒功能有一定的幫助。推測認為,患者的情緒不穩(wěn)定性嚴重影響患者的配合治療效果,對接受放療的患者,認知和行為管理方法達到了改變患者對癌癥放療的行為認知再塑目的,患者本身存在的認知和行為假設恐懼被消除或減輕,從而使患者通過被動接受治療轉為主動接受治療,實現(xiàn)了心理障礙的解除,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積極推動食管癌的治療。除此之外,臨床研究表明,隨著食道癌患者放療劑量的不斷增加,部分患者對治療的效果產生疑慮,從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10]。本次研究采用心理護理的方式,指導患者在接受放療期間,進行適度的放松訓練,從而緩解了患者的疑慮。另一方面,通過解釋放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因放射性食管炎而導致吞咽困難加重的癥狀,鼓勵患者采取適當?shù)倪\動,促進機體內新陳代謝,增加機體的免疫能力,可以緩解患者因放療帶來的疲乏感和不適感,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另外通過集體活動等方式轉移注意力,讓患者獲得家庭和社會支持,幫助患者消除心理負擔,增加參與疾病治療的主動性,進而改善身心狀態(tài)[11]。
綜上所述,臨床心理護理的實施可以顯著改善食道癌患者身心狀態(tài),對于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狀態(tài)具有積極指導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另外,由于本次研究是針對食道癌患者的放療而采取的心理護理。因此,今后可以針對食管癌患者的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等方面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研究,從而全面提升護理水平,幫助患者延緩病情惡化,幫助患者早日恢復身心健康。
[1]曹小琴,孫喜斌.食管癌發(fā)病水平及變化趨勢[J].中國腫瘤臨床,2016,47(21):932-936.
[2]李敏,張濤,賀春英.優(yōu)質護理對食道癌放療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2):33-36.
[3]王麗軍,王朝娟,宋潤珞,等.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135-137.
[4]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5]高獻書.食管癌放射治療指南[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
[6]焦妙蕊,楊福娜,王藝卓,等.團體心身干預對食管癌同步放化療患者情緒及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8):948-952.
[7]郝佳.舒適護理應用于介入治療食道癌患者的臨床效果[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6):924-926.
[8]馬艷會,白獻紅,杜平,等.營養(yǎng)狀態(tài)和心理因素對食管癌患者放療期間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14(7):857-860.
[9]王麗麗,袁玲.食管癌放化療患者心理彈性和焦慮、抑郁對生命質量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6):1201-1205.
[10]張麗,周曉玲.臨床心理護理程序對食管癌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8):67-69.
[11]張楠,代彩林,程心,等.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療中不同營養(yǎng)途徑的護理管理效應[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15(6):11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