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源,王 偉,吳 奎
(1.海軍駐連云港七一六所軍事代表室,江蘇 連云港 222006;2.江蘇自動化研究所,江蘇 連云港 222006)
艦艇編隊在戰(zhàn)時遠洋執(zhí)行對陸火力打擊等作戰(zhàn)任務時,海上活動時間往往長達數月,各種物資消耗巨大,物資補給線有時在幾千海里以上,需要大量的補給[1-2]。據資料顯示,二戰(zhàn)時期,沖繩島戰(zhàn)役耗時82天,美國軍艦共發(fā)射的各類炮彈35 000多噸。而美軍在伊拉克戰(zhàn)爭、打擊IS極端恐怖組織的現代戰(zhàn)爭中,在進行地面攻擊時前期都會利用水面艦艇、艦載機進行以月計的火力覆蓋,消耗大量彈藥,需要更為巨大的海上補給保障。
海上補給的主要模式有伴隨式補給、分段式補給、定點和應召補給、前進基地及海上預置[3]等。在艦艇編隊遠洋執(zhí)行對陸火力打擊任務中,由于作戰(zhàn)艦艇編隊距離后方補給點距離遠、任務持續(xù)時間長、彈藥需求量大,定點補給與應召補給難以解決艦艇編隊物資保障問題,只能采取分段補給的方式。分段補給是將海洋補給線分為幾個區(qū)段,靠近艦艇編隊的為前方補給區(qū),由綜合補給船等伴隨補給船隊直接進行補給,該區(qū)域比較危險,易受敵方火力攻擊;接力補給區(qū)是在后勤基地與前方補給區(qū)之間的一個區(qū)域,由于后勤基地到接力補給區(qū)這一段補給路線比較安全,可由后勤基地所管轄的貨船、油船或征用的商船來擔負,該類船只在本文中將統(tǒng)稱為穿梭補給船,組成一只穿梭補給船隊。
艦艇編隊在進行遠洋對陸火力打擊時,分段補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遠距離補給方案,該補給模式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整個補給期限內,有多個補給周期,整個補給體系參與船只、艦艇多,成本大,在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彈藥的消耗情況,二是彈藥補充的時機和數量。同時,這也是精確保障的需求,保證對彈藥供應實施有序、有效的合理控制,從而達到用最少的保障資源提供最優(yōu)的配送支援、用最短的保障時間實現最大的供應效益。
下面將分析彈藥消耗的規(guī)律,建立分段式補給體系成本的數學建模,期望對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一種可行方案。
戰(zhàn)時彈藥供應過程是以維持部隊戰(zhàn)斗力為目標的消耗、補充循環(huán)往復,直到戰(zhàn)斗結束的一個復雜的過程[4]。從儲備、消耗和補充三者之間的關系看,消耗使儲備量下降,補充使儲備量上升,本文以S、Y、Q表示儲備量、消耗量和補充量,則有下列關系式:
其中,S(t)是時刻的儲備量;S0是起始時刻的儲備量;Yt是0到第t時刻消耗的彈藥量;Qj是第j次補充的彈藥量;n分別表示到t時刻的補充次數。
由于起始時的儲備量是可知的,因此,如果能夠準確預計從開始時刻到某一時刻的彈藥消耗情況,就可通過控制補充,計算出該時刻的彈藥儲備量,從而實現整個彈藥供應過程的控制,增強供應的主動性和計劃性。
一般來說,在對陸火力打擊戰(zhàn)斗初期,要求對各種目標支撐點實施火力壓制,短時間內彈藥消耗量大;戰(zhàn)斗中期和末期,主要是對重點目標進行壓制和火力打擊,彈藥需求量相對較小。圖2中曲線較符合作戰(zhàn)過程中的彈藥消耗特點,其中,消耗限額表示在整個作戰(zhàn)過程中計劃消耗的彈藥量。
根據彈藥消耗的特點,彈藥的消耗規(guī)律可以用以下的函數來表示。即作戰(zhàn)過程中某時刻的彈藥消耗量 Y(t)為:
式中,β為整個作戰(zhàn)周期的彈藥消耗限額或者預計消耗量,可以通過作戰(zhàn)模擬、戰(zhàn)例統(tǒng)計等方法給出[5],本文中β的單位為噸;T為一次戰(zhàn)役的預計持續(xù)時間,為彈藥消耗的調整系數,該調整系數體現了最終消耗量與彈藥消耗限額的吻合程度。
在β和T都是已知量的情況下,可以得到相應的一個彈藥消耗隨時間變化的函數。反映的是消耗曲線的曲率,隨著的增大,曲率在減小。假設t=T/2時,消耗量為0.9β,代入公式可得:
滿足t=0時,消耗量為0,t=T時,消耗量無限接近β的條件。
本節(jié)將結合上一節(jié)的彈藥消耗模型,給出分段補給的數學模型。
為簡化問題,在模型的構建過程中假設如下條件存在:
1)穿梭補給船、綜合補給船的運輸時間具有不確定性,在該期間內允許短缺,但必須滿足一定的補給水平;
2)多次補給的過程中,后方補給區(qū)、接力補給區(qū)及前方補給區(qū)位置不變;
3)因彈藥未及時供應而未完成的打擊計劃待彈藥送到后,補充打擊。
補給流程圖如圖3所示,整個補給體系的運行的過程中是存在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綜合補給船向作戰(zhàn)艦艇補給的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由于補給控制、人員操作等造成的不能夠按照原計劃完成補給的情況是存在的;
2)穿梭補給船運輸環(huán)節(jié)的不確定性,由于穿梭補給船本身的機器故障或者海上氣候、海況的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本文提到的節(jié)點成本主要包含兩類:
1)彈藥短缺損失成本,是指由于缺少彈藥,作戰(zhàn)艦艇無法進行火力打擊產生的損失;
2)彈藥的存儲運輸成本,是指為穿梭補給船和綜合補給船運輸保存彈藥產生的成本。補給體系補給水平是衡量編隊彈藥補充的及時性和可靠性的指標,補給體系優(yōu)化就是要在滿足作戰(zhàn)艦艇彈藥補給需求條件下,使補給體系的補給成本最低。
一種最常用的彈藥補充策略是對彈藥存量的變化進行連續(xù)監(jiān)視,一旦彈藥存量低于設定的再補充點就發(fā)出一次補充量固定的彈藥補充。這種策略這里稱之為(R,Q)策略,R表示再補充點,Q表示補充量,Q一般是決策變量,再補充點R一般等于滿足提前期補給水平的存儲量。本文中,提前期是指發(fā)出補給需求到收到補給的時間段。
符號定義:
Bm:作戰(zhàn)艦艇編隊最大的彈藥儲存量;
CSL:體系內各節(jié)點的實際補給水平;
TSL:體系內各節(jié)點的目標補給水平。
圖3為時間t內,作戰(zhàn)艦艇編隊的彈藥庫存變化曲線,L為彈藥補充提前期,作戰(zhàn)艦艇編隊發(fā)出彈藥補充需求到完成彈藥補充的時間段。Ti為一個彈藥補充周期,在此時間段內,該艦艇的彈藥需求是確定的,由上一節(jié)的彈藥消耗公式可以求得。
作戰(zhàn)艦艇短缺成本計算。補充彈藥提前期L是一個隨機變量,服從均值為u,方差為σ2的正態(tài)分布,設其概率密度函數為P(t),則:
每一個補貨周期開始的時間記為Tim,結束的時間記為Tik,其中,在該周期內作戰(zhàn)艦艇消耗的彈藥量為
作戰(zhàn)艦艇編隊在第i個彈藥補充提前期的期望短缺量為:
其中,TiD為消耗量等于儲存量的提前期的值
作戰(zhàn)艦艇編隊在時間段t內的期望短缺損失為:
1)綜合補給船儲存運輸成本計算
其中,n為t時間段內的補給次數,Czyo為綜合補給船一次儲存運輸的固定成本,單位為萬元,dzz為作戰(zhàn)艦艇編隊到綜合補給船的距離,單位為海里,Vzy為綜合補給船單位距離單位貨物的儲存運輸成本,單位為萬元。
2)穿梭補給船儲存運輸成本計算
其中,Ciyo為一次運輸的固定成本,單位為萬元,dcz為穿梭補給船到綜合補給船的距離,單位為海里,Vcy為單位距離單位貨物的運輸成本,單位為萬元。
實際補給水平定義作戰(zhàn)艦艇在補給的提前期內需求得到滿足的比例為:
分段補給體系的優(yōu)化模型轉化為如下的數學問題:
該問題的求解方法,在滿足補給水平的要求下,根據彈藥消耗規(guī)律公式,求取體系成本模型中的邊界補給時間節(jié)點,及此時的庫存量,補給量為補給送達時刻的剩余庫存空間。下面將通過一個案例想定制定一份彈藥補充計劃表,并分析供應水平及運輸時間不確定對體系成本的影響。
某國在攻占某個臨海的島嶼或者區(qū)域時,在進行登陸作戰(zhàn)派出地面部隊之前,派遣作戰(zhàn)艦艇編隊對該地區(qū)進行火力覆蓋,持續(xù)80天。在該時間段內,綜合補給船對群消耗的彈藥進行補給,綜合補給船隊的載重夠大,能夠保證作戰(zhàn)艦艇編隊的彈藥消耗,綜合補給船的彈藥由穿梭補給船隊進行補給,參數如下所示。在滿足作戰(zhàn)艦艇編隊彈藥補給水平的條件下,求取艦艇編隊補給過程中的各個補給點和補給量,使得整個補給體系的成本最優(yōu)。
假設戰(zhàn)斗開始的時刻,作戰(zhàn)艦艇編隊的彈藥儲存量為最大值,為整個戰(zhàn)役計劃或者預測消耗的彈藥量的25%。
各個參數賦值:dcz=1 000,dzz=1 000,μ=3,σ2=0.64,Vzy=0.12,Vzy=0.12,Vzq=120,β=40 000,Czyo=Ccyo=160,Bm=10 000,TSL=90%。
根據給定的參數及上一節(jié)的計算方法,得到如下結果,表1中給出了滿足補給水平的最優(yōu)補給方案,表2和表3仿真了補給水平和補給時間方差變化時,補給成本的變化情況。
表1 補給計劃表
表2 補給水平與補給成本之間的關系
表3 提前期方差與補給體系成本的關系
從表2中,可以看出,要求的補給水平越高,補給的成本越高;表3表明提前期方差越大,滿足補給水平的成本越高,而提前期方差體現的是提前期的不確定性,當提前期不確定性很大時,成本急劇增加,原因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采取最優(yōu)的補給方法的時候,也會面臨巨大的缺貨成本。這要求補給過程中采用各種方法減小運輸時間的不確定。
針對艦艇編隊遠洋執(zhí)行對陸火力打擊分段式補給規(guī)劃問題,首先分析了彈藥的消耗規(guī)律,指出彈藥補給存在不確定性,利用概率論、隨機數學的知識,以補給水平為約束,以體系補給成本最優(yōu)為目標,建立了隨機提前期的分段補給成本控制模型,并且得出優(yōu)化策略。針對艦艇編隊執(zhí)行一次遠洋對陸火力打擊背景下彈藥補充策略問題,利用上述模型求解方法,求出滿足補給水平的成本最小的補給方案,并分析了補給水平及提前期不確定性對成本的影響,說明了該策略的現實可行性,對艦艇編隊遠程對陸火力打擊的分段式補給方式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岳奎志,韓維.艦艇編隊物資海上分段補給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13,25(3):544-547.
[2]岳奎志,韓維,徐君明,等,載機軍艦航空燃油分段接力式補給模型[J].指揮控制與仿真,2011,33(6):51-54.
[3]宋曉東.海上補給體系特點分析[J].船舶工程,2012,34(2):5-8.
[4]葛濤,朱小冬,高魯.基于消耗規(guī)律的戰(zhàn)時彈藥供應計劃優(yōu)化研究[J].電光與控制,2009,16(8):68-71.
[5]李琛,王紅衛(wèi),李良春.一種面向彈藥保障的消耗預測方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