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惠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屬于毛細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出血性疾病的一種,對患兒健康的影響很大[1]。近些年來,本科在臨床上逐漸將中醫(yī)藥應用于該病的治療中,本研究為分析涼血固表消斑湯結合補中益氣湯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效果,本研究對收治的46例患兒進行了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46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為研究對象,患兒就診時間為2014年1月~2017年1月,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患兒年齡2~10歲,平均年齡(4.6±1.0)歲;觀察組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患兒年齡2~9歲,平均年齡(4.7±1.1)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即指導處于急性期的患兒臥床休息,合理調(diào)配飲食,并給予針對性去除可能性致病因素治療;同時給予患兒口服維生素C50 mg/d,以改善患兒毛細血管脆性,并予以潘生丁抗凝治療,每天3 mg/(kg·d),分3次服用,連續(xù)用藥2周。
觀察組患兒則采用涼血固表消斑湯結合補中益氣湯治療。①涼血固表消斑湯的主要組成成分為:黃芩6 g,紫草、荊芥各9 g,丹皮10 g,生地、防風、當歸、茯苓各12 g,生黃芪、丹參各15 g;上述諸藥用水煎,取汁;對于體質(zhì)量不超過30 kg者,每日服用1/2劑,100 ml/d;對于體重超過30 ml者,150 ml/次,2次/d。②補中益氣湯中的主要組成成分為:甘草6 g,當歸、淮山藥、白術、川芎各10 g,黃芪15 g;對有外感癥狀者可在方中加入刺蒺藜、牛蒡子;對有血熱者可在方中加入茜草根、水牛角;對有便血癥狀者可在方中加入槐花、地榆;對有血尿者,方中加入旱蓮草、白茅根等;對于關節(jié)型患者則在方中加入野木瓜、防己等;上述諸藥用水煎服,每天1劑,分兩次服用,每次50 ml,2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②對比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包括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關節(jié)腫痛消失時間及便血消失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均消失,經(jīng)尿檢無紅細胞;有效:治療后患兒紫癜基本消失,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尿檢可見紅細胞明顯減少;無效:治療后患者紫癜無明顯消退,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種數(shù)據(jù)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47,P=0.020),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關節(jié)腫痛消失時間及便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23例患兒中僅1例出現(xiàn)乏力現(xiàn)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對照組23例患者中共6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乏力2例,腹瀉1例,腹脹1例,嗜睡1例,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12,P=0.040)。
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最常發(fā)生的血管炎之一,主要以小血管炎為病理改變的全身綜合征。西醫(yī)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是與某種致敏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有關,是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出血性疾病[3]?;純憾酁槟挲g在7~14歲之間的學齡期兒童[4]。該病患兒常伴有關節(jié)腫痛、消化道黏膜出血、腹痛、腎臟損害等癥狀,一般病程較長,且易復發(fā),對患兒健康的影響較大,臨床上必須要予以充分的重視[5]。西醫(yī)臨床上多采用維生素C及潘生丁、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等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其雖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改善患兒毛細血管脆性、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效果,進而避免微血栓形成,但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應用激素的副作用較多[6-7]。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比較(x±s,d)
近些年來,本科在臨床上逐漸將中醫(yī)藥應用于該病的治療中。中醫(yī)學認為,小兒過敏性紫癜屬于“紫斑”、“衄血”范疇,早期多為風熱傷洛,血熱妄行,但小兒之體,形氣未充,患病后正氣易傷而虛,可迅速出現(xiàn)正氣被損的虛證或虛實夾雜之證,其中“氣虛”是導致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8]。因此,本科在臨床上將涼血止血兼顧補中益氣作為治療該病的方法。本研究中采用涼血固表消斑湯結合補中益氣湯加減對觀察組患兒進行治療。方中黃芪具有補氣生血功效;當歸則可活血補血;白術、山藥、甘草健脾益氣;丹皮、紫草則具有清熱涼血的效果;荊芥、防風疏風散邪;黃芩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可發(fā)揮較好的涼血消瘀、益氣補中的功效,且涼血固表消斑湯中所含有的茜草根、白茅根等藥物均具有良好的涼血活血功效;同時輔以瓜蔞根則可發(fā)揮養(yǎng)陰生津的效果;且白茅根還具有利水功效,因此,可達到導熱下行的效果;而地榆酸苦微寒,具有較好的清熱止血功效[9-10]。兩方中諸藥合用可達到良好的清熱涼血、益氣攝血的效果,對改善患兒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尤為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關節(jié)腫痛消失時間及便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實施涼血固表消斑湯結合補中益氣湯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促進患兒癥狀改善,且安全性高,可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靜.涼血逐瘀湯對小兒過敏性紫癜近期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南中醫(yī),2015,35(6):1304-1306.
[2] 吳永,曾春野,趙明雷.滋陰涼血化瘀止血方辨證加味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37例[J].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4(4):36-39.
[3] 張慧玉,田玲,王蘭英,等.匹多莫德對預防小兒過敏性紫癜復發(fā)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臨床薈萃,2013,28(12):1407-1408.
[4] 田華.孟魯司特鈉片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60例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3,25(4):235.
[5] 龔寶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4):1557-1558.
[6] 孫金平.西咪替丁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療效觀察[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36-37.
[7] 金靜維,王茹.瘀毒清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42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3,35(9):1410.
[8] 趙力芳,賈鯤鵬.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匹多莫德片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133-134.
[9] 熊筠.小兒過敏性紫癜飲食限制的方法及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18):129-130.
[10]魏晶,許敏.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過敏性紫癜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2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