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入學公平則是教育公平的起點。取消特長生招生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孩子身心發(fā)展特點?!?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4/19/qkimagesmszkmszk201807mszk20180727-1-l.jpg"/>
教育部日前在《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求:各地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guī)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同時,繼續(xù)清理和規(guī)范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zhí)行。
特長生制度怎么了?當特長不再能加分,不是中小學的敲門磚,我們還會那么強烈地要求孩子學習才藝、上興趣班嗎?作為教師,作為家長,會有什么影響?
新學期伊始,新政出臺激起千層浪,火熱的特長生培養(yǎng)被澆了一盆冷水。有家長認為,此后孩子入學機會更公平了,也有家長覺得孩子自小苦練的特長白學了。還有很多家長在困惑:今后,孩子的特長還要不要繼續(xù)學?
“特長生”的概念當前在中國還沒有統(tǒng)一定義,從廣義上說,特長生是指具有某種技能或特長的學生和學生群體;從狹義上說,特長生是指資質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或學生群體。
作為招生考試制度的有益補充,特長生招生一直以來是鼓勵學生多元化發(fā)展、幫助學校選拔特長人才的重要途徑。但是近年來,當特長生招生被異化為“入校捷徑”后,又加劇了社會的普遍焦慮,不少家庭為了孩子升學被迫參與到特長與才藝的培養(yǎng)中來。
然而,在培訓市場中,由于門檻較低,監(jiān)管存在難題,培訓機構魚龍混雜。一些培訓班和中介機構抓住了考生的求學心理,實施各種騙局,騙取考生及家長的錢財。義務教育階段特長生招生,更是給了一些為上好學校而文化課水平不夠的學生和家長鉆空子的機會,滋生招生腐敗,特長培養(yǎng)異化成變了味的“特長教育”。
近年來,關于減少和規(guī)范特長生招生的信號持續(xù)釋放:2014年教育部明確,到2016年特長生招收比例壓縮在5%以內(nèi);國務院發(fā)布意見要求,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
但龐大的特長生培訓市場仍缺乏規(guī)范,甚至“魚目混珠”的情況頻出。2017年,某公司以教育部全國藝術特長生認證中心名義舉辦全國藝術特長生認證。教育部辦公廳緊急出面澄清:教育部從未成立全國藝術特長生認證中心,從未認可過任何藝術特長生認證機構,也不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機構等相關組織開展的藝術特長生測評與認證活動。
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包天仁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中小學應按照中央精神全面取消招收特長生,因為這已成為擇校腐敗的重災區(qū)。各地應取消各種名目的重點、優(yōu)質、示范學校的劃分,各類中小學校內(nèi)部則應取消根據(jù)考試成績劃分快、中、慢班。
據(jù)報道,2014年,遼寧省本溪市高考生1000多名,獲得體優(yōu)生加分者高達87人,受到眾多考生和學生家長的質疑。東北育才學校一名于姓家長說:“他們連游泳池都沒有,竟然有25名游泳二級運動員?!?/p>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入學公平則是教育公平的起點。取消特長生招生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孩子身心發(fā)展特點?!?重慶市開州區(qū)云楓中學初一生物老師陳歷慈說。在陳歷慈看來,孩子不再需要將“特長”作為升學的籌碼,不再需要以培養(yǎng)“特長”為名增加額外的課業(yè)負擔。對家長們而言,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據(jù)了解,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雙基(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培養(yǎng)關鍵能力,就采納了包天仁的部分建言,包天仁曾向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遞交了15000字的諫言書—《關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建議》。
“在教育政策和課程改革上我們有幾十年的研究,對最新的教育困局和痛點難點都有解決方案?!蹦杲哐陌烊薀崆楹芨撸敖?0年來在教育改革的每個節(jié)點上我都向中央有關部門和領導提過建設性意見,特別是關于我國語言教育和考試改革這兩個領域,教改只有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走,中國教育才有美好的未來?!?h3>綜合素質評價
取消特長生招生杜絕了“入校捷徑”,但并不代表取消了特長生教育。中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確表示, 將給予有條件的初高中一定數(shù)量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chuàng)新潛質的學生,鼓勵發(fā)展學生興趣特長。
河北省涿州市一中高二語文老師陳亞春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坦言,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guī)模挺好,但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覺得不太好。她的理由是:術業(yè)有專攻,確實有的孩子文化成績不太理想,但是他在某方面有專長,有教無類,教育的價值是喚醒愛心,開啟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新,應該給這樣的孩子機會。
孩子特長不與考試掛鉤,不等于不培養(yǎng)特長。目前,初高中已經(jīng)在實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其中就包括對學生的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長評價,這要求學校開設相關的課程,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我國以前專門開設一條特長生招生、培養(yǎng)渠道,是因為升學評價體系單一,學校辦學缺乏自主權。
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二外附中小學部采訪時了解到,從小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開始,小孩子就可以自愿選擇選課走班、建設學生社團、開展小課題研究,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參加社團活動與研究活動,以此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
“這能科學引導有學科特長與創(chuàng)新潛質的孩子自由發(fā)展,從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普通高中招生,到高校人才選拔錄取,均取消或大幅減少特長招生,明確傳遞讓特長教育更純粹、讓招生更公平的信號?!毙『偵弦荒昙壍膶W生家長支罡說。
來自北京市教委的消息稱,2017年,北京市“小升初”全面取消推優(yōu)入學,各區(qū)招收特長生比例在上一年5%的基礎上再下降,降至4%以內(nèi)。
2014年以來,北京市特長生招生計劃和招生學校數(shù)量的“雙減”已成為近3年來“小升初”政策的常態(tài)。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通過特長生招生比例的進一步縮減,引導家長、學校、社會機構等,不要過早利用孩子的階段性發(fā)展成果、成績、證書等,為孩子貼標簽、劃等級,違背兒童成長規(guī)律及教育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