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美學形式多樣,經(jīng)過兩千多年不斷的發(fā)展,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獨特的審美觀念。中國傳統(tǒng)繪畫在創(chuàng)作上,重視構思,講究意在筆先,注重形象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
關鍵詞:以書入畫;以形寫神;意象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始終保持著不斷統(tǒng)一與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化形態(tài),并形成了非常獨特的審美意識和藝術魅力。
一、以書入畫
中國傳統(tǒng)寫意畫的美是以書入畫,體現(xiàn)著中國人獨特的造型觀和境界觀。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指的是中國書畫同源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繪畫以書法為基礎的用筆,不僅僅限于描繪物象的形態(tài),而且在用筆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畫家自身的精氣神。
據(jù)說唐代吳道子學畫之前,先向書法家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以書入畫是中國畫家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畫美學思想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論題,也是宋以后文人畫主要標志之一。元以前,藝術家們沒有理論上作比較系統(tǒng)的論述。元以后,以書入畫才在畫家的審美意識中進入自覺階段,這與畫風的轉變有關。如果說以水墨寫意為主要特征的文人畫是起自蘇軾,趙孟頫是真正把書法融于畫法之人。同時代的錢選,他的青綠山水畫推成出新,突破兩宋院體的陳規(guī),以師法趙伯駒入手而上溯晉唐諸家,下筆取澀勢,筆筆沉穩(wěn),含而不露,畫山石均勾勒無皴,這是院體畫中所沒有的。
明清時期的水墨寫意花鳥畫更加注重筆墨情趣,追求書法的韻味,因此,繪畫與書法的關系愈加密切了。以水墨寫意取得突出成就和富于創(chuàng)造精神的是林良,所作水墨禽鳥樹木,筆力雄健豪放,多用勁健而峭拔的粗筆寫鷹。明代大寫意花鳥畫家徐謂,以使氣狂舞的筆墨畫花卉、魚蟲、瓜果,墨韻橫溢,激蕩人心,與他以草書入畫至切攸關。八大山人在筆墨技法上的探求以及所獲得的成就和他的書藝息息相通。書法上至深至妙的造詣,運用到水墨寫意畫上,并發(fā)揮到相當高深的程度,較之徐謂在中國畫技法上又大大邁進一步,成為啟迪后世的革新巨擘。為清初以來的“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等名家開拓了不同的發(fā)展途徑。稍晚的石濤寫花卉,水墨變幻,用筆靈活飛動,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晚清的趙之謙、吳昌碩都具有廣博的藝術修養(yǎng),于詩文、書法、繪畫和篆刻,無所不精。吳昌碩以書法入畫,在藝術上別開蹊徑?!八葘W詩文,面后因精通金石篆刻,故能書,又因精通書法,故能畫。 “畫成隨手不用意,古趣挽住人難尋”,引出富于生命力的藝術形象,洋溢著中國民族氣派和鮮明的個性特色。
二、以形寫神與傳神論
東晉顧愷之開始就提出“以形寫神”,最終要求作品達到“形神兼?zhèn)洹?。《畫贊》說“伏羲神農(nóng)……神屬冥忙”“醉容……制衣服幔之,亦以助醉神耳?!比欢绾尾拍軅魃衲??《畫論》說“以形傳神”,不僅強調傳神的重要,還提出了具體主張和有效做法——畫家追求客觀現(xiàn)實時,不僅要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還應追求內在的精神本質的相似?!靶巍笔腔A、“神”是目的,并以“遷想妙得”來表現(xiàn)對象的本質。魏晉之前就已有人論述。如漢代《淮南子》中提到“畫者謹毛而失貌”,意思是作畫不能過于細致,不然會失去畫面原來的樣貌。謝赫在“六法”中將“氣韻生動”置于首位,進一步強調“神韻”的重要性,并把“骨法用筆”看作是統(tǒng)一形與神的主要手段。
三、“意象”與“境界”
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中國傳統(tǒng)繪畫偏重于表現(xiàn),從而提出了意象論。所謂“意”是指中國傳統(tǒng)寫意繪畫中的意境,本人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認識,感受?!跋蟆敝肝锵螅缚陀^世界里的一切事物?!耙庀蟆痹闯鲇凇吨芤住は缔o上》“圣人立象以盡意。”“象”中之“意”需要領會與體味方能得之。有時“象”有盡而“意”無窮。王弼說:“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意象”影響中國山水畫不重視對物像的真實形態(tài)和表象的描摹,而是以畫家投注到物象上的感情、想象為主進行表現(xiàn)。張彥遠“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正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體現(xiàn)出“意象”魅力之所在。意象世界是人的創(chuàng)造。意象美不是簡單的靠直觀感受,而是靠人的頓悟感知,它蘊藏于作品的“景”、“象”之中,但又超“景”、“象”之外,是一種“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然而要把現(xiàn)代藝術意識真正地、實在地植根、融化于花鳥畫這塊中國畫美學領地,實非易事。這需要我們對當代意識的真正、深透的理解。當代意識、當代藝術觀念,并非簡單的現(xiàn)代西方藝術現(xiàn)念。應是站在宏觀意義上的藝術觀念。繼承傳統(tǒng)中筆墨并加以強化,把博大沉雄老辣之筆墨意念、力透紙背的功力弘揚升華,當會出現(xiàn)筆墨的新面貌。當今不少花鳥畫家,無論工筆、小寫意、大寫意,也力圖探究花鳥畫表現(xiàn)當代生活與當代生活氣息。他們的取材,或自西雙版納的荊叢,或自西北高原的斷石葉枝等等,都是當代生活意識的斷面,不少畫家還推進了“生活流”花鳥畫。生活氣息、自生活來的內聚情感,是花鳥畫生命不衰端之泉。當今,我們須把花鳥畫這種大氣格更以當代意識升華,提高詩書畫印的修養(yǎng),強化當代花鳥畫家的大氣格。畫格是意識精神、感情的凝聚,大氣品位的畫格,畫家以對民族、對時代、對社會、對自然的深之凝會。
中國畫美學是闡釋中國畫作為寫意文化表現(xiàn)的特殊規(guī)律,解讀和把握中國畫的美學精義對于提高作品格調與品鑒水平至關重要。每一位優(yōu)秀的畫家身上無不體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經(jīng)過許多優(yōu)秀畫家不斷的繼承和發(fā)揚,使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獨領風騷。
參考文獻:
[1] 余劍華, 中國畫論選讀,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08
[2]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全譯(承載譯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
[3]王伯敏,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4]何延喆,中國繪畫史要,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馬靈芝,甘肅省隴西縣人,工作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