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并呈現流行范圍擴大、發(fā)病年齡降低、耐藥菌株增多的趨勢,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大幅增加。防治性病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性病防治工作是一項十分艱巨而長期的任務。那么人們有沒有可能在一般的生活場景中不幸感染性病呢?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復旦
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盧洪洲教授指出,一般來說,在日常生活中,與性病患者發(fā)生一般的生活接觸,比如握手、一起吃飯等,是不會感染上性病的。因為性病病原體離開了泌尿生殖道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是無法生存的,很快就會死亡。但若接觸性病患者穿過的衣服,或用過的東西,比如便盆、浴池等,就有可能被傳染上,不過概率也很低。
這得同時滿足3個條件:
1.要有活的病原體。也就是性病患者留下了病原體。
2.病原體數量足夠多,達到致病的程度。
3.性病患者用完的物品,健康人馬上接著用(病原體很脆弱,一旦離開了人體,存活時間很短)。并且,皮膚剛好有破損,還接觸到了病原體。
不過,使用公共馬桶、便盆、浴池、毛巾等確實需要當心。以馬桶為例,上面的確存在著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真菌、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比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鏈球菌、諾如病毒等。如果不慎接觸,可能感染皮膚病等疾病。所以,使用馬桶的時候最好用一次性馬桶墊紙;如廁后先蓋上馬桶蓋,再沖水,以免水霧飛濺導致感染。謹慎使用自動烘干機。
性病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除了性接觸外,以下方式也存在傳播性病的可能性:
1.血液傳播:艾滋病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其次為血液傳播,如吸毒者、接受HIV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接觸HIV感染者的血液及黏液。少數患者通過輸入傳染性梅毒患者的血液而感染梅毒。
2.垂直傳播:孕婦感染HIV、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可通過胎盤把疾病傳染給胎兒。
3.經產道傳播:孕婦感染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銳濕疣,分娩時可經軟產道把疾病傳染給胎兒。
4.通過母乳喂養(yǎng)傳播:出生后新生兒可經母乳喂養(yǎng)感染艾滋病。
5.接觸含菌衣物:被污染的衣物可傳染淋病、梅毒。
6.艾滋病的其他傳播方式:如理發(fā)、美容、文身、打耳洞等用的工具不消毒,與他人共用刮臉刀、電動剃須刀、牙刷等。
社會預防: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凈化社會風氣,鏟除滋生性病的土壤。堅決取締賣淫嫖娼、吸毒販毒,加強健康教育,使人們對性行為有正確的認識,提倡潔身自愛,抵制社會不良風氣,既不做性病的傳播者,也不做性病的受害者。
個人預防:提高文化素養(yǎng),加強道德特別是性道德的修養(yǎng),潔身自好,防止不潔性行為;采取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質量可靠的避孕套;平時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另外,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不使用他人的毛巾、盆、剃刀等。在公共場所如旅館、浴池、游泳池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有生殖器官可疑癥狀時要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患者的內衣、內褲要單獨清洗,洗前最好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