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輝 黃 方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約占兒童白血病的80%,若放棄治療或治療失當患兒常在6個月左右死亡[1]。臨床治療兒童ALL仍是首選化學藥物,然而單純采取化學藥物易導致系列嚴重不良反應等,甚者引起患兒死亡[2]。近年來,音樂療法被廣泛用于腫瘤的臨床治療中,該療法涉及心理學、醫(yī)學、音樂等多領(lǐng)域,其對ALL兒童的確切療效也被驗證[3]。本研究采取VDLP方案中應用音樂療法干預兒童ALL,觀察了其對患兒生存率、近期療效及其不良反應等,以期為臨床治療兒童ALL提供更多有效治療方法。
本研究共納入ALL患兒88例,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齡7~15歲,平均(9.75±1.06)歲;低危型16例,中危型12例,高危型16例。觀察組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齡6~15歲,平均(9.66±1.13)歲;低危型17例,中危型11例,高危型16例。兩組ALL患兒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準:依據(jù)《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診療建議》[4]標準擬定。所有病例結(jié)合臨床、免疫分型等進一步確診。入選標準:①符合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患兒;②無肝腎功障礙害患兒;③年齡2~15歲;④無藥物過敏史患兒;⑤患兒家屬知情,且簽署協(xié)議書。排除標準:①精神患兒;②預計存活期小于3個月患兒;③由于嚴重不良反應等期間退出患兒;④合并出凝血異?;純骸?/p>
對照組:采取VDLP誘導緩解方案。在第1、8、15、22 d靜脈注射長春新堿(vcn)2 mg/m2;第1~3 d和第15~17 d靜脈注射柔紅霉素(DNR)30~40 mg/m2;第19~28 d靜脈滴注左旋門冬酰氨酶(L-asp)6000 U/m2;第1~14 d口服潑尼松(Pred)30~40 mg/m2,第15~28 d開始適當減量?;煹?4 d開始鞘內(nèi)注射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地塞米松三聯(lián),1~2次/周。療程結(jié)束2周左右后進行強化鞏固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音樂療法。具體方法:音樂療法于每日化療時開始,根據(jù)患兒的喜好及其熟悉歌曲為主,為其準備歌詞以便于哼唱;或為患兒以治療師吉他彈唱約30 min,且鼓勵其共同演唱。
①兩組患兒的生存率。記錄兩組患兒的6個月和1年生存率,比較組間的差異性。②兩組患兒的近期療效。參考《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5]制定:完全緩解(CR),癥狀基本消失;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外周血象結(jié)果(男)Hb≥110 g/L或(女)≥100 g/L,白細胞計數(shù)絕對值≥1.5×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骨髓象結(jié)果為原+幼稚淋巴細胞<5%,紅細胞、巨核細胞正常。部分緩解(PR):骨髓幼稚細胞比例為5%~20%,且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中有1項未符合完全緩解患兒。未緩解(NR):上述指標均未達標或未滿足部分緩解患兒。總緩解率=(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兒在治療中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低白蛋白血癥、皮膚損害、口腔黏膜損害發(fā)生情況,計算并統(tǒng)計組間差異。④兩組患兒血清中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25羥維生素D(25(OH)D)水平。樣本收集:晨起空腹下抽取兒童的外周血,放置于肝素抗凝試管中30 min左右,室溫離心提取血清,-20 ℃保存,嚴格按照試劑盒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
應用SPSS 20.0軟件統(tǒng)計資料,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用描述,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比較有差異性差異。
對照組6個月和1年無事件生存率分別為90.91%和84.09%,觀察組為97.73%和93.18%,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近期總緩解率為84.09%,對照組為63.64%,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近期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a為P<0.05。
觀察組患兒的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皮膚損害、口腔粘膜損害及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其中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a為P<0.05。
治療后,患兒血清中NSE水平明顯下降,25(OH)D明顯提高(P<0.01)。觀察組治療后患兒血清中NS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25(OH)D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中NSE和25(OH)D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為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為P<0.01。
ALL是兒童常見惡性疾病,臨床針對該病有多種治療方法,其中化療方案是ALL的常用干預手段,經(jīng)合理藥物使用給予誘導化療,再行鞏固和強化措施,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6]。VDLP方案是在VP方案(vcn和Pred)基礎(chǔ)上加用L-asp和蒽環(huán)類抗癌藥DNR組成,對ALL患者采用VDLP方案化療治療效果好于VP方案,近年來,由于采用了VDLP方案為主化療方案極大提高了患兒的療效,本研究給予對照組患兒VDLP方案取得一定積極療效[7-8]。
由于ALL患兒長期受到嚴重身心障礙的刺激,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在接受化療過程中,進一步損害了患兒機體的耐受性,常常誘導多種嚴重不良反應[3]。音樂療法在臨床歸為心理治療方案之一,其以音樂為媒介調(diào)節(jié)人的神形,促進患者恢復與社會環(huán)境、自然的協(xié)調(diào),從而促進患兒的身心健康[3]。研究表明[9],音樂療法可緩解白血病患者化療過程中引起的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反應,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的心率、血壓等,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對ALL患兒在VDLP方案中加用音樂療法,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6個月和1年生存率分別為97.73%和93.18%,高于對照組90.91%和84.09%;觀察組的近期總緩解率為84.09%,明顯高于對照組為63.64%(P<0.05)。觀察組患兒的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皮膚損害、口腔粘膜損害及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少于對照組,其中胃腸道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因此上述結(jié)果提示了在ALL患兒的VDLP方案中應用音樂療法的療效顯著。
音樂療法經(jīng)聽覺刺激大腦皮層聽覺中樞,使大腦在感知音樂下向正性情緒方面發(fā)展,促進腦細胞釋放益健康的激素、神經(jīng)遞質(zhì)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同時降低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等[3]。文獻報道稱化療對ALL患兒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一定損害,病理性促進腦內(nèi)NSE分泌,而NSE水平增高與ALL患者的免疫分析、危險度分型等臨特征呈顯著負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缺乏是ALL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之一,25(OH)D是維生素D的1種代謝產(chǎn)物,能體現(xiàn)人體內(nèi)維生素D的高低變化。本研究發(fā)現(xiàn),VDLP方案聯(lián)合音樂療法可進一步降低患兒血清中NSE水平,同時提供25(OH)D,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綜上,兒童ALL治療中采取VDLP方案聯(lián)合音樂療法可提高近期療效和生存率,降低不良反應,且可下調(diào)患兒血清中NSE水平及提高25(OH)D含量。
[1] 陳 飛,憲 瑩,蘇庸春,等.miR-19b在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12,41(33):3501-3503.
[2] 王谷云,姚紅霞,林麗娥.不同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安全性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1):102-103.
[3] 向明麗,李 藝,陳長英.音樂療法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患兒情緒及生理狀況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3(11):105-106.
[4]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建議(第四次修訂)〔J〕.中華兒科雜志,2014,52(9):641-644.
[5] 張之南,沈 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三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94.
[6] 羅志華,杜曉婭,文靜.VDLP方案與VDCLP方案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12):47-49.
[7] 王業(yè)生,孫 玲,焦雪麗,等.改良VDLP方案在老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6,35(9):975-977.
[8] 王業(yè)生,孫 玲,焦雪麗,等.改良VDLP方案治療中老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3):634-636.
[9] 滕玉琴,施鵬飛.護理干預對白血病化療后深部真菌感染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339-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