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期是人類成長之初最關鍵的教育時期,制定課程內容是進行教育的第一步,探尋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來源也就成為關鍵一步。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來源于大自然、生活中;由于兒童獲得知識的方式受到年齡、經驗、思維等的制約,他們需要通過行動的方式來獲取各方面的知識,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也會隨著兒童的行動發(fā)生變化。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大自然;生活;行動
兒童視角研究就是要以各種形式和運用各種方式真正傾聽兒童的心聲,使兒童的“意義”更加明確。①從兒童視角出發(fā)需要我們站在兒童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制定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兒童的需要、身心發(fā)展特點等。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存在于大自然中
(一)兒童是自然的存在。兒童雖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但兒童的“自由性”決定了兒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們的天性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大自然給予他們的饋贈。②兒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們有其成長的方式,而教育最好的發(fā)展方式是遵循兒童的自然天性,順應其天性而教育。兒童的發(fā)展過程是不斷地由“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他們在過度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接受社會文化洗禮,慢慢地將自然屬性同化為社會屬性,但是這一過程是緩慢地,需要成人理解與呵護,理解兒童這一階段成長的特點,呵護兒童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幼兒園課程內容取之于大自然。陳鶴琴倡導課程內容應該直接取自于大自然、大社會,讓學生在大自然、大社會中學習,通過觀察與感受大自然、大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從而習得知識。盧梭的自然教育倡導: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兒童的自然狀態(tài),讓兒童在自然狀態(tài)下享受自由、平等、快樂的生活,獲得自由的發(fā)展,這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教育。③大自然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源于大自然,不僅是兒童向往的,還是教師為幼兒提供課程內容的便捷的方式之一。教師需要觀察兒童,并隨時做好記錄,在恰當的時機給予兒童合適的指導,學會傾聽兒童的心聲,依據他們的興趣開展課程內容。
二、幼兒園課程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
(一)兒童的生活世界。成人的生活與兒童的生活世界存在著質的差異,“成人的生活是構筑一個超自然的環(huán)境,他必須用活動和智慧努力進行工作,同時也必須遵循著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雹軆和纳钍澜缬袆e于成人世界,成人必須遵循生活中的條條框框、有秩序地進行,習慣于、束縛于社會規(guī)定的準則,認為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而兒童由于思想不成熟,很少會受到社會的條框所制約,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超越了社會的約束范圍,這是他們這一時期所特有的生活世界。兒童教育的開展應當關注兒童此時此刻的生活狀態(tài)、生活方式,在兒童的生活世界里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童趣、童心、天真、爛漫;兒童的生活是兒童的,他們的生活也應當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而不是以成人的生活方式、內容作為參照物而開展教育,并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全部壓在兒童的身上,讓他們過早地承擔他們這一時期不該承擔的任務。
(二)幼兒園課程內容取之于兒童的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的核心要素是“生活即教育”,他倡導: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與生活相聯系、相一致,通過生活來進行。因此,他主張課程內容應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活”知識,課程的內容應該立足于生活。⑤幼兒園的課程應當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讓幼兒真正去親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長的脈動。兒童的教育更需要我們關注他們當下的生活,感受他們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教育是為了讓兒童獲得更多更好地發(fā)展與成長,兒童的生活世界有別與我們成人,那么我們的教育方式也應當有別于成人所運用的教育方式,課程內容應當有別于成人理想中的內容。幼兒園的課程存在于兒童的生活當中,我們的教育內容應當從兒童的生活當中挖掘,遵從兒童的生活世界。
三、幼兒園課程存在于兒童的行動
(一)兒童獲取知識的特點。“與我們社會的兒童和成人的思維比較,”野蠻人“的智力更像兒童的智力?!雹拊既说乃季S方式是孤立的,他們很難聯想到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與關系,他們的思維帶有“泛靈論”的特征,他們也很難感受到集體的表征,認為事物與事物之間是割裂開來的,幼兒的思維方式也如同原始人的思維方式,他們需要通過具體的事物才能夠做出相應的判斷。
(二)兒童的行動帶動課程內容的生成。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注重將兒童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他還提出“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能干力所能及的活兒,讓孩子自己去做,父母不要包辦?!雹哧慂Q琴提出:在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讓兒童通過親自實踐的方式學得知識。⑧兒童在行動的過程中會發(fā)現新的知識點,而這一新的知識點與兒童的課程內容息息相關的,課程內容的來源也能夠多一項選擇。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依據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兒童安排課程內容,給兒童更多的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知識。課程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他們會隨著兒童的行動、經驗而發(fā)生改變,生成新的內容。
結束語: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無論是國家出臺的政策,還是幼兒園制定的一日計劃,都離不開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環(huán)境的考慮。當深入到兒童時,我們會發(fā)現,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來源緊緊與兒童所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當下的生活相聯系,兒童是天然的生活能手,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道路上并沒有成人們想象的那么復雜,他們會一直用行動來獲取知識,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兒童形成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社會交往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也會在行動中不知不覺地形成。
參考文獻:
[1]楊曉萍、王志成.從生活教育視野看幼兒園課程發(fā)展的走向[J].教育教學研究,2006.
[2]侯莉敏.兒童生活與兒童教育[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
[3]盧梭.愛彌兒(上卷)[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4]侯莉敏.兒童生活與兒童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5]申國昌、王瑤.陳鶴琴與陶行知課程觀比較[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7.
[6]列--布留爾,丁由譯.原始思維[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7]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根本特性[J]學前課程,2008.
[8]孔棣華.陶行知教育名著選講[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注釋:
①奠迪.兒童視角研究:兒童研究的新轉向[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3-18.
②侯莉敏.兒童生活與兒童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39-45
③楊曉萍、王志成.從生活教育視野看幼兒園課程發(fā)展的走向[J].教育教學研究,2006.7:6
④侯莉敏.兒童生活與兒童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6
⑤申國昌、王瑤.陳鶴琴與陶行知課程觀比較[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7.1:7
⑥列--布留爾,丁由譯。原始思維[M]北京:商務印書館:25
⑦孔棣華.陶行知教育名著選講.[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⑧王倫信.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姓名:滕娟瑞,出生年月:1991年1月20日,籍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欽北區(qū),學校:廣西師范大學,專業(yè):學前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