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導演/王偉平 本集導演/程浩浩 楊園媛 攝影/張克鑫 左言彬 葉惠明 魏楠一
【字幕】凌晨4∶00 北京
【畫面】清晨 閻雷從家中出發(fā)
【旁白】這是一個平常的早晨,我早早起身前往天安門廣場。很多年來,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外地的中國人來到北京,都要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這對我來說的確有點神秘。
【畫面】人群等待升旗、儀式過程、國歌背景、游客爭相手機拍攝、國旗升起、游客拍照留念、閻雷抓拍、落到閻雷拍攝天安門
【旁白】天安門前留個影,似乎也成了儀式的一部分。幾十年來,一直如此。
【畫面】旭日璀璨,當代北京
【旁白】莊嚴的升旗儀式喚醒了這座古老的城市,它一如既往地開始了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新的一天。
這就是今天的北京,人們早已習慣了她現(xiàn)在的樣子。而30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這片夢幻般的土地時,她還是另一番模樣。
【畫面】老北京自行車流接閻雷老照片
【旁白】當年的北京仿佛是遙遠的另外一個世界。清晨長安街上的自行車排山倒海,鈴聲蕩漾,就像一曲自行車交響曲,給我無限的遐想和巨大的震撼。
【字幕】老照片地點時間
【旁白】自行車還無所不能,騎自行車的中國人似乎個個都是雜技演員。
閻雷:我每一天要拍好幾百張照片,只能挑出來一兩張。這個人在找他的自行車,每個自行車都一樣的。他找不到他的自行車了,在停車場。能明白這個人的感覺,迷路了,找不到他的車了。這個小孩,他在玩,那時候很多小朋友他們喜歡穿軍隊的衣服,他的爸爸跟他玩那個槍,這個小孩可能第一次喝汽水,看里邊的泡泡,這樣一個日常生活,后邊還有一輛自行車。
【畫面】老人打太極拳移動到邊上停著的自行車上,定格。再轉到另一張年輕人擺姿勢的照片轉到騎車一家三口轉到自行車運貨
【旁白】自行車既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也是家庭和休閑的出行工具,是八十年代中國人重要的生產資料和運輸工具。
閻雷:自行車,全都是自行車,沒有什么汽車,只有一些“老上?!逼嚕瑒倓傄灿辛藥讉€日本的出租汽車,汽車特別少。
我一直在想會變很多,會變得很快,可是誰也沒想到會變成全世界第二經濟國家,誰都不能想到。三十年會變得這樣子,那么快的。
【畫面】從自行車老照片回到車水馬龍,擁堵,霧霾下的建筑物、戴口罩的行人等現(xiàn)代北京畫面
【旁白】中國人一路奔跑向前,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發(fā)展歷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各種問題伴隨而來。
問題不可避免,當年西方國家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F(xiàn)代化帶來的各種弊端如果不能破解,那么美夢就會變成噩夢。
【字幕】法國 圖爾
【畫面】一家人推著童車在河邊綠色的樹林里散步
【旁白】2013年,北京的霧霾發(fā)展到了最嚴重的階段,我?guī)е鴳言械闹袊拮踊氐搅藞D爾,我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出生在藍天下祥和幸福的北京,圓我心中的中國之夢。
【畫面】一家人在樹林抓蝴蝶
陳穎(閻雷妻子):呦,蝴蝶。
女兒:什么、媽媽、
陳穎:抓蝴蝶的網。
女兒:抓蝴蝶的網?
女兒用網兜抓蝴蝶
閻雷:你看,好看嗎?
陳穎:跟樹葉一樣的。
閻雷:跟樹葉一樣的,好看。
陳穎:你不動。
閻雷:不動,輕一點。它要走,要回家。好,讓它回家,一二三……
【旁白】女兒茉蝶與我一樣,也喜歡抓蝴蝶。這片森林是我小時候常來玩耍的地方,那時候這里山花爛漫、蝴蝶飛舞,可惜當年的美景只能出現(xiàn)在我的夢境里了。
閻雷:我小時候這種白顏色的花上,全是蝴蝶?,F(xiàn)在好多昆蟲找不到了。鳥、昆蟲、蝴蝶越來越少。我特別痛苦,我們人類非常非常不好的。我特別痛苦。野生動物特別少,這是最厲害的消息。最近五十年,把全世界破壞了。
【畫面】潺潺流水聲 夕陽 盧瓦爾河 閻雷在河邊看書
【旁白】盧瓦爾河是法國人的母親河,在漫長的法蘭西歷史中,她經歷了戰(zhàn)爭、災難、也經歷過工業(yè)革命的洗禮,遭受過嚴重污染。如今,她重新恢復了青春的容貌。巴爾扎克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在這片夢幻般的土地上,到處都能發(fā)現(xiàn)嶄新的圖畫。而畫框就是河流,倒映著城堡、塔樓、公園和噴泉。”盧瓦爾河這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見證了人類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和發(fā)展。
【畫面】閻雷在河邊讀孔子的《論語》
【旁白】我喜歡讀孔子的書,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巧妙完美的結合。
在圖爾的日子里,我不斷聽說中國政府出臺了整治霧霾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北京的PM2.5濃度比兩年前降低了10%,重污染天數(shù)也降低了。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變化和進步都讓我激動不已。
【畫面】阿維汀小鎮(zhèn) 閻雷一家看作品 盧森堡公園
閻雷同期聲:原來在巴黎,有108幅這樣的作品在街上,這個是在云南,我們以后會去的。
【旁白】在家鄉(xiāng)圣阿維汀小鎮(zhèn)的公園里,陳列著我拍攝的中國照片,這些作品選自我的攝影展《巨龍108像》。2004年我在巴黎盧森堡公園展出了108幅作品,是我對20年攝影中國的回顧。開幕式當天,我的大型畫冊《中國》在全球六個國家首發(fā),再一次在歐洲掀起了“中國熱”。2005年,法國國會授予我騎士勛章,以表彰我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貢獻。
【畫面】巴黎外景 閻雷前往《國家地理》雜志社商談繼續(xù)拍攝中國的設想
【字幕】巴黎,法國《國家地理》雜志社
【旁白】三十多年來,我不但記錄了巨龍的每一片翎羽,還記錄了過去30年全球最令人矚目的人文氣象,一場屬于世界的中國夢。
當年,我就是從這里出發(fā),開啟了尋夢中國的攝影之旅。
法國《GEO》雜志主編:這些都是什么時候拍的照片?最近嗎?
閻雷:是,我差不多一星期,一個半月之前拍攝的。這些照片還沒有發(fā)布,都是可以選擇的。
主編:好的。
閻雷:北京——一個新世界的首都。北京聚攏了非常多的游客,它的文化也讓人遐想。
閻雷:這個城市既現(xiàn)代,又有些不一致。市中心有街巷,還有胡同,現(xiàn)在仍然保留而且被完善地保護著。
主編:這是什么?商務街區(qū)嗎?
閻雷:這就是今天的北京景象。(“人人拿著手機,開著豪車,縱情享受生活……堵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閻雷這段同期聲,不要出聲音,找出相應照片,用后面的同期聲覆蓋)
閻雷:中國人的習慣也改變了很多。
閻雷:在治理污染這方面中國進步很大。這是好的一方面。
主編:我們要把自由的空間留給攝影師,讓他們完成具有美感的作品,這個板塊就會比較漂亮一些。
BBB工作室志愿者和他們的北京竹子自行車
主編:這樣會很漂亮的。
閻雷:自然景色的美是不會變的。
主編:是,沒錯,這樣的主題會特別豐富多彩,而且非?;顫?。向讀者描述這些風景的變遷……
【旁白】《古老的城市,新的北京》是《地理》雜志在1979創(chuàng)刊號上報道北京的標題。如今,我要續(xù)寫這個美麗的故事。
【字幕】中國 北京
【畫面】北京現(xiàn)代高樓大廈胡同 閻雷在胡同
【旁白】與現(xiàn)代化的高樓相比,我更喜歡北京的胡同。這些傳統(tǒng)的小巷,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我愛胡同,因為它承載著鮮活的文化記憶,人們騎著自己做的小三輪,在胡同里轉悠,連早餐吃油餅,也有上千種方式。在這里,我還聽到了久違的自行車鈴聲。
【背景聲】自行車鈴聲
【畫面】“朗家胡同”特寫,BBB工作室場景
【旁白】在朗家胡同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群新時代的“胡同串子”。
他們正在從事一項極其普通,但意義深遠的“神秘綠色事業(yè)”。這些年輕人正在用竹子改造加工被廢棄的舊自行車。他
們把自己的工作室稱為“Bamboo Bicycles Beijing”,簡稱“BBB”,是北京竹子自行車的英文縮寫。
BBB志愿者 李萌:用竹子做自行車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工作的空間在胡同,所以經常在胡同里騎車,就發(fā)現(xiàn)胡同里有很多廢棄的自行車,這些廢棄的自行車被扔在路邊,不再被人騎行了,因為經常淋雨,很多車的部件都銹掉了,所以當時做的事情,就是把兩個生銹的自行車,能用的部分組裝起來,變成一輛新的自行車。
【畫面】小羅子在裝車
【旁白】竹子自行車最關鍵的就是要選擇上好的毛竹,這些竹子大多來自浙江安吉,聽說那里竹林似海,是建設生態(tài)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典范。
波蘭志愿者米歇爾:這個理念非常好,試著去改變中國人的流動方式。
【畫面】外國志愿者制作竹子自行車
【旁白】毛竹、手工作坊、胡同、自行車,這些典型的中國元素疊加在一起很酷,吸引了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前來參與。
波蘭志愿者米歇爾:我覺得自行車很漂亮,我也覺得竹子很漂亮,所以這兩個東西在一起,我覺得最漂亮。
美國志愿者Caroline Scott:我有個朋友去年夏天來過這里,他回美國前就跟我說,你必須得到這兒來幫著做竹車架。
【畫面】騎行活動
【旁白】每逢周五,這些年輕人都會自發(fā)組成自行車隊,舉行城市騎行活動,去追逐自己心中的夢想。他們通過竹子自行車這個社交平臺,聚集在一起,共同創(chuàng)造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城市出行文化。
【字幕】中國 杭州 《微笑中國》拍攝
【畫面】杭州 閻雷騎著免費自行車弄堂穿梭 在路邊看戲
【旁白】“這座城市莊嚴秀麗,堪為世界城市之冠。這里名勝古跡之多,使人仿佛生活在天堂。”這是馬可·波羅對杭州的描述。我喜歡在陽光燦爛的午后,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里,捕捉《微笑中國》的鏡頭,欣賞和記錄這座微笑中城市里生活的人們。
【畫面】閻雷在路邊看戲 鼓掌
【畫面】杭州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車。杭州地鐵、綠色公交車。西湖綠水青山,空氣清新。
【旁白】便捷的免費公共自行車也是我愛上這個城市的一個重要原因。杭州的公共交通與自行車換乘組合交通模式,改變了大量汽車族的出行方式,這種低碳綠色的交通模式解決了“最后一公里”問題,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
【畫面】“掃碼租車”騎車
【旁白】杭州每天有30萬輛公共自行車在運行,大家親切地稱它“小紅車”。它的使用十分方便,而且非常智能,你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下載客戶端,就能輕松完成。無論是杭州市民還是外來游客都能使用公共自行車?!井嬅妗渴忻窦坝慰万T自行車
【旁白】在中國,自行車的作用和意義正在發(fā)生變化。它既是交通工具,更代表了一種綠色低碳的環(huán)保理念和一種健身鍛煉的新型生活方式。我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理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領導人倡導的綠色發(fā)展觀,將給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人們經常說中國的發(fā)展是個“奇跡”,奇跡就是不可思議,難以實現(xiàn)。但在中國,奇跡,每天都在上演。
【畫面】北京、上海的高樓大廈繁華景象空鏡頭、摩登人士、各種時尚元素
【旁白】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經濟發(fā)展迅猛,變化日新月異。這種魔法般的變化讓我每次來中國都會覺得“陌生”。這就是讓我們這些外國人驚嘆不已的“中國速度”!
【畫面】蒸汽機火車與飛馳的高鐵對接
【旁白】 我喜歡火車,特別是蒸汽機火車。1985年,我曾經在山西大同拍攝過蒸汽機火車頭的照片。
【畫面】老照片特寫,
【背景聲】蒸汽機火車行進的聲音
【旁白】當年,我專門在前進3041號蒸汽機火車頭上拍攝過火車司機。這么多年過去了,不知他怎么樣了。
【字幕】原山西大同機車廠
【同期聲】閻雷在大同電力機車廠
閻雷:有鐵的味兒!我記得這個感覺!
閻雷:你好,這是我的作品。
畢思聰:這是您的作品?
大同市委副主任任軍:閻雷,你看當年,那個照片在哪兒呢?
畢思聰:我領著您去找。這個人,沒有印象!這個像咱們廠的廠房,當時的組裝廠房。這一張感覺像是鐵路的那個修車,鐵路修車的。這個人我有印象。不好確定。
【畫面】生產車間一群工人的一張懷舊照片,
【旁白】這種生產過程,我也只是小時候觀摩過
【畫面】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旁白】大同機車廠已更名為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今天,它已經成為中國中車旗下的核心企業(yè)。這里正在生產的高端大功率電機機車將出口歐洲,執(zhí)行“一帶一路”中歐班車的牽引運輸任務。
【畫面】閻雷在車間創(chuàng)作
【旁白】我喜歡拍攝中國,我喜歡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是那么熱情、友好,中國微笑一如既往。
【畫面】中國中車logo大樓 車間張主任辦公室
【旁白】我要尋找的火車司機最后沒有找到。這就是生活,不能總是如愿以償。我把這個美麗的瞬間,深深地收藏在我的記憶里。
【畫面】廢棄的機組 休止符淡黑
【旁白】歲月倥傯,蒸汽機車早已成為歷史,這里封存的是過去的一個時代。
【畫面】濟南飛馳而過的高鐵接到薛軍
【字幕】中國山東 濟南
【旁白】我聽說在山東濟南,也有一個鐵路工人,他和我照片上的主人公一樣,都是火車司機。他叫薛軍,三十年前,他從一名蒸汽機車司機開始,歷經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畫面】薛軍帶看蒸汽機車。上車
薛軍:這個火車就是當時我們開的,冒著黑煙,呼哧呼哧喘著粗氣,速度比較慢的那種蒸汽機。這個是制動器,操縱列車停車的。這就是爐門,開啟爐門把煤投到鍋爐里面,燃燒,變成蒸汽。
【畫面】蒸汽火車開動的資料鏡頭
薛軍: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當通過濟南站,(就會)看到有許多外國人,當時外國人比較少的,他們都拿出照相機來照,感覺挺稀奇,外國人對這個蒸汽機車還挺好奇。
【畫面】閻雷老照片
【旁白】對蒸汽火車感到好奇的不只是外國游客,還有我這樣的攝影師。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薛軍剛參加工作的那個年代,歐洲早已實現(xiàn)了鐵道電氣化,淘汰了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而中國還在大量使用蒸汽機車,看到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代的大家伙跑在鐵道線上,我不由新奇萬分。
【畫面】薛軍參觀博物館
【旁白】如今,薛軍已經圓了自己的火車夢,他的5本火車駕駛證被濟南鐵路局博物館收藏了,作為一名駕駛過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的火車司機,他內心覺得既自豪,又特別不可思議,中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催生出了太多的不可思議。
【畫面】薛軍高鐵出車前準備 高鐵運行
【旁白】從蒸汽機車的每小時60公里到高鐵的每小時300公里,所改變的不僅僅是速度。它象征著中國和平崛起的速度。與過去相比,人們有了更好的候車環(huán)境、乘車體驗。今天,中國高鐵已占全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一半,中國高鐵的運營速度和里程都是世界第一。
【畫面】閻雷坐在來杭州的高鐵上
【字幕】中國 杭州
【旁白】為了拍攝和出版新攝影集《微笑中國》,我再一次來到杭州。
【畫面】浙江大學繼續(xù)討論《微笑中國》
張?。何覀兘裉彀涯堖^來,主要是想討論一下,《微笑中國》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這張照片啊,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你看看就是嬉笑打鬧的瞬間,這個也是特別的幸福。
包玲玲:但是因為我們也考慮到,現(xiàn)在這個也是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大家都很關注老人的幸福感。這張呢,是一個老爺爺和他的,可能是孫子吧,在一起,然后就是笑得非常開心。中國人很講究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張照片又可以看出是一種,生命的延續(xù),微笑的延續(xù)。
張琛:插問一句,你有沒有拍過農民工的生活?
閻雷:噢 農民工。有一些,有一些照片。我按快門時,每張照片要講一個很對的、很友好的故事。
張?。翰贿^呢,我們的封面是選擇,多人的還是一
愛上中國·圓夢人的,這個可能是需要我們探討的。
閻雷:我覺得這個不錯的。拍了一萬多張照片吧,他的微笑特別好,所以呢,這張自己跳出來了,笑得很開心。
張?。汉⒆拥男θ菽?,特別的純真,有代表我們這個國家的希望,又特別能代表幸福的感覺,和對我們未來生活的一些憧憬和向往。
閻雷:這張照片會很成功的。
張琛:您就是一位很好的文化使者。
閻雷:大家在國外,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發(fā)展得特別快,可是他們還不明白是特別好的事情。他們還在批評,他們都不懂,我們不懂這個發(fā)展了特別好,對人民特別好。大家都很開心,因為比30年前好多得很,好多得多,大家都放松啊,開心啊 ,笑 ,我每個畫面里就是這個意思。
【畫面】閻雷街拍
【旁白】我的經歷告訴我,中國是自由的、安全的,這30多年里,我在中國從未遇到過任何人身傷害,也從未被偷盜或搶劫過。1986年前后,我曾經拍過一系列情侶照,我想用這些照片反映80年代中國人的思想解放,他們和我們歐洲人一樣善于情感表達。其中有一張就是在西湖邊上拍的。
閻雷:那時候兩個人抱在一起,是不允許的,特別勇敢,他們兩個在一起談戀愛,抱啊,是跟中國開放、跟中國變化有關系。哪兒都是灰灰的,只有這個樹開了花,這個雨傘上面也有花,那個小船呢,在那個樹的中間,是很和諧的,很美的。
【旁白】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很喜歡這贊美西湖的詩句。那盛開的桃花象征著春天的來臨,它暗示著中國社會正悄然發(fā)生著一場巨大的變革。
有趣的是,這張照片竟然引發(fā)了一位世界新聞攝影大獎得主,他就是我今天剛剛認識的新朋友,杭州《都市快報》攝影記者傅擁軍。
【畫面】閻雷與傅擁軍見面,在西湖邊的一棵樹
傅擁軍:你好,閻老師!你好,太巧了。這個蠻好的,這是我的照片。我一直在拍西湖。大概在2006年的時候,我看到一本雜志,就是你這西湖的照片。
閻雷:這張照片我非常喜歡,后來我每次到西湖邊,路過斷橋第十棵桃樹,到那邊我就拍。后來那棵樹拍拍拍大概拍了三年,拍了1000多張照片。我知道的,后來在攝界攝影,在荷賽獲獎,其實當時就是這棵樹、你的這張照片所引出來的構思。
【畫面】閻雷與傅擁軍交談
【旁白】傅擁軍跟我一樣,都是時代的記錄者,我們都在鏡頭中實現(xiàn)了自己夢想。
【畫面】《西湖邊上的一棵樹》第52屆荷賽(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獲獎作品
【旁白】西湖邊的那棵樹并沒有變化,但湖邊漫步的人卻在變,他們跟隨著時代在變。
【畫面】飛機降落,杭州機場
【旁白】當我還在杭州拍攝的時候,另一個法國人也來到了杭州。
【畫面】新聞畫面+同期聲:法國總統(tǒng)及各國元首來杭州
【字幕】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
【畫面】2016年的G20峰會在杭州召開,數(shù)十國的元首匯聚一堂,探討全球經濟合作
【旁白】全世界近30個國家的元首,7個國際組織領導人,5000名中外記者,首次匯聚美麗的西子湖畔,聆聽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聲音”和“中國方案”,美輪美奐的“中國故事”從這里傳遍全球。
【資料】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
習近平:20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開幕!(鼓掌)
(聲音)杭州是創(chuàng)新活力之城,電子商務蓬勃發(fā)展,在杭州點擊鼠標,聯(lián)通的是整個世界。
【畫面】從G20會場航拍轉到杭州城市,快遞員騎著小三輪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送貨
【旁白】這些騎著小三輪的“快遞小哥”,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里,為用戶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務,把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送進千家萬戶。快遞員的車輪加速了中國市場和消費模式的創(chuàng)新。
【字幕】物流派送點
【同期聲】申通快遞點門口開晨會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雙十一 量比較大,首先大家早上第一時間,根據(jù)你們那個大客戶的量,我們要采取一些人員的調整、安排。水淼,你今天云狐的量比較大,你先去把大客戶的拉進來。
【畫面】申通快遞員水淼在收件搬運
【旁白】這個叫水淼的年輕人來自河南,在杭州從事快遞行業(yè)已經四年了,他也有著自己的夢想。
【聲音】因為我是學物流管理的,我從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從事快遞。其實我一直想回去,在這邊做到三十多歲,不可能一直在外面漂泊,肯定是要回老家去的。開個飯店,跟我老婆兩個人,因為她喜歡這個,所以我一定要讓她做她喜歡做的事情。
【畫面】閻雷在申通
閻雷:你好,我在拍一個畫冊,是今天中國,還有微笑中國,你幫我看看嗎?可以的,好,你笑一下。
【畫面】快遞員水淼收快遞裝車,快遞車駛過廣告牌的場景
【旁白】“雙十一”是對中國電商物流行業(yè)的一場大考,千千萬萬個像水淼這樣的快遞員馬不停蹄地收發(fā)快遞,通過陸運和空運發(fā)往全國各地。
【畫面】飛機飛過快遞物流中心
【旁白】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和云計算為運轉中的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畫面】航拍阿里巴巴總部
【旁白】阿里巴巴這個名字充滿了神奇,但它不再是那個古老的阿拉伯神話,“芝麻開門”已經變成了馬云科技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版。
【畫面】閻雷在淘寶城拍照,閃出閻雷老照片 老照片標注拍攝時間地點
【旁白】聽說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出門絕不能不帶糧票。另外還有油票、布票、煤票、豆腐票、糖票等等,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都得憑票購買。今天,你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通過數(shù)字網絡,將世界各地的商品送進家門。創(chuàng)造奇跡的這個人,正是馬云。
【畫面】視頻資料,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敲響鐘聲
【字幕】2014年北京時間9月19日21∶30
【旁白】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鐘,正式登陸紐交所。如今,它已經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馬云:十五年前,沒有人相信我會站在這里,但我們的團隊讓這一切夢想成真。我們能夠幫助成千上萬的小企業(yè),創(chuàng)造成千上萬的就業(yè),小就是力量,小就是美好。
【畫面】阿里巴巴
【旁白】我不想神化阿里巴巴,在我眼中,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具體而真實的中國企業(yè)。馬云的創(chuàng)業(yè)史,就是一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歷史。馬云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中國人常常說的一個道理: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源泉,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動力。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開創(chuàng)越來越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畫面】法國 圖爾,閻雷家
陳穎(閻雷妻子):他以前的經歷是特別有傳奇色彩,讓我有聽不完的故事,每天說一點,每天說一點,都沒有重樣的,這是最吸引我的。
【畫面】閻雷抓蝴蝶網沖光 蝴蝶飛舞
【旁白】我喜歡抓蝴蝶,抓蝴蝶和拍照片一樣,都是捕捉一個美麗的瞬間。每一只蝴蝶都在編織著自己的故事,我希望中國這只蝴蝶能編織出一個個動人的東方故事,我要在那里和我的家人一起續(xù)寫我的中國夢。
【畫面】發(fā)展中的中國
【旁白】我喜歡拍攝中國,我喜歡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是那么熱情、友好,中國微笑一如既往。
【畫面】閻雷在各地采風、交流、拍攝
【旁白】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家始終讓我著迷,讓我一次次流連忘返。三十年前,它是我心中的夢,更是一個謎,我融入了這個巨變的國家和偉大的時代。三十年后,它依然是個謎,究竟是什么力量激發(fā)著這個古老的國度不斷地煥發(fā)青春,讓年輕人總是朝氣蓬勃,讓老人孩子總是幸福微笑,讓一切都充滿著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