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紅,賈曉玲,吳冬梅,張 華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醫(yī)院婦產科(衡水053200)
隨著生育高峰的到來,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手術患者呈逐年增多,探討剖宮產術后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后出血率非常重要[1]。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fā)癥,一般情況下其病情發(fā)展較快,來勢兇猛,若處理不及時,會引發(fā)產婦子宮切除,甚至休克和死亡。目前已成為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預防和治療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已成為產科工作的首要任務[2]。目前防治產后出血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防治在臨床應用普遍,但很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2]。術后冰袋、加壓是一種非藥物療法,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明顯降低術后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率。為進一步探討冰袋并加壓防治產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優(yōu)越性,本研究對瘢痕子宮剖宮產患者在術后給予腹部置冰袋并加壓療法,以觀察其對產后出血的影響。
1 一般資料 選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有剖宮產術史的、無合并癥的行剖宮產的患者3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50例。納入標準:①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史或剖宮產史;②嚴格掌握剖宮產的手術指征。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心功能障礙、有高血壓、糖尿病,精神性疾病、惡性腫瘤等并發(fā)癥患者;以及凝血功能異?;颊?。研究組中年齡21~35歲,平均(29.52±2.60)歲,孕周平均(38.20±2.60)周;其中頭盆不稱8例,羊水過少8例,臀位6例,胎兒窘迫6例,超聲提示子宮下段較薄且連續(xù)性差5例;新生兒體重平均(3.24±0.25) kg。對照組中年齡23~39歲,平均(29.96±2.49)歲,孕周平均(38.40±2.40)周;其中羊水過少10例,頭盆不稱7例,骨盆畸形3例,宮頸條件不成熟2例,臀位7例;新生兒體重平均(3.30±0.22) kg;兩組手術均使用硬膜外麻醉,術式均為常規(guī)子宮下段剖宮產;兩組在年齡、孕周、剖宮產指征、麻醉及術式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剖宮產術。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普通腹帶加壓,研究組患者術后給予腹部置冰袋,并用多頭腹帶加壓固定[3]。腹部先置一塊一次性防滲敷料,再放置3~4個冰袋,其中宮底處放置一冰袋,兩側腹股溝區(qū)各放置一個冰袋,用一次性防滲敷料覆蓋后,腹部用多頭腹帶加壓固定(一次性防滲敷料可以減少病人熱量散發(fā),以保持體溫穩(wěn)定,同時避免污染腹部切口敷料)。冰袋內的小冰塊融化后立即更換冰袋,冰至術后2 h,一般冰袋更換2~3次。對照組只給予腹帶加壓。觀察兩組傷口滲血情況、陰道出血情況、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及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產后出血(第8版婦產科學):胎兒娩出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冰袋具體制作方法:將生理鹽水8~10ml置于3 cm×3 cm×1 cm冰塊格子盒中,置于0~4℃冰柜中。用時取出8~10塊小冰塊置于無菌橡膠手套中。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切口的滲血情況,術后2、24 h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率及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術后切口滲血以稱重法進行計算,以紗布增重1 g表示出血量是1.0/1.05×0.95 ml。切口滲血在10~20 ml之間為輕度,20~30 ml之間為中度,大于30 ml為重度。術后陰道出血量計算,患者術后臀下置彎盤接血器,用注射器直接測量。在剖宮產術2 h后檢測血常規(guī),觀察血紅蛋白含量。
1 兩組手術切口滲血情況比較 見表1。研究組中、重度滲血20例,滲血量平均(22.14±1.54) ml,明顯低于對照組中、重度滲75例,滲血量平均(29.43±2.15) 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手術切口滲血情況
2 兩組陰道出血情況及血紅蛋白情況比較 見表2。研究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1.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2、24 h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陰道出血情況及血紅蛋白情況
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據統(tǒng)計,中國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在分娩總數中占2%~3%,目前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血液收集及測量等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其實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更高?;鶎俞t(yī)院由于條件及設備的影響,使產后出血發(fā)生的風險更大。尤其伴有巨大胎兒、羊水過多、瘢痕子宮等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產后出血,有資料顯示[5],產后2 h出血量占產后總出血量的70%以上。因此在產婦剖宮產術后,預防和較少產后出血非常關鍵。產后出血處理原則為早診斷,積極處理,給予個體化、多樣化治療方案,以預防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產后出血發(fā)生的原因主要和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等有關,其中宮縮乏力又是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6-7]。目前,方法有很多種,大致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包括縮宮素、前列腺素制劑、麥角新堿等;非藥物治療包括宮腔紗條填壓、氣囊或水囊壓迫、盆腔血管結扎止血法、子宮動脈結扎術、子宮切除術等?;鶎俞t(yī)院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使有些治療方法無法進行。因此尋找一種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非常重要。本院對于150例瘢痕子宮剖宮產患者實施了腹部置冰袋、加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產后出血止血的機制表現(xiàn)為胎盤娩出后,使子宮底部開放的血竇閉合,使血液迅速凝固[8]。本研究使用的腹部置冰袋并加壓固定止血的原理為:①平滑肌細胞遇到冷刺激會發(fā)生收縮,腹部置于冰袋,并加壓固定使冰袋更貼近子宮,子宮平滑肌遇到冷刺激能夠引發(fā)自律性收縮,導致胎盤剝離面的血竇快速閉合。②腹帶加壓固定,宮底部位置冰袋加壓能夠防止宮底上升和宮腔積血,使宮底維持在平臍或臍下水平,以預防宮腔積血。③腹部及腹股溝處冰袋同樣刺激血管收縮,從而減慢大血管血流,使子宮出血減少。④及時更換冰袋使保持恒定的冷刺激,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吳麗芳[9]在“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孕婦產后冰袋加壓止血效果分析”的研究中顯示,冰袋加壓組使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2、24 h內陰道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且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冰袋并加壓療法在產后出血的預防和治療中效果顯著。和王綺[10]中的敘述一致。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對于手術切口止血也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性高,便于操作。
綜上所述,對于瘢痕子宮患者再次剖宮產術后積極給予腹部置冰袋并加壓固定療法,能明顯減少手術切口滲血,并較少產后出血量,減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臨床可以推廣。
[1] 楊 娟.子宮內膜厚度與藥物流產異常出血、完全流產率關系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12):1632-1633.
[2] 楊 彤.活血祛瘀中藥配合西藥治療宮外孕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5,36(8):1044-1045.
[3] 何美云.降低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率的臨床干預措施[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5,2(3):57-58.
[4] 高麗欣,劉 群.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8(23):77-78.
[5] 孫 煒,李冬梅.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療效評價[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19):131-133.
[6] 陶 潛,鄭艷莉,張忠新.高頻超聲在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選擇忠的意義[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3(6):491-494.
[7] 劉雪波,楊棋能.臨床干預降低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率的分析[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6(4):156-157.
[8] 計 靜,米 陽,趙現(xiàn)立.不同時機供體注射欣母沛預防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后產后出血的療效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3,34(7):1047-1049.
[9] 吳麗芳,花 妮,廖玲麗,等.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孕婦產后冰袋壓迫止血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35):131-132.
[10] 王 綺,肖小敏.基層醫(yī)院產后出血的預防和處理[J].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2014,3(4):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