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晚清戶部銅元成色問題探討

      2018-04-23 07:37:08王顯國李延祥周衛(wèi)榮
      南方文物 2018年3期
      關鍵詞:成分分析銅元戶部

      王顯國 李延祥 周衛(wèi)榮

      摘要:銅元是中國貨幣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文章結(jié)合科技分析及清代文獻、檔案的梳理,對戶部銅元的成色及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等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表明,戶部銅元主要成分為銅、鋅、錫,其中銅含量最大,是銅元成色高低的主要指標。戶部銅元成色整體偏低.尤其是早期銅元成色較低、波動性大,但后期銅元成色逐步提高且趨于穩(wěn)定。戶部銅元成色的變化.主要是清政府銅元管理政策出臺的結(jié)果,說明該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晚清:戶部:銅元:成分分析

      一、引言

      清末,銅錢缺乏,甚至有些地方出現(xiàn)錢荒現(xiàn)象。各省錢局鑄錢虧本嚴重,相繼停鑄,傳統(tǒng)銅錢體系面臨危機。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廣東省率先于廣州造幣廠仿照香港銅仙,試造銅元,并取得成功。此后,在清政府的推動下,先后有福建、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直隸、江西、浙江等18個省份及戶部開設造幣廠,制造銅元。銅元數(shù)量較大,很快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之一。

      清末,銅元的種類較多,其中戶部銅元是重要組成部分。戶部銅元主要有光緒元寶和大清銅幣兩大類。戶部光緒元寶發(fā)行時間較早。1902年,天津北洋鑄造銀元總局開始鑄造戶部光緒元寶。此外,湖北造幣廠、江南造幣廠、奉天造幣廠等,也先后鑄造戶部光緒元寶。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戶部鑄造銀錢總廠建成投產(chǎn),開始發(fā)行戶部大清銅幣。該幣主要由鑄造銀錢總廠鑄造,湖北、江蘇等省可能部分代造,但數(shù)量較少。

      戶部鑄造銀錢總廠“系奉特旨設立,與各直省所設不同,惟因運煤運料之便,是以經(jīng)臣等奏定在天津設廠”。該廠初建規(guī)模不是很大,通過天津瑞記洋行訂購美國常生廠新式造幣機器,計劃每天生產(chǎn)銀元、銅元僅六十萬枚。但戶部鑄造銀錢總廠影響較大。該廠直接隸屬于戶部,建成不久,更名為戶部造幣總廠(后改為度支部造幣總廠),各省原有造幣廠經(jīng)裁、并后,降為造幣分廠。隨后,該廠成為“當時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設備最精良、技術(shù)最先進的造幣廠,也是全國貨幣制造的中心”。此外,造幣總廠還具有政策上優(yōu)勢。如各省造幣廠所用錢模統(tǒng)一由總廠頒發(fā);戶部限制各造幣分廠的造幣數(shù)量時,對總廠不加限制等可見,戶部銅元在清末銅元中占有較為特殊的位置。

      清末銅元研究是清代貨幣史及經(jīng)濟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有關清末銅元的研究已引起較多學者的關注,多年來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但戶部銅元的研究較少,尤其是結(jié)合科技檢測手段對銅元及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更少。1923年,上?;瘜W研究所曾對浙江、江蘇、江西、廣東、福建等省當十銅元的含銅量進行化學分析,但未作進一步研究。本文結(jié)合銅元科技檢測數(shù)據(jù)及清代文獻、檔案記載,擬對清末戶部銅元的成色變化及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等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二、戶部銅元樣品及檢測結(jié)果

      戶部銅元有光緒元寶、大清銅幣兩類,每類又有當十、當二十等不同面值。為了更好了解戶部銅元成分的變化情況,本文盡量選取不同類別、不同版別的銅元樣品進行檢測。本次共檢測37個樣品,其中光緒元寶當十、當二十銅元13枚,且當二十銅元又有“帶星點”、“無星點”等版別;大清銅幣24枚,當十、當二十銅元分別有丙午、丁未、己酉三個年份。光緒元寶編號從G1到G13,大清銅幣編號從D1到D24。

      本文使用的檢測儀器為日本堀場XGT-5000Ⅱ能量色散型x一射線熒光分析儀,端窗銠(Rh)靶x射線光管,真空光路;測試條件為電壓50kV、電流1mA、時間200S。為盡量減少對銅元表面的破壞,檢測過程中,先將樣品局部表面清洗干凈,再用砂紙仔細打磨,直至在顯微鏡下看不到銹跡,然后用X-射線熒光分析儀進行檢測。戶部銅元樣品檢測結(jié)果見表一。

      由表1,銅元的直徑、重量變化較小。從銅元的直徑看,同類銅元的直徑差別很小。如大清銅幣當十銅元,盡管發(fā)行年份不同,但直徑均在28.1-28.5毫米之間,最大差別僅為0.4毫米。從銅元的重量看,同類銅元重量相差略大.如光緒元寶當二十銅元的重量最小為9.71克,最大為11.32克,兩者相差1.61克。不過,多數(shù)銅元的重量相差很小,且被測銅元或經(jīng)磨損,重量有所減輕,或表面銹蝕,重量略有增加??傮w上看,戶部銅元形制較為統(tǒng)一,制作技術(shù)規(guī)范。

      分析結(jié)果顯示,銅元的主要成分是銅、鋅,其中銅的含量最大,在83.14%-95.52%之間;其次是鋅,在2.77%-16.08%之間。戶部銅元中銅、鋅含量之和97%以上,有些高達99%。此外,部分銅元含有少量的鉛、錫。其中,21枚銅元檢測到鉛,但鉛含量較低,含鉛量超過1%的僅7枚,含量最高的樣品D17僅為2.26%。3枚銅元(G1-G3)檢測出錫,含量均在1%-2%之間。此3枚銅元均為光緒元寶當十銅元,錫含量穩(wěn)定,而其它銅元未見這種現(xiàn)象。

      三、對戶部銅元的幾點討論

      銅元是金屬貨幣,成色對本身價值影響較大。同時.銅元成色的變化不僅能反映質(zhì)量的優(yōu)劣.而且能反映清政府有關銅元政策的制定及實施情況。

      (一)銅元成色的確定

      清末,銅幣的種類較多,如銅錢、機制制錢及銅元等,前兩者成色相近,但后者的變化較大。銅錢的成色為銅鉛(鋅)各半,或銅六鉛(鋅)四。機制制錢成色為“銅七鋅三”、或“銅六鋅四”,基本沿用銅錢成色或銅含量略有提高。銅元出現(xiàn)較晚,1900年廣東省首次確定銅元成色,即“紫銅九十五分、白鉛四分、點錫一分”。隨后,各省基本仿照廣東章程,競相鑄造銅元。因此,廣東省銅元成色對清末銅元成色的確定影響較大。

      廣東銅元成色與銅錢、機制制錢均不同.尤其是銅的含量大幅提高。廣東銅元成色可能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受到成豐大錢的影響。成豐初年,清政府發(fā)行成豐大錢,成色依幣值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幣值越大含銅量越高。成豐當五及以下銅錢按“銅六鉛四”配鑄,當十、當五十、當百大錢按“銅七鉛三”配鑄,當五百、當干大錢以純銅配鑄。但咸豐大錢(尤其是當五十以上大錢)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相差太大,很快遭到抵制而相繼停鑄。廣東銅元雖系西方機制法制作而成,具有現(xiàn)代貨幣的外觀,但仍以制錢為單位,本質(zhì)上與成豐大錢一脈相承。鑒于咸豐大錢的失敗,廣東銅元局所造當十銅元含銅量增至95%,旨在提高銅元本身價值。同時外觀精美,易于取信于民,有利于銅元的推廣。二是英國銅幣成色影響。清末,江南制造局根據(jù)英國造幣工藝流程,編譯《鑄錢工藝》一書,對造幣技術(shù)引進與應用起到了指導作用。據(jù)《鑄錢工藝》記載,英國“平常之黃銅錢,每百分內(nèi),含紅銅九十五分,錫四分,鋅一分”,即銅含量95%、錫4%、鋅1%。二者銅含量一致,只是鋅、錫含量有些差異。不過,《鑄錢工藝》一書可能翻譯有誤。黃銅中加錫可以提高在水中的耐腐蝕性,通常只加1%的錫,含錫量過多,會降低黃銅的塑性,不利于銅元的加工。因此,該書中鋅含量應為4%、錫為1%,與廣東銅元成色是一致的。不過,廣東省較早鑄造的機制制錢,并未模仿英國銅幣成色,而是以“紫銅六成、白鉛四成”配鑄。機制制錢成色明顯低于銅元,說明咸豐大錢對銅元成色的影響更大一些。

      銅元發(fā)行之初,雖然各省仿照廣東章程鑄造銅元,但隨意性較大。鑒于銅元成色參差不齊,并出現(xiàn)貶值現(xiàn)象,光緒三十一年(1905)戶部出臺《整頓圜法酌定章程》,規(guī)定“銅幣成色,用九五紫銅五厘白鉛,愿用點銅錫一厘者聽:分兩定準當二十折重庫平四錢,當十者重庫平二錢,當五折重庫平一錢,當二者重庫平四分”。戶部對成色的規(guī)定并無新意,而是對廣東省銅元成色和重量的認可。因各省制造銅元時多不加入錫,故戶部對錫并未嚴格要求。可見,戶部銅元成色的規(guī)定基本是對現(xiàn)狀的認可和統(tǒng)一。

      我們看到,清末銅元成色的確定,既保留了咸豐大錢成色較高的傳統(tǒng),又借鑒了西方先進的造幣經(jīng)驗,是傳統(tǒng)貨幣思想與現(xiàn)代造幣技術(shù)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同時,銅元成色的確定也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過程。先是由廣東銅元局試制成功,隨后各省仿制,最后由戶部確認與統(tǒng)一。清末,戶部造幣總廠建廠較晚,且戶部出臺銅元成色規(guī)定滯后,反映了清政府對銅元的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消極態(tài)度。

      (二)戶部銅元主要成分銅、鋅的分布特點及原因

      按戶部規(guī)定,銅元的合金成分為銅、鋅或銅、鋅、錫,銅、鋅是主要成分。其中,銅對銅元價值影響最大,其含量高低是銅元質(zhì)量優(yōu)劣的主要指標之一。

      戶部銅元中,多數(shù)銅元主要含有銅、鋅及少量的鉛,而含錫樣品較少,銅、鋅含量之和高達97%以上。為分析戶部銅元的銅、鋅分布特點,以其銅、鋅含量作二維散點圖,見圖一。

      從散點的分布看,戶部銅元的散點分散中具有相對的集中性。首先,戶部銅元的散點較為分散,說明銅元中銅、鋅含量的波動性較大。以銅含量為例。戶部銅元中,銅含量最高達95.52%,而最低為83.14%,二者相差約為12%。不過,偏離較遠的散點所占比例不大,且整體上看戶部銅元的銅含量較高。其次,銅元的散點形成了兩個較為集中的區(qū)域。由圖一,八成以上散點落在兩個區(qū)域,以含銅95%、鋅5%為中心的第一區(qū)域;以含銅90%、鋅10%為中心的第二區(qū)域。兩個區(qū)域的銅、鋅含量相差約5%,前者的銅含量較高,落在該區(qū)域內(nèi)的散點較少,僅約為30%;后者的銅含量較低,但落在該區(qū)域的散點較多,約為54%??梢?,戶部銅元的銅、鋅含量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

      為什么戶部銅元的散點會出現(xiàn)在兩個較為集中的區(qū)域呢?第一個區(qū)域的出現(xiàn),與廣東銅元成色及戶部對銅元成色的規(guī)定有關。上文已及,二者對銅元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即銅95%、鋅4%、錫1%或銅95%、鋅5%。由此,從理論上說,戶部銅元的散點均應落入第一區(qū)域。但從檢測結(jié)果看,落在第一區(qū)域的散點較少,說明戶部銅元多未達到戶部規(guī)定成色標準。

      第二個區(qū)域的散點較多,該區(qū)域的出現(xiàn)可能與銅元局所用幣材有關。清末,由于制造銅元的利潤較高,各省競相設立銅元局或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以獲取更多的利潤。但銅元局的設立及規(guī)模的擴大,需時較長,于是從日本購買銅餅(未經(jīng)印花的銅元坯料),直接印花即成銅元,不僅簡化了銅元生產(chǎn)的工序,而且提高銅元的產(chǎn)出量。如杭州銅元新廠“前于開辦時,向外洋采辦片坯,自行印花發(fā)兌”;數(shù)月之后,該廠從某洋行購買的镕銅、春餅、搖洗等機器,才裝配齊全當時幾乎各省均有購買銅餅的現(xiàn)象,且數(shù)量較大。如1905年,僅清江浦造幣廠進口銅餅多達3.39億枚浙江省“向怡和三井等洋行訂購銅餅二萬六百余擔”,此銅餅可造當十銅元1.6億余枚。銅餅成為銅元幣材的主要來源之一。據(jù)《中國舊海關史料》,“銅元百分中約有銅九十五分,其由外洋運來未印花之銅餅,則成色略低”。第二區(qū)域銅元含銅量約為90%,且所占比例較大,應該以成色稍低的銅餅制作而成。當然,也有可能造幣廠仿照日本銅餅,降低成色,以賺取更多利潤。

      盡管戶部銅元銅、鋅含量的分布相對集中,但存在兩個中心,其中僅三成銅元達到廣東戶部成色標準。多數(shù)銅元或以成色略低的銅餅為幣材,或降低銅的含量,銅元成色較低。從整體上看,戶部銅元成色達標率較低,銅元質(zhì)量偏低。

      (三)戶部銅元中鉛、錫的問題

      根據(jù)廣東省及戶部對銅元成色的規(guī)定,清末銅元的合金成分應為銅、鋅、錫或銅、鋅。表一檢測數(shù)據(jù)顯示,戶部銅元中,除銅、鋅主要成分外,還含有少量的錫、鉛,其中含鉛的銅元較多,而含錫的銅元較少。戶部銅元中的鉛是如何引入的?為何含錫的銅元數(shù)量較少呢?

      戶部銅元中,半數(shù)以上銅元或多或少含有鉛。鉛的含量較低,除樣品D17外,絕大多數(shù)銅元鉛含量均小于2%,其中多數(shù)在1%以下。因此,銅元中鉛應該不是有意加入的合金成分,而是隨銅、鋅引入的雜質(zhì)。

      戶部光緒元寶和大清銅幣中含鉛的銅元均較多,鉛的引入與所用幣材有關。光緒元寶由天津等多個省份制造,各省幣材來源不同。有些省份可能以廢舊銅器或國產(chǎn)銅、鋅等充幣材,這些材料純度不高,或多或少會含有少量鉛。戶部大清銅幣中鉛含量略高,可能與造幣總廠使用滇銅等造幣有關。戶部造幣總廠幣材主要依靠進口,同時也使用部分國產(chǎn)銅、鋅,如滇銅、黔鋅等。以滇銅為例。清末,雖然滇銅產(chǎn)量不高,但自光緒十五年(1889年)起,年均約有100萬斤滇銅供戶部寶泉、寶源局鼓鑄銅錢。光緒三十年(1904年)后,寶泉、寶源局減少鑄錢數(shù)額,“以便騰出銅斤,留備制造銅元之用”。此后,戶部將滇銅、鋅等轉(zhuǎn)撥造幣總廠制造銅元。滇銅、黔鋅純度不是很高,尤其是滇銅,可能含有少量的鉛。為此,筆者抽樣檢測了十枚云南省銅元。云南省以滇銅、鋅為幣材,按戶部成色規(guī)定造幣,其中并未加入鉛。但檢測結(jié)果顯示銅元中均含有鉛,平均含量為0.82%,說明鉛是幣材中帶入的雜質(zhì)。清末,戶部造幣總廠以滇銅為幣材,所鑄銅元難免會引入少量鉛。

      錫是銅元合金成分之一。前文已及,廣東省銅元成色為銅95%、鋅4%、錫1%,明確規(guī)定加入金屬錫。廣東省光緒元寶抽樣檢測結(jié)果顯示,銅元的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鋅、錫,平均含量分別為95.32%、3.18%、1.49%,與該省銅元成色規(guī)定基本一致,說明廣東省按銅元成色標準鑄幣,并加入了1%的錫。其他省份如直隸銅元,也有類似現(xiàn)象,但多數(shù)省份銅元基本不含錫。

      從戶部銅元檢測結(jié)果看,多數(shù)銅元也未加入錫,僅光緒元寶中的G1-G3檢測到錫成分,含量在1%-2%之間。雖然含錫的銅元較少,但其含量略高且較為穩(wěn)定,與廣東省銅元錫含量接近。由此,戶部銅元中的錫應該是造幣過程中有意加入的合金成分。

      戶部銅元中含錫的銅元較少,且均為光緒元寶。由此說明,在戶部銅元鑄造之初,部分光緒元寶中加入了錫,但多數(shù)光緒元寶及后期發(fā)行的大清銅幣均未加入錫。其原因有二。一是錫的價格高于銅、鋅,加入金屬錫將增大造幣成本。如光緒三十三年(1907),據(jù)《中國舊海關史料》記載,進口錫價格約白銀65兩/擔,紫銅約30兩/擔,鋅約10兩/擔。錫的價格約為紫銅的2.2倍、鋅的6.5倍。雖然銅元中錫的含量不高,但清末銅元數(shù)量較大,所需錫的總數(shù)較多,對費用的增加較巨。二是錫的引入對銅元的性能影響不大。黃銅中加入1%的錫,可以提高合金的耐熱性及抗海水腐蝕能力,但對銅元而言影響不大,同時會增加工序和成本。因此,多數(shù)省份銅元局鑄造銅元時未加入錫。1905年戶部出臺銅元成色規(guī)定后,明確銅元成色為銅、鋅或銅、鋅、錫,即可以不加入錫。于是,各省便名正言順采用銅、鋅造幣,所造含錫銅元更少。

      我們看到,戶部銅元中含鉛的銅元較多,而含錫的銅元較少。但鉛、錫的來源不同,前者是銅、鋅的原料引入的雜質(zhì),含量較低;而后者是有意加入的合金成分,含量略高而穩(wěn)定。

      (四)戶部銅元成色變化趨勢及銅元政策的實施情況

      戶部銅元中,光緒元寶與大清銅幣制造時間不同,后者開始鑄造時間與戶部出臺《整頓圜法酌定章程》基本一致。因此,光緒元寶與大清銅幣成色對比分析,不僅可以了解戶部銅元成色變化趨勢,也能反映清政府銅元政策實施的效果。

      由前述分析,戶部銅元的主要幣材是銅、鋅、錫。其中,銅、鋅含量較大;錫含量較低,且絕大多數(shù)銅元中未檢測到錫,對銅元價值影響較小。因此,戶部銅元中銅、鋅含量的分布情況,大致反映其成色變化趨勢?,F(xiàn)分別以光緒元寶、大清銅幣的銅、鋅含量作二維散點圖,見圖二。

      由圖二,戶部光緒元寶與大清銅幣的銅、鋅的分布存在明顯差異。光緒元寶的各點基本處于分散狀態(tài),未出現(xiàn)較為集中的區(qū)域。且銅、鋅含量的變化范圍較大??梢姡饩w元寶成色的波動性大,說明該銅元合金配比較為隨意。與光緒元寶不同,大清銅幣的散點較為集中,但這些點基本集中在兩個區(qū)域內(nèi)。其中,四分之一的散點落在第一區(qū)域,其余點均落在第二區(qū)域。由此,大清銅幣銅、鋅含量較為穩(wěn)定,反映了造幣總廠所鑄銅元成色更加規(guī)范化。不過,大清銅幣中僅25%的銅元成色達到戶部標準,而大部分成色仍偏低??傮w上看,清末戶部銅元前后期成色存在明顯不同,后期鑄造的大清銅幣成色較為穩(wěn)定,其合金配比也更趨規(guī)范。

      戶部銅元成色變化反映了清政府對銅元管理政策的變化。光緒元寶發(fā)行之時,清政府缺乏對銅元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1900年,廣東省試制銅元成功后,雖然各省多仿照廣東銅元章程,但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狀態(tài)。同時,清政府未出臺銅元成色標準,各省銅元成色相差較大,甚至有些省份如湖南省發(fā)行含鋅量較高的“黃銅元”。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戶部要求各省專造低鋅“紅銅元”,但也未出臺進一步的規(guī)定。由此,戶部光緒元寶成色不一,應是清政府對銅元疏于管理的具體體現(xiàn)。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戶部出臺《整頓圜法酌定章程》,統(tǒng)一銅元的成色。同時,戶部造幣總廠開始發(fā)行大清銅幣,并擬定相應的簡明章程,明確規(guī)定大清銅幣“成色均定為紫銅九十五分,配白鉛(鋅)五分。以上銅鉛成色,均須配足,鑄成之后,仍隨時提出化驗,設有不符,則應回爐重鑄,俾免參差”。該廠對大清銅幣成色有嚴格的規(guī)定,且隨時抽查,加強了對銅元成色的管理。大清銅幣成色趨于穩(wěn)定,說明戶部銅元政策的出臺對銅元成色的規(guī)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們看到,隨著清政府銅元管理政策的出臺,戶部銅元的成色逐漸趨于穩(wěn)定,銅元質(zhì)量也逐步提高。不過,大清銅幣的散點主要集中在以銅90%、鋅10%為中心的區(qū)域,達到戶部銅元成色標準的銅元較少。經(jīng)檢測的戶部大清銅幣中,不同年份銅元成色也有差別。其中,“丙午”年鑄造的當十、當二十銅元均達到戶部標準,其它年份銅元成色略低。而丙午年正是戶部頒布銅元成色標準后的第一年,說明戶部造幣廠該年嚴格按戶部標準造幣,不久就有些懈怠了。由此可見,清政府《整頓圜法酌定章程》出臺,對戶部銅元質(zhì)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結(jié)語

      銅元是清末主要流通貨幣之一,其中戶部銅元具有代表性。檢測結(jié)果顯示,戶部銅元主要合金成分是銅、鋅或銅、鋅、錫,其中銅含量在80%以上,是銅元質(zhì)量優(yōu)劣的主要指標。整體上看,戶部銅元成色偏低,僅三成達到戶部標準。其中,早期鑄造銅元成色較為隨意,清政府《整頓圜法酌定章程》的出臺后,銅元成色趨于穩(wěn)定。

      《整頓圜法酌定章程》明確規(guī)定了銅元的成色,旨在提高銅元成色,以穩(wěn)定銅元價格及增強信用。該政策的實施,反映了清政府對銅元鑄造管理走向精細化、規(guī)范化。此后,戶部銅元成色明顯提高和趨于穩(wěn)定,說明銅元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戶部大清銅幣成色達標率不高,說明了造幣總廠在執(zhí)行政策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靈活性。

      (本文寫作承蒙著名錢幣學者段洪剛先生提供銅元樣品,并對銅元進行分類整理,謹致謝忱?。?/p>

      猜你喜歡
      成分分析銅元戶部
      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道歉
      銅元收藏怎么玩
      理財周刊(2021年3期)2021-07-27 01:28:13
      光緒元寶戶部庫平一兩金幣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36
      保守主義視角下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電影文學(2016年22期)2016-12-20 15:32:18
      心血管保護中藥川芎顆粒質(zhì)量差異分析
      清末銅元余利及其影響
      來武漢戶部巷「過早」
      美食(2016年10期)2016-08-22 03:30:08
      纖維成分定量分析用二甲基甲酰胺回收利用可行性初探
      中國纖檢(2015年1期)2015-01-21 18:30:26
      如何收藏清末和民國銅元
      老友(2011年3期)2011-06-09 02:42:56
      酉阳| 黄冈市| 开原市| 黄龙县| 顺平县| 巴彦淖尔市| 富源县| 阜新| 龙井市| 佛学| 定襄县| 宜黄县| 利川市| 确山县| 饶阳县| 满洲里市| 柳河县| 兴安盟| 新营市| 营山县| 翁牛特旗| 涡阳县| 五寨县| 神木县| 汝南县| 安康市| 延津县| 凤凰县| 大化| 八宿县| 视频| 理塘县| 庄浪县| 雷山县| 青河县| 永兴县| 贡觉县| 苏尼特右旗| 霍城县| 中江县|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