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情緒管理,大多是從心理層面開展的。威廉·詹姆斯所提出的“表現(xiàn)原理”則認為人的行為對情緒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表現(xiàn)原理”,通過改變師生的一系列外在行為,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管理,激發(fā)學生的正能量,值得班主任們重視與嘗試。
【關鍵詞】表現(xiàn)原理;行為;情緒認知;正能量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79-0042-02
【作者簡介】姜文泉,江蘇省南通高新區(qū)小學(江蘇南通,226399)教師,一級教師。
消極情緒是由學生群體或個人的特殊經歷所產生的心理波動而引發(fā)的。多數(shù)班主任在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情緒管理時,是對具體的人或事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當然,心理疏導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而被視為“當代心理學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及其后來者,從行為與情緒的關系出發(fā),提出了“表現(xiàn)原理”,在眾多心理科學實驗基礎上,揭示了控制情緒的“另類”秘密。
一般認為,“情緒導致行為”。比如,焦慮導致出汗,難過就會哭泣。而詹姆斯認為:情緒和行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行為對情緒同樣具有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對某種情緒的表現(xiàn),獲得相應的情緒感受,激發(fā)內心的正能量。這就是“表現(xiàn)原理”?!氨憩F(xiàn)原理”的實證性例子不勝枚舉,比如:攝影師通過讓人說“茄子”而刺激微笑;握緊拳頭會讓人在瞬間增加自信;坐直了、繃緊身體會讓人更加有毅力。這個原理,為班主任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一、步調一致,緩解競爭焦慮
《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8)》指出,當下中小學生因升學壓力、學業(yè)競爭造成的負面情緒十分突出。有競爭,就必然有成敗。當對手屢屢超越自己,學生就可能出現(xiàn)心理失衡,有的變得壓抑自卑,有的開始自暴自棄,有的怨恨競爭對手,甚至引發(fā)一些極端的行為。
心理學家穆扎費爾·謝里夫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行為能影響人際關系。他通過制造一些需要齊心協(xié)力完成的“緊急”情況,讓兩個相互敵對的少年團隊“老鷹”和“響尾蛇”在通力合作、解決困難的行動中建立起親近關系,消弭因先前激烈競爭、相互攻擊而引發(fā)的仇恨。結果表明:一致的行動,能夠讓人對彼此更加認可,能夠幫助學生迅速團結起來。
這個案例的借鑒價值在于:教師可以在班上多開展一些“密切關系型”游戲,如讓學生在課間按同樣的路線齊步前進,在班隊會或者學校集體活動時選擇合唱形式等。當團體表現(xiàn)得行動一致的時候,會有效緩解他們之間的“競爭焦慮”。對于個體而言,開展相互間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緩解焦慮的方法。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為改變學生之間激烈的競爭關系而發(fā)明了“拼圖法”學習,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它將課程內容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小組中每個學生先只需學習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進行合作學習。差異化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只有專注于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在這當中,他們之間的偏見逐漸得到消除,個體的情緒也變得穩(wěn)定起來。
二、舉止平和,消去滿腔怒火
近年來,我國一些中小學校通過設立心理宣泄教室讓學生宣泄不良情緒,方法大同小異:有通過“虛擬暴力”擊打沙袋,擊打貼有校長、教師的人偶;有一捏就發(fā)出悲鳴的“發(fā)泄鴨”;有讓人摔摜的彩色“草莓”和“雞蛋”;等等。那么,心理宣泄真是調控學生情緒的不二法門嗎?
弗洛伊德認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在這些壓抑的想法爆發(fā)之前將它們釋放出去。他認為如果人們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如大喊大叫、跺腳、砸枕頭)釋放自己的情感,那會是一種很好的疏導方式。而詹姆斯的想法正相反:人們之所以會生氣,是因為他們表現(xiàn)得很生氣,而弗洛伊德的疏導法往往讓人變得更加生氣。后來的心理學家對兩人的觀點進行實驗、比較發(fā)現(xiàn):情緒會回應言行,發(fā)泄越多,負能量回送越多;表達過憤怒的人,敵對想法會更大。
心理學家布拉德·布希曼進行了大量實驗,進一步發(fā)現(xiàn)一些更有效的讓人迅速止怒的方法:玩一個輕松的游戲,或是進行祈禱。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如下干預方法:快速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想辦法設置情境,讓他們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或是舉止平和;引導他們玩一次放松心情的游戲;靜坐在柔軟的椅子上讓他們舒緩心情;坐下來,進行深呼吸的調整練習;脫下鞋子,脫掉緊身衣物,以舒適的姿勢坐下,進行全身“漸進式肌肉放松”等。
三、制造快樂,拋去心頭煩惱
詹姆斯的“表現(xiàn)原理”提出:情緒和行為之間互相影響,人們微笑是因為快樂,同時人們也會因為微笑而變得快樂起來。馬登·卡特里亞在組織“歡笑俱樂部”時,發(fā)現(xiàn)只是哈哈大笑也能讓人高興;“舞蹈博士”彼得·羅維特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快樂能讓人真正快樂起來,跳舞是提升正能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格倫威爾·漢考克斯對超過500名合唱隊員進行采訪,結果發(fā)現(xiàn),相比聽音樂,唱歌使人快樂得多。
運用以上研究成果,教師可以采取這些措施讓學生擺脫煩惱與沮喪:(1)笑顏舒展——讓學生畫一些幽默、快樂的自畫像,提醒自己時時微笑。(2)舞步翩翩——通過舞蹈,自我減壓。(3)我為歌狂——不開心時唱唱歌,自娛自樂,積極排遣。(4)內心對話——讓學生連續(xù)有感情地讀出“我覺得我能成功”“我今天的感覺好極了”等句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還可以引導學生做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情,制造快樂,驅動正能量,把美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
四、相互感染,傳遞積極能量
情緒是可以傳染的,那些同理心強的人也真的能夠感到別人帶來的愉快?;羧A德·弗里德曼的實驗發(fā)現(xiàn)有些富有魅力的人,能夠使周圍的人感受到與他們一樣的熱情以及能量,使某種情緒在人群中迅速傳播開來。人們會無意識地模仿身邊人的面部表情以及身體語言,當你看到別人微笑的時候,你的嘴角也會上揚。同樣,如果你看到別人皺眉,你的眉毛也會情不自禁皺縮。這個過程中,一個人的情緒會傳染給另一個人并激發(fā)相同的能量,引發(fā)同理心和凝聚力。
因此,教師要在班級建立起積極的人際關系,營造友愛的心理氛圍,要在學生面前始終保持一種自發(fā)的愉悅。當我們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我們就要帶上快樂、積極的情緒,并且讓這樣的情緒伴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這種愉悅感可以在人群中傳遞,感染周圍學生的情緒。學生在課堂當中受到教師的感染和影響,那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
教育的進步,首先體現(xiàn)在工具與方法的革新上。對學生進行情緒管理,教師也需要運用心理科學方面的成果,進行一些不一樣的策略嘗試。運用“表現(xiàn)原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管理,也許可以為教師的德育工作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