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看來,教學勝任力日益受到了更多院校關注。作為高職教師而言,教師本身應當擁有優(yōu)良的教學勝任力,如此才能真正勝任當前的高職教學任務。由此可見,教學勝任力對于高職院校具備不可忽視的價值。近些年以來,智慧學習正在全面滲透于當前的高職院校中,而與之有關的教學模式也呈現(xiàn)了轉型趨向。在此前提下,作為高職教師就要全面明晰教學勝任力的內涵,確保將智慧學習思維融入全過程的日常教學,從而逐步提升教學勝任力。
關鍵詞:智慧學習;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勝任力
從本質上講,教學勝任力指的是高職教師針對目前的高職教學能否予以勝任,教學勝任力側重于評價高職教師現(xiàn)有的自身綜合素養(yǎng)以及教學水準。在目前的現(xiàn)狀下,高職院校已經逐步意識到增強教學勝任力具備的重要價值,因此也在嘗試運用相應的途徑與方式來增強勝任力[1]。面對智慧學習的全新時期背景,作為高職教師仍需將關注點集中于教學勝任力,高職院校也要憑借相應的舉措來全面保障教學勝任力的優(yōu)化。
一、智慧學習背景下增強教學勝任力的重要意義
教學勝任力對于高職教師而言,其核心內涵應當包含教師自身擁有的專業(yè)知識、成功實施日常教學的有關經驗、日常行為具備的穩(wěn)定特征、專業(yè)價值觀與其他潛在性的教師能力。由此可見,教學勝任力的側重點就在于教師是否能達到優(yōu)良的學科教學水準,其在根本上決定于學科專業(yè)知識、教學動機、教師能力、教師人格特征與教師自我形象[2]。
作為高職院校本身而言,院校應當將當前教學評價的側重點集中于教學勝任力,并且將勝任力的有關評價指標全面納入現(xiàn)有的教師日??荚u中。與此同時,院校針對教學勝任力應當予以綜合性的衡量與評價,而非單純局限于特定的評價指標。具體在目前實踐中,高職教師就是要擁有與時俱進的優(yōu)良認識,對于自身現(xiàn)存的整個技能體系與知識構架著眼于全方位的優(yōu)化。此外,高職教師還要秉持終身學習的思路與宗旨,并且逐步引進新穎的日常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思維。高職院校有必要運用日常培訓的舉措來實現(xiàn)教學勝任力的顯著提升,確保高職教師都能夠體現(xiàn)優(yōu)良的勝任力。
近些年以來,智慧學習的手段與措施正在逐步融入高職教學中。面對智慧學習的全新時期背景,高職院校針對內部教師也要更多關注其具備的勝任力。在智慧學習的轉型趨向下,教師是否具備勝任力的最關鍵評價指標應當包含信息化素養(yǎng)。這是由于,高職教師在現(xiàn)階段有必要運用信息化手段來輔助開展各學科的日常教學,從而確保將信息化方式融入整個高職課堂,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在面對該學科學習時的濃厚興趣[3]。因此可以得知,信息化素養(yǎng)構成了評判教學勝任力的核心指標,高職院校針對上述現(xiàn)狀有必要引發(fā)更多的關注,以便于增強綜合性的高職教師勝任力。
二、提升教學勝任力的舉措
截至目前,較多高職院校都已經認同了教學勝任力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jù)的核心地位,因此也在探究適用于院校自身的勝任力提升措施。但是不應忽視,現(xiàn)階段仍有某些高職院校尚未真正關注教師是否具備應有的教學勝任力,對此也欠缺必要的教師日常培訓。高職針對上述現(xiàn)狀如果要致力于全面加以轉變,則應當運用綜合性與靈活性的措施來提升勝任力,具體涉及到如下的改進舉措:
(一)全面施行教師日常培訓
在目前階段中,高職院校有必要致力于全面增強日常性的高職教師培訓,通過運用全方位的培訓舉措來顯著提升高職競爭實力,從而優(yōu)化了教學勝任力。近些年以來,多數(shù)院校都能借助課余時間來展開針對院校教師的集中性培訓,確保在當前現(xiàn)有的培訓模式中增添必要的信息化內容[4]。
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需增強綜合性的校本培訓力度,其中關鍵舉措應當包含強化實踐能力、提升理論水準、拓展個人素質并且優(yōu)化業(yè)務素養(yǎng)。此外,高職教師培訓還涉及到多層次的校企協(xié)作,運用校企協(xié)作的途徑與措施來逐步拓寬現(xiàn)有的院校交流范圍,同時也增強了院校教師本身能夠達到的綜合素養(yǎng)并且確保教師可以靈活運用信息化的授課方式。
(二)引進現(xiàn)代化與信息化的新型教學模式
與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進行對比,可見智慧學習模式更多關注于新型的現(xiàn)代化手段,尤其是其中涉及到信息技術。面對當前的全新背景,高職院校就要全面突顯以技促教的課改新思路,確保運用綜合性的舉措來提升信息化素養(yǎng)。具體在當前實踐中,作為高職院校有必要拓寬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現(xiàn)有的覆蓋面,依托多種多樣的信息化手段來保障課堂靈活性。例如近些年以來,很多院校都在嘗試創(chuàng)建智慧課堂、在線課程、慕課與微課等新穎的課堂模式,上述措施符合了創(chuàng)建智慧校園的宗旨與目標。
(三)改進當前的職稱評定體系
對于院校教師而言,多數(shù)教師都會關注各年度以及各學期的教師職稱評定。這是由于,教師是否能擁有優(yōu)良的職稱評定資格,其直接關乎高職教師當前具備的整體教學水準[5]。因此為了實現(xiàn)教學勝任力的全方位優(yōu)化,高職院校就要將關注點更多集中于改進評定職稱的體系,確保在當前的職稱評價中融入勝任力的重要指標。高職如果能做到上述的改進,那么將會突顯針對院校教師的激勵作用。
結束語:
從當前現(xiàn)狀來看,智慧學習已經滲透于高職院校當前的各個領域中。在此前提下,高職院校已經能夠憑借信息化的途徑與措施來輔助實現(xiàn)日常授課,簡化課堂流程并且增強課堂實效性。面對信息化給當前高職院校帶來的突顯挑戰(zhàn),作為高職院校以及內部教師就要更多著眼于增強勝任力,確保將教學勝任力的培育與提升置于關鍵地位。因此在該領域的有關實踐中,高職院校仍需致力于培育院校教師應有的勝任力,在此前提下服務于高職整體教學水準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馮弋江.“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教師勝任力提升策略研究[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02):50-51+58.
[2]姜潮.勝任力視角下高職院??冃Ч芾淼膯栴}與對策[J].職教通訊,2017(23):51-52+68.
[3]徐靜.用勝任力模型提升高職教師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J].企業(yè)導報,2016(06):132-133.
[4]田靜.論慕課沖擊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發(fā)展[J].大眾科技,2015,17(02):108-110.
[5]李夢玲.基于學生視域的高職教師勝任力現(xiàn)狀調研與提升路徑[J].職教論壇,2014(02):9-11.
本文為2017年度石家莊市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智慧學習背景下高職教師教學勝任力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