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為題,分析心理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提出相關的策略探究,具有一定的教學參考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心理教育;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劉芬,寧夏銀川市興慶區(qū)第二十九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邁上了新臺階。英語教師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的滲透,注重學生的切實學習感受和心理體驗,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濃厚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一、尊重小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強趣味性
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小學生有著較為顯著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在知識掌握和內化方面表現(xiàn)為逐層遞進性,要求教師遵循由淺及深、由簡到繁、有表及內的原則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和開發(fā);另外,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非常感興趣,但往往表現(xiàn)為“3分鐘”熱度,教師應以鮮活的生活化素材為導,實踐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主觀能動性。鑒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和特長,以形象事物為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范疇,合理化調整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生動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At the farm》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一段有關“farm”的動畫視頻,學生在充滿生活化元素的視頻中接觸和學習新單詞(如:tomato,green bean,potato,carrot,cow,hen,sheep,horse等)的學習樂趣;學生在這一愉悅、寬松的教學情境中,熟悉和掌握有關詢問顏色的基本句型Are these carrots? Yes,they are./ No,they arent. 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tomatoes/sheep. How many horses do you have? 等。這一靈動、高效的英語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出發(fā)點,以愉悅的學習感受為落腳點,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二、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的心理障礙,增強師生之間良好互動與交流
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一些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難心理,在遇到一些問題、瓶頸時,很容易出現(xiàn)倦怠的消極心理,導致學習效率受到一定程度地影響。英語教師應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障礙,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大膽質疑和創(chuàng)新,在與教師的提問和互動過程中,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My classroom》一內容時,教師可以以“animals”為話題,打開“話匣子”,用多媒體屏幕呈現(xiàn)幾組互動討論的話題“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互動討論,學生和教師相互探討和交流。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了解學生在單詞(window、board、light、picture、door、floor classroom、computer、wall等)及基本短語(Open the door,turn on the light,clean the window,put up the picture,clean the blackboard and sweep the floor等)方面的掌握情況,還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情景對話表演,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三、幫助學生培養(yǎng)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有效滲透和實踐分層教學理念
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個體差異性,如: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差異、英語學習基礎水平的差異、發(fā)散思維能力差異、想象聯(lián)想能力差異、知識提取運用能力差異等。教師應充分尊重和認可學生的個性化想法和觀點,從心理層面認識和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表現(xiàn),實踐分層教育理念,從而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最佳水平的學習動機,同時促使學生對英語課堂學習充滿自主探究的熱情和欲望,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學習《Where did you go? 》一課文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實踐“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知識與技能(Knowledge & skills)層面——要求學生能夠聽、說、讀、寫以下動詞短語:rode a horse、Rode a bike、Went camping、Hurt my foot、Went fishing等;過程與方法(Process & steps )層面——學生能夠運用一般過去時詢問別人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去哪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層面——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增強集體榮譽感。以“學生學習心理”為切入點,逐層遞進,有效滲透。
四、結語
綜上可知,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學習體驗,通過心理教育和以人為本教學觀念的滲透,實踐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教學模式;同時,合理化構建教學評價體系,圍繞新課改背景下的心理教育反饋相關的教學信息,促使教師不斷完善、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教育性和思想性。
參考文獻:
[1]陳錦苗.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06):157-158.
[2]陸文娟.心理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文學教育(中),2012, (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