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海紅
摘 要:新課標對高中化學教學的要求有了變化,強調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故而從生活化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此,首先概述了新課改教學理念與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理論;其次提出了讓化學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中的措施,即鼓勵學生從身邊小實驗開始操作,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驗證性試驗以及使學生關注熱點事件與化學的聯(lián)系;最后指出對教師的要求,分別為重視知識獲得過程以及提升自身修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生活化教學;驗證性實驗
高中化學的知識點比較繁雜且零碎,多數(shù)學生反映化學知識點學來難度較大,對化學學習提不起興趣,這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自身的發(fā)展。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學習記憶化學知識是一種較佳的方法,故而本文對該種教學方法進行探究,以為高中化學老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新課改教學理念與生活化教學概述
1.新課改教學理念
新課改下各學科的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改變,不再過于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培養(yǎng),而是重視對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包括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之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在教材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對于高中化學來說,教師需要將化學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相結合,綜合把握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學習。
2.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該教學理念認為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相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愿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化學學科本身便具備較強的生活性以及實踐性,所以高中化學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便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教師在教學中將生活中的情境與教材中知識相聯(lián)系,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讓化學知識生活化的措施
1.鼓勵學生從身邊小實驗開始操作
化學教材中有較多的實驗,部分實驗需要在學校的實驗室中進行,還有部分實驗完全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質去實驗,雖然這些實驗可能高考用不到,但是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實驗開始操作,能夠使學生有一種滿足感,尤其是利用化學知識解決了一些小事情之后,興趣會進一步得以提升。例如,化學課本中有一個制造香皂的實驗,這一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很多都可以從家中找到,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中完成這些實驗。該實驗所需的材料為植物油、酒精、純堿、食鹽、酒精燈。酒精燈學生家中沒有,可以試著用蠟燭等代替,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升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驗證性試驗
新課標中要求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動手實踐能力也能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自己動手設計一些驗證性的實驗,通過自己的驗證來掌握化學知識。例如,在探究“在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顏色退去”中顏色退去的原因這一問題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在家中做實驗,以得出退去的原因是“酸性”還是“漂白性”,從而既加深了學生的認識,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使學生關注熱點事件與化學的聯(lián)系
在熱點事件中也有很多與化學相關的知識,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關注熱點事件,從而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在高考中也經常將熱點事件與化學知識相連,所以學生在思考熱點事件與化學的聯(lián)系時既能掌握知識,同時還能在解答化學問題時做到游刃有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新課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轉變思想重視對知識獲得過程的講解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強調對知識的講解,重在讓學生掌握最后的理論結果,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思想應當進行轉變,重視對學生教學過程的講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善于運用各種生活中的材料進行實驗,善于運用化學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提高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教學效果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
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能夠對教材全面把握,同時還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相關實驗,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重難點,盡量引導學生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以實現(xiàn)高效教學。
本文是對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學習學習化學興趣措施的探討,指出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知識學習的作用,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以期為高中化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同時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進行探討,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耀婷,陳霞.原生的,也是最美的:論高中化學課堂生活資源的導入[J].高中數(shù)理化,2017(18):57.
[2]魏西平.讓化學與生活相結合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能力[J].成才之路,2017(16):25.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