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麗,吳鴻雁,張靜
(河南省開封市兒童醫(yī)院 1.感染科;2. PICU1;3.中醫(yī)科,河南 開封 475000)
重癥肺炎是臨床常見疾病,確診為重癥肺炎患兒臨床癥狀表現(xiàn)有呼吸系統(tǒng)癥狀外,還伴有呼吸衰竭等癥狀,由于重癥肺炎的臨床死亡率高,患兒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臨床治療重癥肺炎以采取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為主,治療初期抗生素使用不當,會導致患兒生存率無法提高[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對重癥肺炎患兒的臨床療效評價及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癥肺炎患兒10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法)和實驗組(給予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方法)。參照組患兒50 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3~12歲,中位數(shù)1.5 歲。實驗組患兒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3~12 歲,中位數(shù)1.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重癥肺炎患兒采用常規(guī)治療,具體用藥劑量為:靜脈滴注頭孢噻肟鈉,3次/d,2 g/次;靜脈滴注苯唑青霉素,4次/d,1 g/次;結合重癥肺炎患兒的實際病況,嚴重者可給予調整劑量至8 g/d;持續(xù)治療7 d[2]。實驗組重癥肺炎患兒采用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具體用藥劑量為:靜脈滴注美羅培南,每隔8 h給藥1次,500 g/次;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待病情緩解,即可調整為每隔12 h給藥1次,500 g/次;持續(xù)治療7 d[3]。
仔細觀察兩組重癥肺炎患兒的生命體征數(shù)值變化,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氣管插管情況、死亡情況、臨床療效、治療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經(jīng)治療后疾病癥狀均完全消失,相關體征指標均正常為治愈;經(jīng)治療后疾病癥狀顯效消失,相關體征指標基本恢復為顯效;經(jīng)治療后疾病癥狀稍有改善,相關體征指標稍有恢復為有效;經(jīng)治療后疾病癥狀無改善,更甚至加重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 ×100%。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中位年齡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 義。
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47/50),明顯高于參照組患兒的76%(38/50);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情況比較 例
實驗組患兒死亡率為2%(1/50),顯著低于參照組患兒的16%(8/50)(P<0.05);實驗組患兒氣管插管率為12%(6/50),明顯低于參照組患兒的 32%(16/50)(P<0.05);實驗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患兒(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相關情況比較
實驗組共發(fā)生3例不良反應,包括1例惡心、1例失眠和1例眩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3/50) ;參照組共發(fā)生10例不良反應,包括2例惡心、1例失眠、2例眩暈、1例嘔吐、3例皮疹和1例白細胞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10/50);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688,P=0.0412)。
小兒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多見,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導致病原菌發(fā)生耐藥,容易發(fā)生重癥肺炎。臨床多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以及心動過速等癥狀,甚至出現(xiàn)呼吸衰竭、心跳驟停和氣道梗阻的急診狀態(tài)。那么診斷為重癥肺炎患兒的病情有所加重的病因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主要病原體是病毒、支原體、細菌或混合感染,而近年來由于抗生素濫用問題日益嚴重,耐藥菌株的感染成為細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在小兒肺炎的早期,病情往往不容易被重視,一旦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重癥肺炎病勢的急劇加重從而危及患兒生命。常規(guī)升級療法在治療早期選擇效果比較溫和的抗生素,等病情進展惡化或等有關的輔助檢查結果確定后再使用廣譜的抗生素。這種常規(guī)的升級方法不能很快的控制細菌感染,還會造成浪費醫(yī)療物質的后果。
重癥肺炎是屬于肺炎特殊性綜合病癥,臨床病死率極高,并且需要采用特殊治療方法。若重癥肺炎患兒未能及時診斷及對癥治療,則患兒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4]。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是在治療初期就選用了最佳最光譜的抗生素,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迅速控制感染。待病情控制后,根據(jù)細菌學藥敏結果調整適宜的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是根據(jù)小兒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感染程度、藥敏資料和細菌流行狀況等因素提出的救助重癥感染的一種有效的抗感染治療方法[5]。
臨床以采用抗生素為重癥肺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是若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耐藥。因此,臨床需要結合細菌培養(yǎng)結果以及控制感染情況給予有效使用抗生素治療,從而有效降低耐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提高臨床療效[6]。早期給予重癥肺炎患兒采用碳青霉烯類降階梯療法可以降低細菌耐藥情況的發(fā)生。本次研究中給予實驗組患兒廣譜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類的美羅培南抗生素降階梯治療,通過有效阻滯細菌細胞壁合成從而起到抗菌作用,取得滿意結果。重癥肺炎患兒應用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可以有效避免不規(guī)范性使用抗菌藥的情況。給予重癥肺炎患兒初始治療時應嚴格遵循廣覆蓋原則[7]。
綜上所述,本研究遵循早期、覆蓋廣以及足量的原則,根據(jù)病原學結果與臨床反應分析結果,盡早的進行救治和調整。降階梯治療的應用可以減少不合理抗生素治療的比例,有效提高臨床治療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和氣管插管發(fā)生情況,并降低死亡率,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住院時間,避免了抗生素的濫用和醫(yī)療資源的浪費[8],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 用。
[1]何禮賢. 重癥感染降階梯抗菌治療策略的修正芻議[J]. 中華內科雜志 , 2015, 54(10): 827-830.
[2]尹維紅. 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探討[J]. 中國醫(yī)藥導刊 , 2017, 19(2): 163-164.
[3]李華, 劉暢. 抗生素降階梯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J]. 海南醫(yī)學 , 2016, 27(11): 1773-1775.
[4]田沁. 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重癥肺炎患兒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 2016, 21(6): 1038-1040.
[5]盤洪蘭. 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J]. 北方藥學 , 2013, 11(6): 30-31.
[6]郭義軍, 郝現(xiàn)偉, 張麗, 等. 高頻通氣聯(lián)合抗生素階梯療法對小兒重癥肺炎肺泡-動脈氧分壓差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 13(14): 80-83.
[7]涂志容. 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30例療效分析[J].感染、炎癥、修復, 2016, 17(4): 237-238.
[8]呂紅麗. 重癥肺炎抗生素降階梯療法的療效觀察[J]. 吉林醫(yī)學 , 2013, 34(27): 5551-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