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23-01
交際是語言教學的本質(zhì),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借助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和交流。語言學家湯姆斯認為:語言能力不僅是指能否造出合乎語法句子的能力,還應(yīng)包括能否恰當?shù)厥褂谜Z言的能力,而說話是語言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交際的重要手段。小學英語教師應(yīng)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時不拘泥于教材,一切活動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即做到活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發(fā)揮情感效應(yīng),激發(fā)“說”的興趣
語言心理學研究表明,學好外語的主要因素有四點:1.才能,占33%;2.智力,占20%;3.動力或堅持性,占33%;4.其他,占14%,而語言才能和智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興趣則是一種內(nèi)在的動力。小學生都是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因而只要教師在起步階段注意引導(dǎo),努力創(chuàng)造說話氛圍,消除學生怕說錯,怕說不好的顧慮,保護好他們的說話欲望,那么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我們就邁向了成功的一步。
在剛接任一個班時,我首先向我的學生講述了英語的起源,也談到了神秘的古希臘神話,讓他們放松心情,像聽故事一樣,跟我一起慢慢靠近英語學習。然后拋出幾個簡單的問題,例如:女士和先生們怎么說?廁所怎么說?蘋果怎么說?學生們積極舉手發(fā)言,體驗成功感,沒想到自己沒學過英語,居然還會說不少的英語單詞了。讓他們感覺學英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從而增強了他們說好英語的信心和決心,激發(fā)了他們說英語的興趣。針對一些最基本的日常用語,我編了這樣一首兒歌:
Good morning.早上好,見到師長問聲好。
Good afternoon.下午好,午餐過后莫跳跑。
Goodbye 是“再見”,放學時也能說“Byebye”。
Good evening.晚上好,好好休息睡好覺。
Good night.是“晚安”,按時就寢好習慣。
禮貌用語多練習,從早到晚共五句。
看好時間用準確,別人稱贊我喜悅。
然后,我向?qū)W生提出了用英語向我,同小朋友,同自己爸爸媽媽打招呼的要求,并對實行這個要求的學生給予一個英文字母的獎勵。學生興致極高,很快,校園中“Good morning,Miss Mao.” “Goodbye,Miss Mao.”的招呼聲此起彼伏,用英語說話的氛圍基本形成。不出一個月,學生就養(yǎng)成了用英語說話的習慣,這大大增加了他們說英語的機會。
另外,平時和學生相處,我注意盡量用英語,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機會。這樣,不僅鞏固了書本上所學的內(nèi)容,許多書本上沒有過的日常用語也早已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日常用語也就不在話下了。
二、改革教學方法,發(fā)展口語能力
1.游戲教學法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唱愛跳。教師應(yīng)根據(jù)小學生的這些特點組織游戲活動,讓他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在教授《Colour》一課時,我設(shè)計了一個小魔術(shù)。魔術(shù)是神奇的,一下子就吸引了活潑、好奇心強的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并讓他們參與其中,說著充滿神奇色彩的口訣“Whatcolour is it?”,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里擺脫了英語的生澀感,自然大方地講英語,逐漸提高敢于“說”的能力。
我還設(shè)計了一系列游戲操練方式,如:看看說說、聽聽說說、搶答說、畫畫說說,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練習,鍛煉學生會答還要會問、會說還要會聽的能力。這樣,學生們積極投入,思維敏捷,極大程度地訓(xùn)練了學生的口語。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合作過程中來學習語言,感受用英語交流的樂趣和愉悅感,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2.角色表演
英語專家c.e.eckerley在論述英語教學時說:the teaching of english differs from the teaching of many of the other subjects in the school curriclum,we learn it in practising it.語言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要想在英語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活用語言的能力,在情景中的角色表演十分重要。生色俱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使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積極參加眼看、耳聽、口說、手寫、動腦等多種器官并用的學習活動中,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動機,從而更自覺、更有趣得進行英語的語言交流。如在教“Nice to meet you ”這一新句子時,學生戴著頭飾表演介紹朋友互相認識時打招呼。第一遍為啞劇,讓學生思考如何配音;第二遍讓學生配音;第三遍聽錄音機的配音,這樣在復(fù)習“This is ……”和“Glad to meet you”中很自然地引出“Nice to meet you”,效果很棒。在指導(dǎo)《At a sanck bar》這一課中的極其生活化的對話時,我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分角色讓扮演了Dad、Nancy和YangLing的三位學生上臺表演,看看誰是最佳演員。學生們?yōu)榱吮憩F(xiàn)自己,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華,個個聲情并茂,表演得像模像樣。整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臺上是演員,臺下是觀眾、評委。學生們表演著各自的角色,各盡其職,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與愉快地掌握了這段對話,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提高了口語能力。
三、課堂口頭表達,活化口語能力
看圖,或者看物說話,我采取讓學生自己說,教師多鼓勵,多表揚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當教師用完整、連貫的句子示范后,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得法于課外。如:一次我出示了姚明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話,學生們你一句,他兩句,在交流、討論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概括、總結(jié),把精彩的句子綜合起來。于是,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口頭作文,題目各種各樣,如:“Whos he?”,“My super star”,“Do you like him?”很是精彩。
四、給予表揚鼓勵,洋溢情感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正確的教育與懲罰無緣。教師應(yīng)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中的差異,應(yīng)看到每個學生都有其閃光的一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旺盛活力與潛能。在英語課上,我一貫用不同的標準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于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賞。“good!”,“great!”,“you are so clever!”,“good job!”或點點他們的小鼻子,給予肯定的微笑。學生從我的舉手投足中感受了老師的愛意,我對學生能力的肯定和進步的期待,逐步消除了他們用英語交際的膽怯心理,都渴望再次表現(xiàn)自己,總回將小手自信地舉起來。
在英語教學中,語言教學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并讓學生學習一些支離破碎的“技能”,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有意義地、持久地學習。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教學實踐活動,我逐漸體會到發(fā)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給英語課堂帶來的活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應(yīng)注重自身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的提高。另外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指導(dǎo)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練習。真正讓學生在整體的、真實的語境中發(fā)展口語技能和策略,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