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品評】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陳 潔
我身似浮萍,漂泊無所依;我心若游魚,悠悠無所系。
【開篇由材料入文,在對比中表達對“浮萍”和“魚兒”的態(tài)度,隱含著作者的評價與傾向?!?/p>
廉價的合租房,蝸居的生活,四五個小時的漫漫上班路……這只是“北漂一族”日常辛酸的九牛一毛。你看見過池塘中的波紋嗎?對有夢想、敢拼搏的“北漂一族”來說,那可不是浮萍在哭泣,而是魚兒苦中作樂,吐著自得其樂的泡泡。他們明白,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把眼淚咽進肚子里,把眼淚化作前進的動力,漂泊便不再是漂泊,而是他們自己心甘情愿選擇的生活,激流勇進的可能。
【切入當下的現(xiàn)實,指出“北漂一族”事實上不是“漂泊”,而是自己主動的選擇,緊扣魚兒的狀態(tài),魚兒不能稱為漂泊,因為魚兒的來來去去完全是自主自由的,完全是由自己掌控的。同學們應該牢記一個事實:議論文寫作必須關注現(xiàn)實,沒有對當下的持續(xù)深度切入,寫作是沒有現(xiàn)實意義的,也吸引不了讀者,引不起讀者的共鳴?!?/p>
浮萍隨波逐流,無所依靠,因為它們的身子是輕的,心是空的,對自己的生活沒有選擇權,或者說是自覺地放棄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正是梁鴻所說的那些走出梁莊飄在北京人“臉上即帶著一種被命運認定的屬性”,他們將自己束縛在有形或無形的高墻中,自己把自己定義為漂泊的浮萍。
【“北漂一族”中也有一些人,他們心無所依,隨波逐流,這就與上文構成對比,讓人深思同樣為“北漂”為何卻有著這么大的差距呢?此段文字顯示了作者的思考的辯證性,也是基于對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p>
魚兒的在漂泊不是因為它們的流動性,而是因為“他們的內(nèi)心有一種顯見的匱乏,這一匱乏是屬于個體生命的內(nèi)向而又舒展開的東西,是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悠閑、豐富”。這種選擇自己生活的強烈意愿是一條魚兒所擁有的權利,這就是一條魚是游動不是漂泊的最大原因。魚游向東,不是被水流推動,不是迫不得已,而是自己想“戲于蓮葉東”,有了這種主動應對生活的認識,才不會成為梁鴻所說“臉上即貼有農(nóng)民工標簽”的“北漂一族”。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北漂一族”也沒有必要溺死在自己的眼淚里。
【嚴格梳理“漂泊者”的定義,指出真正的“漂泊”不是外在行為上的流動性,換句話說,外在的動蕩不寧或許恰恰不是“漂泊”。作者這種始終在兩兩對比中的論述方式,有著清晰的邏輯層次與理性的分析說理色彩。由外到內(nèi),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讓思考有了深度?!?/p>
即便不得不選擇“身似浮萍”的生活,至少北漂們可以選擇“心若游魚”的態(tài)度。那些走出梁莊的北漂者們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都在內(nèi)心不斷重復“自己只想賺一筆錢回去,農(nóng)民工永遠不可能扎根在北京”的思想,他們對自己扎根的可能性持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怎么可能不感到身輕似浮萍無所依靠和指望呢?
【即使選擇了“漂泊”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選擇不“漂泊”的態(tài)度!為“北漂一族”開出了一劑方子,這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梁鴻給她的書取名《出梁莊記》,就是想到了《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去尋找那個流淌著奶和蜜的幸福之地,她想為那些北漂農(nóng)民工的生活提供一種可能。至少,一盆花一幅畫,都可以看作內(nèi)心的某種光亮,絕不能自我剝奪除掙錢之外人應擁有的一切,自己讓自己過上封閉、枯燥、無聊的生活。
【既然選擇了“漂泊”的人生,那么漂泊中的“北漂一族”該如何作為呢?此段文字回答了“怎么辦”的問題,是連續(xù)深思追問之后的回答。作者提出的措施應對不一定完全正確或合理,但是作為議論文應該有解決問題的可能和決心?!?/p>
我身似浮萍,漂泊無所依,但我心若游魚,悠悠無所系,因為我知道,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同時,我是一條魚,我不流眼淚。
【不僅再次回扣材料,也照應文首,并且堅定而明確表明自己的人生選擇,是論述完結(jié)后的自然結(jié)果?!?/p>
【作者系江蘇省天一中學學生】
學生點評
點評一:
我覺得用“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作為文章的標題,與一個熱播電視劇同名,暗示將聚焦一種現(xiàn)象,即分析“漂泊”人群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很有現(xiàn)實意義,讓人覺得言之有物。
點評二:
很多同學每次寫議論文都是泛泛而論,不知道針對什么問題而來,而本文卻寫得實實在在,因為作者能從具體問題入手,而不是泛指問題,讓人覺得針對性很強,有解決現(xiàn)實問題意識。
點評三:
力圖解決天下所有問題,是很多同學的雄心壯志,殊不知,這樣處理的結(jié)果是好像什么問題都分析了,實際上什么問題也沒有分析。本文是一個范例,即不空不泛,而是言之有故。
點評四:
本文的論述富有思辨性,對“北漂一族”進行分類分析,同時也為漂泊者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主張,使得文章讀起來能引起讀者共鳴,頗接地氣。
教師點評
作為一篇議論文,如何使之走向深刻?這應該是同學們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作者深諳此道,在聚焦時事的同時結(jié)合材料,進行思考。“漂泊”一詞始終引領貫串全文,在兩兩對比的分析中理清事實,同時展開層層深入的追問深思,并且懷有憂天下的情懷,不愧為切中時弊的優(yōu)秀之作。
一篇優(yōu)秀議論文會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和揣摩的長處,就本文而言,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結(jié)構上層層深入。文章由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再運用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剖析問題背后的原因,隨之提出解決之道,可謂提出、分析、解決,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jié)構嚴謹。
2.論證上思辨深刻。“北漂一族”的分類論述,顯示了不一刀切的理性思考;解決方案的提出,接地氣,不空洞,顯示了冷靜客觀的現(xiàn)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