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琪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254-01
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是當今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更新與提高,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媒體介入課堂教學。筆者使用多年,對在初中歷史中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略有所得,現(xiàn)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試就有關問題談談一己之見。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要求。
《歷史課程標準》也指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歷史學習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信息”,“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fā)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為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的整合勢在必行。
其次、初中歷史學科知識的專業(yè)特征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
初中歷史學科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等基本特征。
1.歷史知識的過去性即它的不可再生性。歷史過程發(fā)生過以后,便事過境遷,它無法象物理、化學實驗那樣,能再次讓人去經歷和體驗,我們只能憑借前人遺留下來的間接的歷史材料來認識歷史過程,但前人遺留下來的歷史材料是極其珍貴有限的,要讓每一個學生直接地全面地接觸這些材料是極其困難的。而多媒體教學則可以使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觀看到大量的與歷史教學內容相關的音像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處理技術復原歷史形象的原貌,這對于學生形成清晰、準確的歷史認識大有裨益。
2.歷史知識的具體性是指歷史知識包含生動、具體的內容。各種歷史現(xiàn)象紛繁復雜,變化萬千。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很早就論證了教學的形象性原則,他認為越是依賴感官的知識越可靠。因此,歷史課堂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歷史知識的呈現(xiàn)聲形并茂、情景交融,讓學生動用各種感官接觸歷史事物,這是突出歷史知識具體性的最佳方式。
3.歷史知識的綜合性、系統(tǒng)性特征。初中歷史學科的知識面已經比較廣泛,它涉及到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各個方面,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也涵蓋著科技、文化、教育、思想、外交等方面,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完整的歷史知識系統(tǒng)。以前通過板書圖表或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講解歷史知識體系復雜的關系,但限于教學時間和板書篇幅,不可能揭示得淋漓盡致,而多媒體教學則可以建構一個完整的歷史知識的結構框架,同時,在電腦所顯示的結構性圖表或內容中,可以設置熱字或其他熱對象,從而激活各個知識結構層次中的具體內容,使復雜而抽象的知識聯(lián)系變得形象清晰,并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下難以做到的。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種方法
多媒體進入課堂,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教師的講授和黑板展示不再是全部的信息資源,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有機融合,多元的視點,可望帶來斑斕的呈現(xiàn)。
1.邊講解,邊演示,邊測試,講練結合
在一般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操作課件顯示提綱性的內容,并通過演示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講練結合。如講“新航路的開辟”內容時,對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且容易混淆。筆者在課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先用地圖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著分別用四種不同顏色的動畫箭頭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并配以聲音講解,然后將各知識點歸納成對比表,展示給學生,接著顯示相關練習題進行測試。學生學習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講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
2.化繁為簡,與圖示教學相結合
在歷史教學中,常用圖示教學法,圖示教學可使知識要點形象、直觀,能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形象,揭示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內在聯(lián)系,展示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便于理解,易于記憶。如果把圖示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效果更佳。如筆者在講授《冷戰(zhàn)中的對峙》一課中,利用多課件向學生逐步顯示了一個大的圖示式綱要線索表,二個數(shù)字表格、三幅地圖、五份主要國家領導人的演說摘錄,還插入了各種說明性的輔助板書,隨需要呈現(xiàn)或消失,這就使圖示線索顯得更加清楚明了。提高了學生理解教材線索、編寫邏輯提綱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動手的能力。
3.化靜為動,靈活使用歷史地圖
在歷史地圖教學中,為了動態(tài)展示戰(zhàn)爭進程、交通路線,可采用手繪和多種箭頭的組合,使地圖上的線條沿歷史進程延伸,達到強化效果的作用。如張騫出使西域、紅軍長征、人民解放軍挺進中原、新航路的開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等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態(tài)演示,就能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
4.濃縮教學內容,提高復習效率
在歷史專題課和綜合復習課中,多媒體教學能利用計算機的大容量存儲和快速顯示功能,集中出現(xiàn)多項知識的集合、排列、對比,濃縮教學內容,歸納整理,建立系統(tǒng)的科學認知體系。在如前所述的《世界近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中,筆者用圖示展現(xiàn)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三大線索,把分散于各章各節(jié)的歷史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tǒng)化;并在重點、難點之處設置熱對象,從而激活包含在各知識點中的具體內容(包括視頻、動畫、圖片、表格、文字等),強化重難點;同時還設置了一些相關的測試題,容量很大。這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豐富了教學內容。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根據(jù)教學實際,制作課件
課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材相適應,也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備課,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整合課程資源,選擇恰當?shù)慕虒W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制作教學課件。目前,國內面向課堂教學的課件越來越多,“拿來主義”的課件不一定完全適合教學需要,但可以利用多個課件的內在資源,去粗取精,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組合,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課件為教學服務,而不至于被課件束縛了自己的教學行為。
其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融合體現(xiàn)個性風格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可使教學生動活潑,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學思路被多媒體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學風格被計算機演示的程序所湮沒,最終失去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教師恰當?shù)?、精要的講解,有條理的、必要的板書,及時的操作示范等等,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種流水線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體課件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
當然,多媒體教學只是作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補充,但它使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我們堅信,只要在多媒體程序的設計中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那么,不光是初中歷史課,任何學科都將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中獲得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