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華
【摘要】初中階段正式一個學生身心各方面素質快速養(yǎng)成的時期,在一個人的求學生涯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性作用。因而在這一階段也要求各位老師能夠積極的行動起來,加強對初中學生們的教育,其中德育也是眾多的教育門類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本文主要討論了將生活德育理論運用于初中生品德培養(yǎng)實踐中的重要性意義,接著指出了目前在初中生個人品德培養(yǎng)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誤區(qū),最后針對具體的問題給出了將生活德育理論運用于初中生個人品德培養(yǎng)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德育理論;初中生;個人品德培養(yǎng);運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79-02
個人思想品德培養(yǎng)教育不僅僅局限于理論層面,其是一門集合思想教育和實踐運用于一體的綜合性的科目。不僅要求相關的老師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而且要求他們將這種教育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注意要遵循思想品德教育的導向性、階段性和持續(xù)性。不要把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僅僅局限于單純的思想傳遞和感染,同時也要注意引導,讓他們在生活中能夠將學到的理論身體力行的得以踐行,如此才能夠使得初中生個人品德培養(yǎng)教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一、將生活德育理論運用于初中生個人思想品德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
1.可以有效的促進初中品德教育課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新的形勢。我國的教育專家對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并對我國的基礎性教育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其中初中生的品德培養(yǎng)教育也也在改革的范圍之內。德育作為初中生眾多的教育門類中的一種,在初中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作用[1]。而傳統(tǒng)的初中生德育課堂上,一般都以理論化的教學形式為主,而往往忽視了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拿去進行具體的實踐。而將生活德育理論運用于初中生的個人思想品德培養(yǎng)實踐中,使得對初中生的品德培養(yǎng)活動回歸生活、貼近生活實際。不僅有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理論化的教育和引導,更有學生在生活中的具體的實踐和應用,所以說將生活德育理論運用于初中生的個人思想品德培養(yǎng)中可以有效的促進初中生品德教育課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2.可以幫助初中生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實踐性能力
在傳統(tǒng)的單向理論灌輸的教育模式下,沒有學生的積極的參與和配合,所以在那樣的模式下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中,并沒有很好的發(fā)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以來,極容易使得學生的理論教育和生活實際之間出現(xiàn)嚴重的脫節(jié),進而形成所謂的“雙重人格”。雖然有些學生理論上堪稱道德標兵,但是實際的行動卻大打折扣,做不到真正的知行合一[2]。所以將生活德育理論應用于初中生的個人思想品德培養(yǎng)活動中,可以有效的幫助初中生進一步的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實踐性能力,在行動中感受到道德的魅力所在,從而幫助他們更加堅定的樹立道德信仰,能夠更加科學和理性地看待人生和社會。
3.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生活德育理論可以有效的幫助教師樹立起一種相對健全的德育教育觀念,將德育的課堂和日常生活統(tǒng)一起來看待,從而使得教師在設計學生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更多的加進去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將理論教學和生活實際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這一方面可以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論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和貼近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老師的教學內容變得更有可行性,便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課堂上老師教授的理論性知識[3]。
二、目前,我國初中生個人品德教育中普遍性存在的問題
1.品德培養(yǎng)教育的內容太過于教條化和抽象化
在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下,許多的初中生接受品德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內在的素養(yǎng),而是僅僅把其當成一種形式化的應試型教育。相應的教師也不能夠全面而科學的看待初中生個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意義,只是一味的對學生進行教條化的理論教育,使得品德教育嚴重的脫離了生活實際。這樣一來,教育出來的學生只會一味的照本宣科,理論上頭頭是道,而行動上卻言不符實,出現(xiàn)極為嚴重的“言”“行”分離現(xiàn)象,嚴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有“言”而無“行”的情況[4]。
2.品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其目的過于功利化
在許多學校為了促進初中生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往往會階段性的設定一些具體的目標,最后根據學生對目標完成的情況給學生的綜合素質修養(yǎng)給出評定。學校舉辦這樣的活動其初衷是好的,但是這往往并不能夠達到預期的德育目的。這樣以來,學生往往會為了得到學校的肯定,而選擇短期內壓抑自己的本性,努力做好道德標兵,但是待評定結束以后,他們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這種形式的教育雖然能夠在短期內見到效果,但是這種效果是不可持續(xù)的,因為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行為并非發(fā)自本心,而是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不得不如此做,其實在他們的內心并不能夠真正的認識到這樣的做的意義。
3.目前中學生品德教育的方法過于僵化,缺乏靈活性
就目前來看,可能由于迫于考試和升學的壓力,許多教師在對中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往往都只是理論和知識的說教,只是單純的就行理論的辨析和卷面式的考察,并且對學生進行評定的時候也都單純的以卷面成績?yōu)槲ㄒ粯藴?。這樣一來,就會引導學生只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輕視對所學理論的具體的踐行,久而久之就會從思想上認為只要理論掌握的好,行動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所以說,由于目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方法的單一性和僵化性,有時候會對學生的學習重心造成一定的誤導,從而影響初中生個人品德培養(yǎng)的具體成效。
三、將生活德育理論運用于初中生個人品德培養(yǎng)的具體策略
1.在進行理論教學的時候注意列舉生活案例,發(fā)揮教育的導向性作用
要想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和生活的具體實踐之間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學的時候就要注意將抽象的理論和具體的生活場景有效的聯(lián)系起來,多列舉一些具體的生活性案例,讓學生在具體的案例中領悟品德培養(yǎng)的重要性意義。首先在情感上對于品德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理論教育才是有意義的[5]。比如可以列舉一些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網絡詐騙性案件,讓學生看到這些詐騙行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的傷害,首先讓他們在情感上對那些不道德的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知,認識到那些惡劣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此基礎上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論性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道德評定,正確的引導初中生進行個人品德培養(yǎng)
學校對于初中生的道德素質評定不能夠僅僅的參照其在思想品德教育課上的卷面成績的高低,還要兼顧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的表現(xiàn),因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能夠認真的踐行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也只有有道德的行為才能夠真正的體現(xiàn)出道德教育的實踐性意義,沒有行動的理論教學只會是紙上談兵。比如在進行道德評定的時候,老師可以觀察一個學生平時在吃飯的時候是否注意節(jié)約,是否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否懂得合作,是否經常幫助身邊遇到困難的同學,這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都可以很好的映射出一個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水平的高低。
這樣一來也會使的道德素質評定更加的科學合理,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產生一個正向的引導性作用。
四、結語
生活德育理論是傳統(tǒng)的德育形式的發(fā)展和進步,這一德育模式不僅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而且也很好的兼顧到了一個學生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xiàn)。能夠將中學生的個人品德培養(yǎng)活動和生活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有效的規(guī)避了過去的那種偏重理論而輕視實踐的教育模式,使得初中生的個人品德培養(yǎng)活動變得更加的健康和有效。
參考文獻
[1]吳淑燕.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與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1(9):27-29.
[2]張正江,陳菊戀.道德教育應重視培養(yǎng)“懂道德的人”——生活德育背景下知性德育的出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5):45-50.
[3]張舒惠.淺談《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的良好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2).
[4]李成月,侯冬發(fā),段貽安.德育生活化與生活德育化是學校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J].教學與管理,2010(31):34-36.
[5]包明光.如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樹立“生活德育觀念”[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學教研版,2009(11):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