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婭文
1.保護的范圍
照片作為鄰接權的客體,在這里我們需要對照片進行再次定義,什么樣的照片可以放入鄰接權當中進行保護,是不是所有不符合獨創(chuàng)性要求的,在拍攝過程中沒有體現攝制者獨特的藝術追求的,沒有技術性的照片都能放入鄰接權保護的照片當中?答案是否定的,在這里如果我們先不去區(qū)分照片和攝影作品,而是將所有的都叫做照片中,統(tǒng)一放入這一大范圍中,那么其中范圍最小的就是符合獨創(chuàng)性、具有技術性、藝術性,能夠作為攝影作品放入著作權法中進行保護的這一部分;其次就是能夠放入鄰接權中保護的照片,攝制者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智力勞動,沒有體現創(chuàng)造性地要求,沒有或者說只有很少的技術性和藝術性的要求,無法達到攝影作品所要求的獨創(chuàng)性。
我們從上述的論述中可以看到,要放入鄰接權至少要有攝制者的參與,有一定程度創(chuàng)造者的智力勞動,《意大利著作權法》也有關于這方面的規(guī)定,它不僅對照片和攝影作品進行了區(qū)分,而且將拍攝紙質文檔而產生的照片由于太過簡單甚至不予保護。由此可以看出意大利對于太過簡單的拍攝,這種拍攝過程中沒有智力勞動的參與或者說這種智力勞動太少,不能夠加以保護。因此如果照片的形成過程中沒有攝制者的參與,沒有他的智力勞動,這種照片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利用鄰接權來保護。例如在大猩猩拍照的案例中,相機的所有者只是一個簡單的相機的提供者,對于照片的形成沒有付出任何的智力勞動,既達不到著作權法要求的符合最低限度智力創(chuàng)造性,也達不到鄰接權的智力勞動參與要求,因此先不論主體的合法與否,單從這一點來看就無法給予鄰接權和著作權保護,對于此可以借鑒民法中占有及所有的規(guī)則來給予相對應的保護。所以,一定程度的智力勞動作為放入鄰接權保護的標準來判斷是有必要的,簡單的勞動,如果如果沒有智力活動的參與,對于這種照片是無法得到鄰接權保護的。
現代社會各種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照片拍攝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照片是攝制者直接接觸器材進行的拍攝,有的拍攝是攝制者利用自動拍攝按鈕的攝制將相機放置在特定的方位而完成的拍攝,還有的是通過控制無人機拍攝的,不同的拍攝方式是否會對它的保護程度產生影響。在此問題中我們要明確的是,判斷受什么程度的保護以獨創(chuàng)性和智力勞動來作為標準,并沒有將拍攝的方式作為判斷保護程度的要素,因此,拍攝方式不會對保護程度做出影響,還是需要利用前述的方法來判斷。例如,再利用無人機拍攝的婚禮現場的過程中,攝影師通過操控手中的儀器,選擇拍攝出新郎新娘最美姿態(tài)的角度、距離、光線等,再這樣的拍攝中,無人機只是作為攝影師表達自己藝術追求和效果的工具,操控方式并不會影響對于攝影作品的判斷。
2.主體
主體一般來說照片領接權歸屬于照片的攝制者。借鑒德國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看出在照片的權利歸屬上規(guī)定了由企業(yè)主作為主體的情形,我國《著作權法》中對于作品的主體也不僅限于自然人,因此可以借鑒上述的做法,將照片的主體也規(guī)定為包括自然人,法人,國家,但是不能是動物。前述例子中大猩猩拍照的案例中,大猩猩就不能作為照片的主體,但是如果對動物經過專門訓練,動物按照訓練師的要求進行攝制,在這里動物就成了訓練師進行攝制的工具,形成的照片的主體仍然是訓練師。因此在判斷主體時要看誰對照片的形成付出了智力勞動。
3.內容
對于照片攝制者享有的權利,不同國家有不同規(guī)定。《德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照片適用于攝影著作的規(guī)定,就是說給予了和攝影作品相同的權利?!段靼嘌乐鳈喾ā穼φ掌臄z制者給予復制權、發(fā)行權、公開傳播權。在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同時結合我國著作權法對于攝影作品的攝制者享有權利的規(guī)定,對于照片的攝制者也應享有相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在人身權利方面給予攝制者署名的權利,防止他人未經許可侵犯攝制者的署名權,在財產權方面對于照片的攝制者賦予其復制權、發(fā)行權、公開傳播權,來防止人未經許可復制,發(fā)行,傳播其作品。
4.期限
我國現行《著作權法》沒有區(qū)分攝影作品和照片,都將其作為攝影作品進行保護,但是保護期限卻規(guī)定為首次發(fā)表之后50年,和一般的作品保護期相比縮短了很多,會造成攝影作品和其他作品的差別對待,都是創(chuàng)造性的智力成果,但是卻因為沒有區(qū)分照片的攝影和作品,導致將照片也放入其中進行保護,降低了攝影作品的保護期限。建議采用《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中的修改意見,延長攝影作品的保護期,將攝影作品和其他作品同等對待,都規(guī)定為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因為都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應受到相同程度保護。對于照片保護期限應短于攝影作品的保護期限,從國外的立法實踐中來看,例如德國、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對于照片的保護期限也都短于攝影作品的保護期,德國《著作權法》對照片給予50年的保護期,《意大利著作權法》對照片攝制者給予20年專有權利。因為對于這些照片來說,本身他們不如攝影作品的可保護性大,價值尤其是商業(yè)價值遠遠不能和攝影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利益相比,但是不保護又會是他們在前期的投入得不到回報,因此,對他們設置較短的保護期限,一方面也是對攝制者投入的回報,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過長時間占有這一公共資源,造成對公共資源的浪費,平衡各方的利益關系。
5.限制
著作權法中對于作品的使用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法定許可制度,鄰接權作為與著作權密切相關的一項權利制度,也應該有相應的限制,因此為了平衡各方利益,我們需要對于鄰接權權力的行使進行限制。照片鄰接權也是一樣的,《德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對于著作權的相關限制性規(guī)定也適用于照片的領接權保護。《意大利著作權法》和德國相比較,就有了更詳細的規(guī)定,規(guī)定了再支付合理報酬之后,為學術,科研,教育而使用是合法行為。對此,我國在照片的鄰接權的設計上,可以借鑒這些國家規(guī)定,在個人學習、科研中,為評論說明某一問題適當引用,媒體報道中不可避免的再現等這類活動中,再支付合理報酬的情況下是可以不經許可使用的。
在數字化背景下,照片鄰接權的保護不論從解決現實的需要來說,還是從著作權保護的價值追求來說,或者從促進經濟發(fā)展的要求來說,都是必要的。因此建議要在我國將照片和攝影作品相互區(qū)分的前提條件下,將照片放入鄰接權中,增加保護的種類,完善相關的制度要求。
注釋
[1] 王子鶴:《論我國鄰接權種類的擴張》,碩士學位論文,華東政法大學民商法,2016年,第30-32頁。
[2] 《德國著作權法》的72條第1款。
[3] See Protection of and Rights Related to its Exercise,Article 90.
[4] 《十二國著作權法》翻譯組譯:《十二國著作權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72頁。
[5] 《十二國著作權法》翻譯組譯:《十二國著作權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10頁。
(作者單位:煙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