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沈根海 高泉根 沈 昊
(蘇州市吳江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江蘇 蘇州 215200)
1蘇州市吳江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腹股溝疝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局部組織壞死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老年人肌肉萎縮、腹壁薄弱,且多伴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導致的排尿困難等疾病,致使腹壓升高,為疝的形成提供了動力,據(jù)統(tǒng)計,老年人腹股溝疝的發(fā)病率高達5%~12%〔2〕。手術是當前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手段,然而老年人機體功能普遍下降,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疾病較多,大大增加了手術風險〔3〕。本研究對比分析了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對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蘇州市吳江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96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符合《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年齡≥6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身體健康狀況無法耐受全麻及手術者;伴有心、肝、腎功能不全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既往有疝修補術治療史及下腹部大手術史;合并其他需手術治療的外科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40例,女8例;年齡60~76〔平均(69.3±7.7)〕歲;疝類型包括斜疝42例,直疝6例;疝部位包括單側37例,雙側11例。對照組男39例,女9例;年齡61~77〔平均(70.6±7.3)〕歲;疝類型包括斜疝41例,直疝7例;疝部位包括單側39例,雙側9例。兩組性別、年齡、疝類型、疝部位等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手術方法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麻醉方法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在臍下緣作切口縱行切開,置入套管鏡頭于腹膜前間隙,向下推進顯露恥骨梳韌帶與恥骨結節(jié)水平,充分暴露疝囊,然后以疝囊為中心游離周圍組織,將大小合適的補片平鋪于腹股溝疝缺損部位,最后消除氣腹,將腹壁穿刺孔進行縫合。對照組采用開放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做腹股溝斜切口,將皮膚與腹外斜肌腱膜切開,充分暴露疝囊并進行剝離,回納疝內容物,于疝環(huán)下填充網(wǎng)塞,在內環(huán)口周圍進行縫合使網(wǎng)塞固定,在腹股溝后壁處置入補片,縫合固定,最后清洗手術區(qū)域,關閉切口。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等。采集兩組外周靜脈血,離心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胃泌素(GAS)和胃動素(MTL),檢測儀器采用酶標儀(南京華東電子集團醫(yī)療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試劑盒購自廣州威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于術前、術后1、3 d各采集一次并進行檢測。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及χ2檢驗。
2.1兩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費用顯著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及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2.2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32,P=0.042),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n=48〕
2.3兩組GAS、MTL水平比較術前,兩組GAS、MTL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 d明顯降低(P<0.05),術后3 d與術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1、3 d GAS、MTL水平明顯降低,且明顯低于同期觀察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GAS、MTL水平比較
與同組術前比較:1)P<0.05;與觀察組比較:2)P<0.05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咳喘、便秘、排尿困難等疾病越發(fā)常見,致使腹壓明顯升高,同時由于老年人肌肉萎縮、腹壁薄弱,在腹壓升高的影響下更易形成腹股溝疝,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60~69歲老年人腹股溝疝的發(fā)病率約為5%,75歲以上老年人發(fā)病率高達12%〔5〕。手術是目前可治愈腹股溝疝的唯一手段〔6〕,然而老年人機體功能相對較差,多伴有內分泌、呼吸、心血管等重要臟器系統(tǒng)疾病,手術風險大大增加。開放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是臨床常用的傳統(tǒng)術式,其療效肯定,已被美國醫(yī)師學會推薦為治療腹股溝疝的金標準〔1〕。近年來,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輕、恢復快等優(yōu)點,也被廣泛用于腹溝股疝的臨床治療〔7,8〕。本研究結果提示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在減輕創(chuàng)傷及安全性方面優(yōu)勢顯著,主要因為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無需進入腹腔,而是利用置入腹膜前間隙的套管鏡頭進行操作,將大小合適的補片平鋪于腹股溝疝缺損部位,無需釘合,因此創(chuàng)傷更輕、安全性更徍〔9〕,此外隨著腹腔鏡手術的廣泛開展,手術時間也大大縮短〔10〕。但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操作復雜,對腔鏡設備與技術均有一定要求,因此手術費與耗材費相對較高〔11〕。
胃腸激素在調節(jié)胃腸運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GAS由胃竇及小腸的G細胞分泌,可刺激胃壁分泌胃酸〔12〕;MTL由小腸Mo細胞分泌,可增強胃竇的收縮,有利于胃的消化排空〔13,14〕。恰當?shù)氖中g操作、較輕的組織損傷與疼痛有利于GAS、MTL的分泌〔15〕。本研究結果提示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更有利于患者胃腸動力的恢復。原因可能為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對胃腸刺激小,因此對GAS、MTL分泌影響更小,而由于術后恢復快,患者GAS、MTL可在短期內恢復至治療前水平。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各有利弊,但創(chuàng)傷輕、安全性佳、有利于胃腸動力恢復是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的顯著優(yōu)勢。
1肖文秋,黃海蕓,李仲均,等.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9):146-7.
2朱雷明,姜衛(wèi)東,朱建斌,等.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中補片釘合固定與醫(yī)用膠固定的對照研究〔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2):718-23.
3劉晨,張能維,路夷平,等.開放與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對比研究〔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1;11(5):406-8.
4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52(7):481-4.
5劉權溢,阮必行,岑海洋,等.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7):42-4.
6李濤,劉威.TEP術與開放腹膜前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對照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5;50(12):1398-400,1412.
7畢曉晨,周偉.開放與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3):797-8.
8周琳,周畢軍.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682-3.
9陳永軍,盧榜裕,江文樞,等.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1(2):282-4.
10孟曉林.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32):4520-1.
11秦宏興,劉慶文,吳愛華.開放式無張力修補術和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補片植入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優(yōu)劣差異〔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7):127-9.
12華川,周建光,曹雪濱,等.力竭性運動對官兵甲狀旁腺素、睪酮、皮質醇和胃泌素水平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0):2513-5.
13胡學軍,黃穗平,鄧時貴.健脾理氣方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腸運動功能及胃動素、胃泌素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8):214-7.
14Trevisonno M,Kaneva P,Watanabe Y,etal.Current practices of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J〕.Hernia,2015;19(5):725-33.
15張永東.腹腔鏡下腹股溝疝術后恢復情況評估及血清學指標分析〔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10):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