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王玉敏 高來柱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對玉米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從而使玉米種植面積擴大,雖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病害。在玉米種植期間,出現(xiàn)病害問題會使玉米質量和產量嚴重下降,進而給農民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影響,急需做好玉米的病害防治工作。本文對玉米病害類型及具體防治措施進行透徹分析與研究,旨在有效解決病害,保證玉米產量。
關鍵詞:玉米病害;防治措施;分析與研究
我國很多地區(qū)主要的糧食作物是玉米,在我國玉米品種優(yōu)良,很多地區(qū)的玉米出口到國外,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玉米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導致在其實際種植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病害問題,對玉米質量及產量都造成巨大影響,在當前這一時期一定要做好玉米病害的防治。
一、關于玉米出現(xiàn)病害的類型分析
就玉米病害而言,種類繁多,大致有玉米病毒病、玉米青枯病、玉米大斑病等病害,由于病害的種類不同,因此其實際發(fā)病時間不盡相同,且癥狀和原因存在很大差異,基于此種情況,想要有效降低玉米的病害概率,需要及時對玉米進行防治,從而保證玉米產量。
二、玉米病害和預防措施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會將病斑傳給葉片、葉鞘和苞葉。葉片染病先出現(xiàn)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后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向著葉脈向兩端進行擴展,最終就會形成青灰色的大斑,在這一時期不進行治療,那么病斑就會進行融合,致使葉片枯黃死亡。
其次,該種病癥發(fā)生條件和傳播途徑,所謂大斑病是由于病殘組織當中的病原菌附著,然后出現(xiàn)孢子,在氣流的流動中進行傳染。環(huán)境情況和玉米品種還會影響到玉米的發(fā)病率。倘若溫度合適,特別是陰雨天,發(fā)病率會增高,且發(fā)病范圍不斷擴大,除此之外,氮肥不足的洼地大斑病的發(fā)病率較高。
最后,關于大斑病的防治措施:發(fā)病之前噴灑550倍的代森聯(lián),而且要以20天為一個周期噴灑三次。從實際情況來看,倘若使用1500到2000倍的阿米西達,所能夠達到的預防治療效果也比較明顯。
2.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是十分普遍且非常嚴重的玉米病,玉米青枯病主要發(fā)生于玉米乳熟期。發(fā)病初期,植株的葉片突起,出現(xiàn)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莖基部呈現(xiàn)出水漬狀腐爛。進一步發(fā)展為葉片逐漸變黃,根和莖基部逐漸變褐色,髓部維管束變色,莖基部中空并軟化,致使整株倒伏。
面對玉米青枯病主要防治是,做好玉米品種的選種工作,選擇相對優(yōu)質的品種,玉米灌漿時保證玉米田間排水。使用1000倍的 甲霜靈以及代森錳鋅溶液對玉米根部進行合理澆灌。
3.玉米黑穗病
(1)玉米黑穗病的具體表現(xiàn)情況,所謂玉米黑穗病大多數(shù)情況會給雄穗和雌穗造成巨大的危害,倘若雄穗出現(xiàn)疾病,將會使花序遭到破壞,而雌穗出現(xiàn)疾病,果穗將會變成黑褐色的粉狀及絲狀物,或變成綠色枝狀物。
(2)關于發(fā)病的具體條件和傳播的主要途徑,由于病菌將會在土壤和種子上過冬,變成第二年發(fā)病的主要根源,因此該病害傳播方式是土,種子上帶有病菌。在玉米發(fā)芽時期到長出葉時期病菌都能侵入,且到達生長點,最后到達花芽和穗部,產生黑粉,最終變成絲黑穗。
(3)具體防治措施,在種子品種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使用本育九以及龍單13號品種,除此之外,種子的正確處理可以使發(fā)病概率有效下降。實際方法是按照種子重量,使用一定劑量的氨苯基濕拌種劑進行拌種,同時還需要選擇與之相關的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
4.玉米小斑病
首先,玉米小斑病的具體表現(xiàn),該種病害一般發(fā)生在抽雄期和灌漿期,對葉片、葉鞘以及苞葉造成不同情況的危害。倘若發(fā)病的是葉鞘或者是苞葉,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出現(xiàn)紡錘線黃褐色大病斑,倘若是果穗方面出現(xiàn)病害,會出現(xiàn)黑灰色的霉區(qū),使果穗出現(xiàn)腐爛的情況。
其次,發(fā)病的具體條件和傳播的主要途徑,該種病害的傳播途徑和大斑病有異曲同工之處,其中相對比較重要的侵染源在病殘體中,該種病菌在高溫條件下的傳播速度會加快。
最后,是小斑病的防治,該種病害進行防治,一定要盡可能選擇使用抗病能力相對強的品種,科學栽培玉米,盡可能降低病毒發(fā)生概率,保證抗病能力得到提升。最后,選擇使用合適的藥劑對此進行防治,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般使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在剛剛發(fā)病的情況下就能夠使用藥劑,以10天一個周期進行噴霧,大約噴3次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5.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會給植株上部組織造成巨大影響,受害部分受病原菌危害會形成巨大的瘤,在病瘤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外面的白色組織會慢慢變成灰白或是灰黑色,等外膜出現(xiàn)破裂后,就會出現(xiàn)黑粉。該種病害在玉米生長任何時期都能夠傳播病害。該病害的防治是在發(fā)病的最初階段噴灑藥劑,可濕粉劑2000倍溶液或者是40%氟硅唑6000倍液,若病情相對嚴重, 15天進行一次藥物噴灑。
三、結語
玉米出現(xiàn)病害將會給玉米產量及質量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導致玉米產量降低,需要對玉米病害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無論是玉米的哪一個生長階段均需要進行觀察,精心照顧玉米,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證玉米的質量,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有效增加。
參考文獻:
[1] 郭躍華, 鄭卓輝, 張德雍等. 廣東省鮮食玉米病害發(fā)生種類及其病原鑒定[J]. 中國植保導刊, 2010, 30(1):13-15.
[2]丁桂華. 淺析玉米病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09(11):21-21.
[3]陳海燕. 關于黑龍江地區(qū)玉米病蟲害種類及防治的措施分析[J]. 農業(yè)與技術, 2012(3):47-47.
[4]郭洪江. 淺析玉米病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J].民營科技, 2012(8):121-121.
[5]柴君平. 淺談玉米病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J].南方農機, 2017(2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