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摘要】解決實際問題是小學數(shù)學檢測小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一種方式。2011版《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小學數(shù)學中,問題解決的策略有很多,而通過畫圖的方式,把題目的意思以直觀形象的圖形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夠更直接、更形象地理解題目意思,從而更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畫圖策略,以其簡潔、直觀、形象等特點,在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等教學過程中被廣泛應用,成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235-02
一、激發(fā)畫圖興趣,培養(yǎng)畫圖意識
課件出示例題:今年寒假,淘氣要去奶奶家玩。淘氣的奶奶家離淘氣家很遠,淘氣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時的火車,在新站換車,再乘2時的汽車。
出示情境圖,學生讀題,說一說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結合情境圖中的乘車路線,說一說淘氣去奶奶家是怎樣乘車的,不同的路線分別表示什么,在圖上指一指乘火車的是哪一段,乘汽車的是哪一段。
師:看來這道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還真不少啊。這樣的線路圖你能用別的方法表示出來嗎?
“去奶奶家”這一情境,呈現(xiàn)了淘氣去奶奶家乘火車和汽車的路線圖,有換車地點、火車和汽車行駛的千米數(shù)、乘坐的時間等,與以前的情境相比,信息豐富,相當復雜,如何讀懂題意、理解題意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zhàn)。與長期使用的口頭敘述題目信息相比,有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呢?教師在鼓勵學生認真讀題理解信息的基礎上,嘗試著引導學生采取另外的解題方法,“悄悄地”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意識。
二、習得畫圖方法,掌握畫圖技能
教師在巡視一圈后,提出:很多同學通過畫圖的方法表示了題目的意思。老師選了3幅圖,你能看懂他們畫的圖嗎?
學生匯報:
生1:第一位同學是按照情境所給的形狀,用細線“鋪”出圖中的鐵路線,描出鐵路的長,在每個特殊的站點標上點,一個點一個點地畫出來;再取細線“鋪”在公路上,描出公路的長。第一幅圖是去掉周圍無用信息,只呈現(xiàn)行車線路圖,這是原圖路線的簡化。
生2:第二位同學繪制圖的方法與第一位同學差不多,只是把第一位同學繪制的圖中的彎曲的地方或節(jié)點省略了,把彎曲的地方變成了一條圓滑的折線,并標出了火車和汽車行駛的大致路線和所需要的時間,沒有標出每一個經(jīng)過的地方。看起來比第一幅圖更簡潔。
生3:第三位同學的方法是把曲線拉直,繪制成了直線。整個路程分成兩段,一部分表示火車走的路程,另一部分表示汽車走的路程。第三幅還標上了地點、每段行駛的時間和速度等信息。
師:觀察得真細致!那你們覺得在這些方法中,哪種最簡潔又能準確表達題目的意思呢?
生:第三種。
師:在繪制第三幅圖時要注意什么?
生4:要把原來圖中彎彎曲曲的路線變成直線,要畫出三個點,這三個點的距離不一樣,前兩點距離要遠一些,后兩點要近一些。要標出三個點的名稱,還要標出每段行駛的時間,行駛的速度等對應的條件。
師:這種方法圖示更簡潔,便于觀察,更容易看出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它具有“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特點。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嗎?
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解題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應該依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來制定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確保學生們的畫圖解題能力能夠得到逐漸提高。對于低年段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shù)胤诺彤媹D解題的具體要求,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基礎上試著看懂教材所畫的圖想要呈現(xiàn)的意思,體會這樣表達的優(yōu)點,再嘗試著模仿畫圖,逐步掌握畫圖解題的方法。
三、培養(yǎng)畫圖習慣,感受畫圖價值
1.標畫位置,感受示意圖幾何直觀的作用
教師在引導學生標畫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思考并說明:要標出火車行駛到的位置,應該把火車行駛的路程看成一個整體,先估一估火車已經(jīng)行駛的路程和火車行駛的總路程之間的關系,即火車從淘氣家到新站一共行駛了4小時,2小時約行駛了一半的路程。為了更接近準確位置,可以數(shù)一數(shù)鐵軌的“軌道”,在一半的地方標出相應的位置。這一問題的設置,強化了學生度量與估測的意識,讓他們經(jīng)歷了一個由數(shù)的計算到位置的確定的過程,充分感受了示意圖所起的幾何直觀的作用。
2.理順關系,對照示意圖正確解題
師:根據(jù)情境和示意圖,你能解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學生匯報,老師記錄:(1)淘氣坐火車行了多少千米?
(2)淘氣坐汽車行了多少千米?
(3)淘氣從家到奶奶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師:你們能在圖上找出這幾個問題所表示的距離嗎?
(學生小組合作,在主題圖中找出這三個問題所表示的距離。一個同學指出并說明線段的意思,其他同學觀察并評價;全班交流)
師:對照線段圖,淘氣坐4時火車行駛了多少千米呢?這個問題是求從哪個點到哪個點?題目給出了哪些條件?
生:從第一個點到第二個點,條件有:行了4小時,每小時115千米。
師:怎么計算呢?
學生列出算式:115×4
師:按這種方法我們也能求出淘氣坐汽車行駛的距離45×2=90(千米)
師:怎樣求淘氣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根據(jù)圖示,需要用火車4時行駛的路程加上汽車2時行駛的路程
組織學生集體交流:求一共有多少千米共有兩段;第一段是火車行駛的距離。第二段是汽車行駛的距離,把這兩段加起來就是一共的距離。即115×4=4609千米,45×2=90千米,460+90=550千米。(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說說每步算式的實際意思,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學生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成綜合算式。)
3.拓展應用,鞏固畫圖解題能力
正確引導學生用畫圖策略解決數(shù)學問題,拓展學生思維,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性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反復感受畫圖對于解答數(shù)學問題的重要性,并要經(jīng)常進行練習,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畫圖解題的習慣。
四、結論
畫圖是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有效手段。在《去奶奶家》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有序引導和適度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畫圖意識,傳授了正確的畫圖方法,引導學生采用個性化的手段理解了題目中的條件,梳理了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使他們能仔細讀題、正確解題,有效促進了小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一萍,呂靜華,小學低段數(shù)學畫圖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普童話(數(shù)學課堂),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