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鋒,廖和和,王鵬國 ,郭小琦,王 博,余 明,李俊海,3△
1.陜西省核工業(yè)二一五醫(yī)院(咸陽712000),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咸陽712000),
膈疝屬于內(nèi)疝,指腹腔內(nèi)的臟器經(jīng)過膈肌,異位移動至胸腔內(nèi),擾亂了正常器官的生理機能,導致呼吸及消化系統(tǒng)的異常[1]。膈疝常分為創(chuàng)傷性膈疝與非創(chuàng)傷性膈疝兩大類,非創(chuàng)傷性膈疝又可分為先天性與后天性膈疝,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以新生兒膈疝多見,是指由于一側或兩側膈發(fā)育缺陷,腹部臟器突入胸腔,從而導致的一系列癥狀,是小兒外科危重癥之一[2-3]。后天非創(chuàng)傷性膈疝包括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胸骨旁疝等,在眾多的膈疝類型中,食管裂孔疝最為常見,常與肥胖或慢性的腹內(nèi)壓力升高有關。創(chuàng)傷性膈疝由于創(chuàng)傷致膈肌損傷或缺損,致膈疝的發(fā)生。既往針對膈疝的治療,主要是開放式手術為主,但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恢復慢。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現(xiàn)代外科手術及醫(yī)學操作,越來越注重使病人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痛苦小,同時也利于醫(yī)務人員的操作,微創(chuàng)可靠,因此腔鏡技術在各個系統(tǒng)的手術操作中均得到了廣泛的開展與應用。胸外科相關疾病,如常見的氣胸、肺大皰、縱隔腫瘤、肺癌、食管癌等,均有腔鏡手術的開展,但目前胸腔鏡輔助下的膈疝修補術文獻報道較少[4-5],因此本研究回顧性的對比分析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與胸腔鏡輔助下行膈疝修補術的優(yōu)劣,探討其臨床應用的價值及安全性,為今后該技術的廣泛開展及應用積累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住我院的膈疝患者,其中行胸腔鏡輔助下膈疝修補術者37例,設為實驗組,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患者33例,設為對照組,患者基本資料見表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中,后天非創(chuàng)傷性膈疝包括食管裂孔疝9例、胸腹裂孔疝6例;創(chuàng)傷性膈疝包括閉合性損傷7例、開放性損傷7例;先天性膈疝8例。對照組中,后天非創(chuàng)傷性膈疝組包括食管裂孔疝11例、胸腹裂孔疝7例;創(chuàng)傷性膈疝包括閉合性損傷4例、開放性損傷6例;先天性膈疝5例。入組患者均排除糖尿病、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既往胸腔內(nèi)臟器病變、既往呼吸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手術史,創(chuàng)傷性膈疝中4例血氣胸患者均行開放式手術治療。先天性膈疝患兒缺損直徑3.3~7.0 cm,實驗組患兒出生體重(3.41±0.42) kg,5 min Apgar評分7分,對照組(3.36±0.49) kg,5 min Apgar評分6分,待改善呼吸循環(huán)功能后,擇期行手術治療,重癥患兒先行充分的復蘇[6]。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 手術方法
2.1 胸腔鏡輔助下膈疝修補術: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方式手術,根據(jù)病情取仰臥位或健側臥位,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手術單。第6、7肋間或第7、8肋間腋中線處做1.5 cm小切口,作為胸腔鏡孔置鏡觀察,探明疝入的臟器及損傷,明確診斷,之后選定2、3切口的位置,按胸腔鏡輔助下手術的流程進行操作。胸腔鏡輔助下膈疝修補術在腔鏡暴露視野后,手助將疝入的臟器復位,探查并修復損傷,妥善止血,同時探查腹部,完成膈肌修補術。對于創(chuàng)傷性膈疝患者,應仔細觀察膈肌損傷情況,明確各個臟器損傷,確切止血,修補膈肌,操作結束后于觀察孔置入胸腔鏡閉式引流管。記錄各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鏡輔助下膈疝修補術無中轉(zhuǎn)開放手術。
2.2 開放式手術: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方式手術,取健側臥位,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手術單。經(jīng)第6、7肋間后外側切口,長約10 cm,開胸器撐開后,暴露手術視野,胸腔探查病明確疝入臟器及損傷,按照手術操作規(guī)范及原則將疝入臟器復位,并修補損傷膈肌,確切止血,操作結束后于切口下一肋間放置胸腔引流管。記錄各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3 術后處理及隨訪 兩組膈疝患者術后留置引流管,引流2~10 d不等,實驗組及對照組的創(chuàng)傷性膈疝患者給予相同抗生素一周預防性抗感染治療。記錄各組患者引流時間,平均住院天數(shù)。隨訪患者1~6個月,觀察復發(fā)及并發(fā)癥情況。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并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 見表2。實驗組各項與對照組相比較,平均手術時間及平均術中出血量在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但3例合并血氣胸的創(chuàng)傷性膈疝患者由于病情嚴重,出血較多,均采取開放式手術。
表2 實驗組及對照組術中情況
注:對照組比較,*P<0.05
2 兩組患者術后及恢復情況 見表3。兩組患者術后平均置管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腔鏡輔助膈疝修補術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開放式手術組患者1例患者死亡,先天性膈疝患兒共2例死亡,2例患兒術后5天時復發(fā)。
膈疝類型較多,不同類型膈疝的嚴重程度不同,新生兒的先天性膈疝危害嚴重,常在患兒的肺高壓緩解后,施行胎兒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性膈疝癥狀較急,臨床表現(xiàn)較重[6],而后天性非創(chuàng)傷性膈疝通常是慢性的過程造成的,大多數(shù)不需要手術的治療,臨床主要采用內(nèi)科治療,以消除疝形成的因素,控制相關癥狀為主,少部分患者臨床癥狀較重,如食管裂孔疝患者,除胃食管反流外,伴隨呼吸系統(tǒng)功能障礙、消化性潰瘍、胃穿孔等,應盡早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在合適的時機開展治療[7-8]。
表3 實驗組及對照組術后及恢復情況
注:對照組比較,*P<0.05
既往的膈疝修補術,主要是開放式的手術,應用于嚴重創(chuàng)傷導致的膈疝患者效果較好,但是對于非創(chuàng)傷性膈疝患者,開放式手術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恢復慢,患者往往難以接受,近年來逐漸被胸腔鏡輔助下的膈疝修補術所取代。大量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腹腔鏡輔助下的膈疝修補術更易將突入胸腔的臟器還納于腹腔,對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影響?。恍g中視野清楚,可同時探查其他異常疾病;疝修補術切口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術后恢復快,易于患者的恢復,尤其是兒童先天性膈疝患者,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傷小[9]。創(chuàng)傷性膈疝患者,由于可能合并多臟器損傷,只有在排除合并癥及威脅生命癥狀的情況下,采用腔鏡輔助的小切口治療,減少二次的損傷,促進患者的恢復。但創(chuàng)傷患者的治療情況,主要和膈肌損傷程度、患者年齡、并發(fā)損傷、術后合并癥、肺功能等密切相關[10-11]。
本研究通過回顧性的分析因膈疝收住院,并行手術治療患者的資料,分析胸腔鏡輔助下膈疝修補術的安全性、有效性,以期指導后續(xù)的治療,為腔鏡輔助下膈疝修補術的開展奠定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胸腔鏡手術可用于先天性及非先天性的多種膈疝患者,效果確切,可有效的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書中出血量,促進患者術后的恢復。與對照組相比較,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可能由于胸腔鏡輔助下的膈疝修補術創(chuàng)傷較小,操作精細,手術效果較好。實驗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但我們必須客觀認識到,接受開放式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患者,病情較實驗組危重,有3例血氣胸患者直接接受開放式手術,可能導致了創(chuàng)傷性膈疝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今后應針對性的研究胸腔鏡輔助下膈疝修補術應用于創(chuàng)傷性膈疝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分組時須排除組間差異。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兒時期的危重癥,治療效果差,病死率高[12],本研究分析實驗組及對照組先天性膈疝患兒的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各出現(xiàn)兩例死亡患者,與相關報道一致,但是胸腔鏡輔助下的手術由于較小的創(chuàng)傷及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治療效果優(yōu)于開放式手術組。新生兒先天性膈疝的手術,除手術的方式與方法外,術前患兒呼吸功能的保留,術后的恢復至關重要,需要密切的配合,因此腔鏡輔助的手術,僅僅是提高疝修補術成功率的一個方面[13]。
胸腔鏡輔助下的膈疝修補術,由于可視性強,可充分探查,明確損傷、創(chuàng)傷類型,確切止血,尤其對于不能耐受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的老年及幼兒患者,更為適用,同時較小的手術切口減少了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復,減少了對正常生理功能的干擾,但小兒腔鏡輔助下的手術操作與成人不同,操作應加以注意[14-15]。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嚴重創(chuàng)傷的患者,合并休克或腔內(nèi)大出血,強勁輔助的手術無法單獨完成時,需開胸手術治療,尤其對于懷疑心臟或大血管損傷、破裂的患者,收住院后應行積極的開胸探查。因此總結以上方面,若就診患者情況穩(wěn)定,身體狀況較好,可行胸腔鏡輔助下治療。綜上,胸腔鏡的手術在小切口的情況下,極大程度的擴大了醫(yī)師的視野,減少了手術探查的盲目性,在膈疝的診治中優(yōu)勢突出。因此臨床可適當?shù)姆艑掚躔藁颊邞眯厍荤R輔助治療的適應癥。但我們必須承認,合并較大的隔肌損傷、創(chuàng)傷患者,或合并多臟器損傷及功能衰竭的患者,則需開放式手術的有效治療,避免二次開胸。
[1] 鐘 京,易云峰,陳檢明,等.胸腔鏡在多發(fā)肋骨骨折合并創(chuàng)傷性膈疝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6,32(1):78-79.
[2] 陳文科,侯 昉,劉文英.先天性膈疝的診治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5(4):530-534.
[3] 楊遜軍,鄧宇江,甘俊任,等.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小兒先天性膈疝療效觀察[J]. 海南醫(yī)學,2012,23(10):39-40
[4] Lin MW,Lee JM.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diaphragmatic defect complication with refractory hydrothorax related to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J].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0,109(9): 673-675.
[5] Dirican A,Yilmaz M,Unal B,etal. Acute 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48 cases.[J]. Surgery Today,2011,41(10):1352-6.
[6] 劉文英. 先天性膈疝的診斷與治療[J].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31(11):814-817.
[7] Harada M,Tsujimoto H,Nagata K,etal. Successful laparoscopic repair of an incarcerated Bochdalek hernia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during use of blow gun: A case report[J]. Int J Surg Case Rep,2016,23: 131-133.
[8] Kanamori D,Shinohara T,F(xiàn)ujita A,etal. Thoracoscopic Repair of a Bochdalek Hernia in the Prone Position-Report of an Adult Case [J]. Nihon Rinsho Geka Gakkai Zasshi,2014,75(11):3006-3009.
[9] Okamoto S. Patent duetus arteriosus flow patterns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J]. Pediatr Int,2009:51(4): 555-558.
[10] 麻成方,李志華,陳 亮,等.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性膈疝[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12):1113-1114.
[11] 何松林,劉 慧,賴朝文.創(chuàng)傷性膈疝早期診斷及臨床治療19例體會[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5):449-449.
[12] 張智恩,鄭 珊,董 瑞,等.新生兒先天性膈疝診治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單中心近10年經(jīng)驗總結[J].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7,16(1):31-36.
[13] 吳曄明.腔鏡下新生兒膈疝修補術[J].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7,16(1):15-17.
[14] 吳茂軍. 胸、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治療小嬰兒先天性膈疝[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6,21(11):869-871.
[15] 王延紅,李廣平,宋 威.手術治療94例創(chuàng)傷性膈疝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