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蘇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港口岸電電纜提升輸送裝置的主要作用是輸送電纜至船體以便充電,隨著2015年國家電網(wǎng)全力推進電能替代戰(zhàn)略,船舶用電由原有的燃煤供電轉化為依靠港口電纜供電,這促使該裝置需求量劇增。值得關注的是,國內(nèi)外生產(chǎn)和研究還處于基礎開發(fā)階段[1-7]。因此,針對電纜提升輸送裝置進行設計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裝置主要功能用于輸送電纜到達船體指定需要位置,基本機構包括:升降裝置、傾斜裝置、旋轉裝置、輸送裝置和電纜卷筒,如圖1所示。在各機構共同作用下,實現(xiàn)電纜提升輸送裝置的升降、傾斜、旋轉和輸送等功能。其中產(chǎn)品參數(shù)要求:工作風速0~8級風[8],提升高度10 m,傾斜20°,水平伸出距離2 m,旋轉角度±90°,電纜輸送速度5 m/min。
圖1 電纜提升輸送裝置模型
升降裝置主要作用是實現(xiàn)電纜豎直方向的提升,該裝置由上至下分為4層。 每一層高度均為2.5 m,當升降裝置完全伸展時,每層之間需留0.45 m過渡段,最上層頂部設有輸送裝置,高度0.75 m。故當升降裝置完全伸展時可到達10.2 m,而當升降裝置完全收縮時僅4.5 m。另外,升降裝置的上一層依次嵌套在下一層內(nèi)部,并且兩層之間通過滾輪接觸,可大幅度減小摩擦。第1層上部裝有延伸裝置,延伸裝置可向船體方向進一步延伸。每一層的頂部側面分別設置有導向架,以保護電纜不受損傷,如圖2所示。
圖2 升降裝置實物
升降裝置的伸縮采用鏈條與齒輪齒條機構配合的方式實現(xiàn),使升降裝置展開并伸長至預設高度,在導向架中的電纜也隨之達到預設高度。為實現(xiàn)升降,在升降裝置的第3層側面固定設置有齒條,并在第4層頂部固定有與之相配合的齒輪,通過驅動機構的正反轉來驅動齒輪轉動,從而實現(xiàn)第3層的升降。第1層和第2層分別通過鏈條來實現(xiàn)升降,鏈條實現(xiàn)升降的原理如圖3所示,提升原理如圖3a所示,升降裝置第4層固定不動,當升降裝置第3層受到齒輪齒條機構的作用向上運動,鏈條左側一段相對邊長,右側一段相對變短,迫使第2層向上運動,從而實現(xiàn)升降裝置的提升。下降原理如圖3b所示,升降裝置第4層固定不動,當升降裝置第3層受到齒輪齒條機構的作用向下運動,鏈條左側一段相對邊長,右側一段相對變短,迫使第2層向下運動,從而實現(xiàn)升降裝置的下降。
傾斜裝置主要作用是使電纜輸送提升裝置向船體靠近,且不能船向伸長太多,否則會影響船舶靠岸,故該設備伸長后需具備傾斜功能。且該設備可以根據(jù)船舶停靠位置不同,控制其傾斜不同的角度,既可以實現(xiàn)向船體的靠近,又不會撞到船體。
傾斜裝置功能的實現(xiàn)主要通過將電纜輸送提升裝置靠近船舶一側的底部與底板鉸接,螺旋升降機[9]頂部鉸接在升降裝置第4層的中下部,螺旋升降機的另一側與底板鉸接,傾斜裝置結構如圖4所示。當傾斜裝置工作時,驅動機構驅動螺旋升降機伸長,由于電纜輸送提升裝置采用鉸鏈鏈接,隨著螺旋升降機的伸長,升降裝置開始發(fā)生傾斜,直至達到所需角度。反之,當驅動機構反向轉動,隨著螺旋升降機縮短,升降裝置逐漸恢復收狀態(tài)。
旋轉裝置主要作用是實現(xiàn)電纜輸送提升裝置的旋轉,且具有防傾覆功能,安裝在電纜輸送提升裝置的底板下部,采用回轉式減速器的形式[10],驅動整個電纜輸送機構實現(xiàn)所需角度的旋轉,從而避免由于船舶??课恢貌煌鳂I(yè)困難的問題。且當彎頭影響船舶??堪稌r,可將整個電纜輸送機構順時針旋轉90°,旋轉裝置結構如圖5所示。
圖5 旋轉裝置實物
輸送裝置主要作用是當電纜輸送提升裝置達到最大高度后,可進一步輸送岸電電纜長度,以保證岸電電纜與船艙內(nèi)的快速插座連接。輸送裝置采用摩擦輪形式,通過摩擦輪與電纜之間的摩擦力實現(xiàn)岸電電纜的進一步輸送,而避免采用人力拉扯電纜,岸電電纜相對較重,這樣可以極大減小人工作業(yè)的強度和時間??朔藗鹘y(tǒng)的電纜輸送裝置推力不足,特別是在傾斜的地方,電纜很容易打滑的缺點,提高工作質量,避免因打滑引起的安全隱患。
輸送裝置結構如圖6所示,輸送裝置的兩側設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裝板,安裝板4個角上穿設有導柱,導柱中間穿設有摩擦輪板,摩擦輪板與安裝板之間分別設置有彈簧,從而實現(xiàn)電纜的柔性夾緊,不損傷電纜,使電纜的輸送更為安全可靠。4個驅動軸的一端設置有摩擦輪,另一端通設有鏈輪,并通過1根鏈繞過,保證4個驅動軸同步轉動。工作時,分別通過2個手柄對摩擦輪板進行粗調和微調,實現(xiàn)電纜的夾緊,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摩擦輪子轉動,實現(xiàn)電纜的輸送。
圖6 輸送裝置實物
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旋轉聯(lián)動、升降聯(lián)動、傾斜聯(lián)動、伸縮聯(lián)動、收放聯(lián)動以及極限位置自保護和充電自保護控制系統(tǒng)。各聯(lián)動系統(tǒng)通過張力傳感器實時采集電纜上張力變化信號,通過編程控制器運算分析,使電纜的收放運行平穩(wěn)。自保護系統(tǒng)有效提高了提升裝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據(jù)設計需求,作出如下控制,如圖7所示。
圖7 控制原理
控制系統(tǒng)采用5臺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實現(xiàn)裝置的動作要求。電機M1用于裝置的旋轉,電機M2用于裝置的傾斜,電機M3用于裝置的升降,電機M4用于電纜的收放,電機M5用于頂部結構的伸縮。主電路中設有交流接觸器和熱繼電器等保護措施。其中電機M1~M5選擇變頻電機,通過西門子變頻器實現(xiàn)電機實時變速,與卷盤裝置實現(xiàn)變速聯(lián)動。
電纜質量過大,使其被提升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緊繃或冗余的情況,這樣會加劇電纜表皮和內(nèi)部結構造成疲勞損傷,縮短電纜服役壽命。因此,安裝張力傳感器實時采集運動狀態(tài)下電纜上張力值,通過可編程控制器進行數(shù)值分析,改變變頻電機的速度,使電纜上張力值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波動,進而消除電纜的緊繃或者冗余現(xiàn)象,增加電纜服役壽命周期,提高裝置的可靠性。
初始運行時,提升裝置要旋轉到所需的工作位置,當裝置旋轉到大于60°時,會對電纜有一個較大的拉力,經(jīng)試驗分析測得此處電纜上張力大于1 500 N時,電纜處于非正常工作狀態(tài)。因此,可編程控制器同時控制卷盤聯(lián)動,使電纜上張力值下降到標定值以下,然后自動停止聯(lián)動。
當提升裝置上升或者下降時,要求電纜也要同步運動。為了防止電纜出現(xiàn)異常,要使裝置的升降的速度和卷盤的放纜速度保持同步,本裝置采用變頻器改變異步電機的速度,去配合卷盤的收/放纜速度,從而實現(xiàn)升降運動和卷盤的收放纜達到同步。
為了方便用戶的使用,裝置工作時,更靠近船只,裝置設有傾斜這個動作。在裝置傾斜過程中,由于頂部位置向前運動,對電纜有較大的拉拽作用,會對電纜造成損傷,經(jīng)試驗分析測得此處電纜上張力處于1 000~1 500 N時,電纜正常輸送。所以在裝置傾斜時,可編程控制器根據(jù)張力反饋信號,控制卷盤進行放纜,進而達到裝置傾斜時和卷盤的聯(lián)動。
當裝置回正時,會造成底部電纜的冗余,經(jīng)試驗分析測得此處電纜上張力處于800~1 300 N時,可以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可編程控制器收到張力反饋信號,控制卷盤進行間斷性收纜動作。
收纜和放纜過程中,要求頂部摩擦輪電機和卷盤保持聯(lián)動。為了防止電纜出現(xiàn)非正常工作狀態(tài),經(jīng)試驗分析測得此處電纜上張力處于1 200~1 400 N范圍內(nèi)波動時,電纜收/放平穩(wěn)??删幊炭刂破鞲鶕?jù)張力反饋信號,進而實時調整摩擦輪電機速度的變化,達到改變電纜收/放速度的效果。
在給過往船只供電時,電纜接頭變動會隨著船體的浮動而上下變動,因此會對電纜造成一定的拉拽作用,嚴重時會損傷電纜和機械結構。為了保護電纜和機械結構,需要避免上述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采用張力傳感器檢測充電時電纜上的張力變化,經(jīng)試驗分析測得此處電纜上張力大于1 600 N時,電纜開始進入非正常工作狀態(tài)。此時,可編程控制器得到張力反饋信號,控制摩擦輪電機及卷盤,進行自保護放纜動作。
為了驗證所設計港口岸電電纜輸送提升裝置的性能,在0~8級風下進行了試驗,試驗過程如圖8所示。
圖8 試驗過程
試驗過程包括:初始狀態(tài)、部分伸出狀態(tài)、完全伸出狀態(tài)和傾斜試驗狀態(tài)。風速是在0~8級風速下測試產(chǎn)品性能,測試結果反映產(chǎn)品性能良好,到達預期的設計高度、傾斜度數(shù)、旋轉角度、電纜輸送速度等值。經(jīng)試驗分析測得此處電纜上張力處于1 000~1 500 N時,電纜正常輸送。具體試驗值如表1所示,誤差在5%以內(nèi),符合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
表1 試驗測試值
隨著環(huán)保理念的深入,國家提倡電能代替化學能,船舶用電由原有的燃煤供電轉化為依靠港口電纜供電,這促使電纜輸送裝置需求量劇增。本設計滿足了對港口輸送電纜的需求,具體功能主要包含升降、輸送、傾斜、旋轉等幾個方面。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a. 該設備可以將電纜按照設計需求速度,提升并輸送到預計高度和位置。
b. 輸送時,各機構之間配合良好,輸送電纜速度適宜,未出現(xiàn)纜繩過緊或過松現(xiàn)象。
c. 設備傾斜角度與旋轉角度均達到設計要求,使用方便可靠,根據(jù)船舶停靠距離可以靈活自由調整。
d. 有效防止由于船體上下浮動造成電纜過緊或者過松等問題,從而保護整體裝置與纜繩免受的巨大拉力傷害。
參考文獻:
[1] 黃道華, 楊昌加, 李奕宏,等. 電纜提升牽引裝置的研制與應用[J]. 電世界, 2011(11):29-30.
[2] 林琦. 提升10KV電纜不停電作業(yè)實用化關鍵技術的研究[D]. 北京:華北電力大學, 2016.
[3] 李東風,陳欣,徐銀付,等.提升機移動電纜“竄磨傷”故障分析[J].科技信息,2012(35):156.
[4] Lu Y F,F(xiàn)an D P,Liu H,et al.Transmission capability of precise cable drive including bending rigidity[J].Mechanism & Machine Theory, 2015,94:132-140.
[5] 陳宇曉.電纜輸送機的設計與制造[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 2007(4):27-28.
[6] 王麗敏.電纜輸送機在施工中的應用[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 2013, 30(9):68-70.
[7] 孫皓寧, 隋玉晶.電纜輸送機在電纜敷設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5,50(9):295.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港口裝卸機械風載荷計算及防風安全要求:JT/T90—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9] 王宇,王艷豐.螺旋升降機的選用[J].機械工程師,2013(2):168-170.
[10] 王金奎.蝸輪蝸桿減速機的應用及維護[J].黑龍江冶金,2017,37(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