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
摘要:如何學習好物理是高中生一直思索的主題,文章從掌握基本知識,領悟其內涵與外延;重視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重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三個方面系統(tǒng)闡述了物理學習實踐過程中的一點想法和體 會,以文字形式呈現出來,和各位同仁一起共同商討,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方法;心得
一、掌握基本知識,領悟其內涵與外延
其實高中物理是一門對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但不管怎樣,它首先要求我們要有深厚的基礎知識儲備,俗話說,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便沒有能力的提升,更不要談更高層次的物理思維的培養(yǎng)了。其實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大致是由物理概念、定義和一些物理規(guī)律及公式構成的,還有一些總結性的語句。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光從表面上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一步地深層的理解,進而能達到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特別是課本一些總結性的語句。比如:勻速圓周運動中,課本中提到“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指向圓心,而后又提到向心力是效果力,由其他力充當”,光從字里行間,看不出什么,但在具體求解勻速圓周運動的題目時,學生經常在受力分析時感到比較困惑,向心力是不是要出現并參與受力分析中?合力指向什么方向?這兩個問題很多學生就弄不明白,其實課本里這兩句話已講得非常清楚。如果老師在此時講解時能舉一些具體的實例來應用這兩句話,就會使學生恍然大悟,領悟了這幾句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引導進行概括與總結,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課本的基礎知識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物理的思維方法,如果再遇到類似的甚至更難一點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這也就克服了學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能聽懂、能看懂,就不會做題目的怪現象。因此要使學生有物理思維能力的提升,就必須狠抓物理基礎知識學習。
二、重視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觀察和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起學習興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見,重視物理實驗,掌握科學的觀察、實驗方法是實驗學習成功所在。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在學習中應把課本上的一些實驗進行合理的科學改進創(chuàng)新,可以使學生在認識、情感、意志、行為、態(tài)度、思維和方法等獲得較大提高,這不僅是通過實驗掌握物理知識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學好物理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創(chuàng)新和改進實驗方案,加強自主探索性
在實驗學習中盡量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把習題中的敘述實驗改為操作實驗,以及實驗裝置、器材的改進等,挖掘科學內容的學術性,嘗試實驗設計、操作,充分發(fā)揮實驗學習的創(chuàng)新功能。挖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學習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特點的時候,試著把石蠟的熔化實驗改為學生實驗,發(fā)現參與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能根據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和圖象清晰的描述固體熔化的過程及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三)、在實驗學習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挖掘創(chuàng)新能力
在實驗學習過程中,可以激發(fā)思維得動機和創(chuàng)造力。為演示過程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況,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一種探索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求解的愿望和熱情,充分利用好奇心強的特點,把學生知與不知,深知與淺知之間的問題帶到學習中去,主動參與思考,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例如:在講磁極間相互作用規(guī)律時,先用條形磁鐵的N極對準小磁針的S極,然后又用條形磁鐵的N極對準小磁針的N極。這個實驗同學們小學自然課上做過,很熟練,卻很少有學生思考有什么問題,一旦他們仔細觀察,并口述觀察的現象時,發(fā)現條形磁鐵先是吸引小磁針后又推開小磁針,于是引出“為什么吸引”“為什么推斥?兩個問題情境,學生們?yōu)榕逶颍e極思考期待得到科學的答案,如此一來,不僅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開發(fā)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四)、加強課外小實驗,積極主動參與實驗
蘇聯(lián)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經驗之談:“學生的聰明才智來自他們的手指頭,它激發(fā)了智力開發(fā)的真諦——人類智慧來源于勤動腦勤動手“。
課外實驗活動的學習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高,尤其在設計和準備實驗中那種極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及操作過程,在其它途徑中無法體會到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激發(fā)他們自覺應用物理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在引言中“裝滿了水的玻璃杯還能放回形針嗎?”這個實驗作為課外小實驗,比在課堂上做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更多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很多疑問第一次參與到了物理中來,從而使學生知道我們的物理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際。我們可以在實踐中參與,在參與中解決。知道實驗不僅可以在實驗室做,還可以在家里做。不僅老師可以做,我們自己也能做。
三、重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是一門與生產、生活、科技聯(lián)系非常密切的一門學科。要想學好物理,必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在日常課堂學習中,以做好演示實驗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時,在實驗學習中要注重培養(yǎng)認真觀察現象,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比如說在做“水果電池”的實驗中,不僅觀察電壓表的指針是否偏轉,還要觀察朝哪邊偏轉,想想說明了什么?更換不同的水果和連接的導體,看現象是否發(fā)生改變,這又說明了什么?這樣就不可能只看,他們要動腦筋,想為什么?
此外還注意細心觀察周圍的實際生活和生產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現象并與課本知識聯(lián)系。物理是離不開生活的,生活中處處有物理。例如:學習大氣壓時,注意觀察并思考,為什么茶壺蓋上都有一個小眼,這個小眼起什么作用?再如學習壓強、摩擦后,可以有意識地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用針在縫被子時,為什么手上套上頂針箍,并把針在頭皮上摩擦,這目的又是什么?使學生養(yǎng)成愛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從而能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總之,通過以上的方法去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物理思維,有扎實的物理基礎知識,有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和習慣, 也有能力方面的突破,更有物理學習方法的總結和強化,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得努力,一定會形成自己的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物理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物理思維,這樣,高中物理的成績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事了。通過自己兩年的學習實踐究,我知道如何學好物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去探索,去實踐,從而能真正從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對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