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
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后,莫言接受采訪,談及幸福時,莫言微笑:“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精神沒有任何壓力才幸福。”記者又問得獎后的“煩惱”和“喜悅”,莫言吟詩回應(yīng):“心如巨石,風(fēng)吹不動?!痹谌鸬渑e行的頒獎儀式上,與其他領(lǐng)獎人坐著豪華汽車不同,莫言步行到了會場。對此,他說:“我父親講‘莫言是農(nóng)民的兒子,得獎之后仍然是農(nóng)民的兒子,說得特別好?!痹谘葜v中,莫言一直給大家講自己的故事,沒有激昂的文字,像老百姓話家常,始終保持著平和低調(diào)。從中,我們看到了莫言的那份從容。
陸游在《老學(xué)庵筆記》里記載:“東坡先生與黃門公南遷,相遇于梧、藤間。道旁有鬻湯餅者,共買食之,粗惡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痹诿鎸︻嵟媪麟x的人生憂患時,蘇軾以豁達(dá)淡泊的心態(tài)樂觀地面對生活,從容而不急進,自如而不強求,穩(wěn)重而不浮躁,堅韌而不墮落,而他的弟弟黃門公卻以消沉悲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看到的是處處蒼涼,烏云密布,陷入痛苦的深淵中,難以自拔。讀陸游的《一壺歌》,總忘不了他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之語:“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弊鳛橹钦?,當(dāng)他看透人生的盛衰成敗之后,自然對得失就不太放在心中了。這就是陸放翁的從容吧。
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經(jīng)驗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在歲月的磨礪中才能使它成熟?!苯?jīng)歷過大風(fēng)大浪的人,才能懂得生命海洋的遼闊浩瀚,才能夠透過所經(jīng)歷事情的表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理性地進行思考,從容自若地對待所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從容不是松弛,松弛最多只能是雍容,緊繃才是從容。我們需要學(xué)會淡定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學(xué)會淡定從容地生活,用知足淡定從容的心去面對一切得失。如果說企圖心是一種“場”,讓人生有種向上的磁力,瀟灑風(fēng)發(fā),那么淡定從容就是一種“禪”,讓一切回到內(nèi)心,從容、淡然安神,寵辱不驚。從容的心讓世間的喧囂瞬間靜止了,抬頭仰望,天高云淡,萬物欣然。
急躁必然亂心,從容才能生智。黑氏婆羅門為了消除心中煩惱,兩手舉著鮮花盛開的合歡樹與梧桐樹各一棵去向佛陀請教。此舉一則為了向佛陀表達(dá)他由衷的敬意,二則潛意識里他也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佛陀法眼如炬,明察秋毫,早已洞悉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每一處波動,親切地召喚他一聲,然后說:“放下吧?!焙谑蠈⒆笫值暮蠚g樹放了下來?!胺畔掳?。”佛陀又說。黑氏又放下了右手的梧桐樹。然后,佛陀仍舊說道:“放下吧。”黑氏大惑不解:“世尊,我兩手已經(jīng)空空如也,還放下個什么呢?”佛陀微微一笑:“我并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樹,你應(yīng)該放下的是心中的執(zhí)著?!?/p>
南懷瑾先生參禪悟道,洞察古今,他這樣闡釋自己的心得:“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從容是一種真,更是一種善;是一種美,更是一種崇高啊。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