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武
【摘要】隨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顯,強調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并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提問則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背景,就小學語文課堂主動提問的現(xiàn)狀做以簡要分析,并提出了有關激發(fā)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動提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22-01
教育的發(fā)展不斷推動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堂提問,以此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自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來開展教學,并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問的教學手段,扭轉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被動提問的現(xiàn)象,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主動提出問題,從而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主動提問現(xiàn)狀
雖然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做了明確的要求,但因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的效果并不明顯。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策略,部分教師雖然有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但具體的教學手段還不夠成熟,顯得過于機械和刻板,學生的思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在問題的提出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學生的主動提問大多只是流于形式[1]。另一方面,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制約,部分教師無法擺脫傳統(tǒng)觀念和方法的束縛,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沿襲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式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禁錮住了學生的思維,削弱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無法使學生有效地提出問題,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怯于提問的問題。這些都阻礙了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也會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喪失。
二、激發(fā)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
知識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小學生的思維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做不到全面和深入,但自身對周圍事物都有著極大的好奇心,若教師能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將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主動地思考問題并提出問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大多數(shù)都來自實際生活,并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解讀語文教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知識點,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結合已有經驗和知識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進而更好地結合實際探尋疑問和提出問題。例如,教師在進行《松鼠的尾巴》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闡述其記憶中松鼠的特征,并具體描繪松鼠尾巴的形態(tài),同時對松鼠尾巴的作用展開,學生在經過記憶的搜索以及相關的思考后,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來為問題的提出積累素材。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二)營造開放的課堂氣氛
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處于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能有效地推動教學的順利開展以及增強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營造開放的課堂氣氛,在自由、活潑的環(huán)境中更易于激活學生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在這里,教師可以借助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來營造開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的過程中不但能收獲問題的答案,還能對知識的來源及其發(fā)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并依靠教師的引導學習激發(fā)主動提問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對知識的認知和體驗建立起自身的知識體系,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2]。例如,教師在教授具體的一篇課文時,在課堂中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將自己在學習這篇課文時遇到的問題做以整理,然后可利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提問并針對問題展開探索和交流,并由小組內成員自主推選代表,針對本組合作討論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面向教師提出問題。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能提高提問的效率。
(三)巧妙設置教學情境
在實際教學中,若教師生搬硬套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將會使課堂教學顯得生硬、缺乏活力,假使教師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能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具有目的性的引導下深入思考,進而有效地提出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靈活把握教學內容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其中的重難點巧妙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還能使學生在此基礎上得到知識的拓展和延伸[3]。例如,教師在教授《憶江南》這首古詩時,可以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一句為著眼點使學生對詩中所描繪的江南春天的溫和絢麗加以感受,再結合《魏王堤》一詩使學生感受詩人杜牧當時的所在地洛陽的春天的寒冷蕭條,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境,并在思考詩歌寫作背景以及揣摩詩人寫作意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以此喚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使學生能更主動地提出問題。
(四)完善課堂評價
以往的教學缺乏對學生及時、有效的評價,教師往往不重視對學生的評價,或是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敗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對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的反應上,教師評價的缺位或是淺顯都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打擊,也加劇了學生不主動提問的局面。要緩解這一問題,教師必須對課堂評價加以重視,并對此加以完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表現(xiàn)做以具體的評價,特別針對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和創(chuàng)新問題的精神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提問的主動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問,要求教師從更新教育理念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入手,不斷探索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問的有效策略,以此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春紅.激發(fā)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J].赤子(上中旬),2015(24):187.
[2]鄒麗艷.激發(fā)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J].新課程(小學),2016(03):163.
[3]方琳琳.激發(fā)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