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是學校文化的延伸。班級文化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和制約功能的發(fā)揮,需要班主任樹立“文化自信”,建設特色班級,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班主任在帶班過程中,要認真思考學校文化的內涵,認真分析班級學生的特點和成長需求,從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定制”屬于學生和班級的特色文化。
【關鍵詞】班級文化;特色班級;個性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79-0055-02
【作者簡介】朱暉,南京市溧水區(qū)狀元坊小學(南京,211200)教師,二級教師。
班級文化的形成主要是通過物質文化的優(yōu)化、制度文化的建設、精神文化的塑造來實現的,現在很多學校一味強調精細化管理,統(tǒng)一化示范,而“定制”班級文化除了具有校園文化的基因以外,還強調建設班級的核心文化,表達了班級文化從共性到個性的追求。依校而“定”,因生而“制”,是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著力點。
一、“定制”班級文化的意義
文化育人是一種對教育本真的回歸,最終指向為促進人的發(fā)展,所以班主任要通過設計、創(chuàng)造有文化的班級生活去重塑教育的靈魂。班級是小學生體驗公共生活的重要場域,學生在班集體生活中學習提升,班級生活是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場所。班級文化“定制”是基于校園文化,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班級文化的建設內容和建設路徑的過程,其既關注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也關注個別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而班主任通過班級文化“定制”,也可以形成班級特色文化,構建特色班級。
二、“定制”班級文化的立足點
1.立足校園文化和地域特色。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亞文化。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最終要落實在班級建設中,所以構建班級文化應在理念上與學校文化保持一致。
我校以“卓雅”為辦學理念,學校所在社區(qū)又有“狀元文化”的歷史淵源,所以我選擇將古詩詞背誦以及古典文學浸染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如學生放學排路隊時,全班背誦《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國學經典,我班路隊因此成了學校的一道靚麗風景。此外,我班每年都要舉行“古詩詞考級”活動,我們選擇200首小學生必背詩歌,每一級為20首,學生只要會背誦了就頒發(fā)相應的等級證書。幾年來,學生之間你追我趕,爭相考級,班級的學習風氣日漸濃厚。
2.立足學生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
“定制”班級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所以班級文化“定制”一定要立足學生特點,遵循教育規(guī)律。班主任在選擇班級文化建設內容和建設路徑前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調查分析工作。我在學校帶的都是中高年段的班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意識日益濃厚,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增強,敢于發(fā)表與教師、父母不同的見解。在帶班過程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創(chuàng)意性的活動,如鼓勵學生模仿或改編網絡上的文藝節(jié)目,鍛煉他們的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三、“定制”班級文化的教育實踐
1.“以物感人”,優(yōu)化班級的物質條件。
這里的“物”主要指的是顯性的、外在的物質條件。首先,班級要衛(wèi)生整潔,從而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其次,合理安排班級的每個角落,充分挖掘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讓班級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原則:一要彰顯班級個性,二要凸顯班級文化主題,三要強化學生主體作用。最后,我們還需要設計一些獨特標識,讓班級文化富有個性,如制訂班訓、設計班徽、創(chuàng)作班歌等,這些不僅能最廣泛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也能增強學生的歸屬感,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2.“以理服人”,樹立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以理服人”指的是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要體現民主性和規(guī)范性。班主任要認識到,班規(guī)不僅是為約束學生的行為,還是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生活環(huán)境,基于這種理念制訂的班規(guī)才不會引起學生的淡漠和反感。
班主任要科學管理班級,這是“以理服人”的落腳點。我在班級采用值周班長和值日班長相結合的民主管理制度。我們班的值日班長由學生輪流擔任,值日班長負責對當天班級的衛(wèi)生、出勤、兩操、路隊等項目進行檢查記錄和管理,值日班長制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管理班級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性,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除此以外,班級還設置了“值周班長”,值周班長從班委中產生,主要職責包括監(jiān)督和協助值日班長管理班級、將日常的班級問題反饋給各班委、總結每周班級的運行動態(tài)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經常有轉換的機會,這是現代社會的特點。學生從小多次經受這樣的角色轉換,長大以后,便容易適應社會了。”值日班長和值周班長制度改變了部分學生“只要自由,不要紀律”的觀念,改善了班級里出現的“寬于律己,嚴以待人”的行為,培養(yǎng)了學生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以文化人”,塑造學生的文化靈魂。
班級文化需要有自己的“靈魂”,除了一些外在的標識、文字外,班級文化還須挖掘內涵,化成學生的“血液”。這需要班主任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開展一系列生動活潑、凸顯班級文化主題的活動。
我每年以“文化滋養(yǎng)心智,經典伴我成長”為主題開展活動,圍繞古典文化熏陶這個主線,在班級實行“小先生”制,學生互相取長補短、結對幫扶、互相拜師。開學第一個月,我們舉行“古詩詞考級”活動,旨在增加學生的詩詞積累,增強他們的文化底蘊;第二個月,我們會評選“經典誦讀小明星”,讓學生在誦讀里感悟詩詞魅力,在吟詠中體味文化的韻味;第三個月,我們會開展“經典再現”活動,指導學生將國學故事改編成劇本,并通過舞臺劇的形式呈現出來;第四個月,我們會邀請美術教師協助開展“唐詩宋詞配插圖”活動,這樣的活動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融合學科發(fā)展,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每一個階段的活動中,學生們都是以師徒結對的形式來呈現。每學期末,我會召開主題班會課,組織學生交流學習經典文化的心得體會,結合心得體會,每一個師徒小組都必須寫一副對聯,或者寫一首小詩,以文會友。就這樣,學生們在活動中得到提升,班級文化在活動中實現內化。
四、結束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班級建設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一種和平愉悅的精神共同體——它既是教育工作的自然歸屬,也是我們的快樂所在?!逼鋵崳嗉壧厣幕男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自發(fā)形成的,而是在沖突和融合中逐漸完善的。班主任擔負著協調統(tǒng)一的重任,我們要在充分了解每名學生的基礎上,整合不同文化要素,發(fā)揮教育智慧,打造特色班級,呈現出“帶有共性的五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