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中華民族擁有著上千年的文化傳承,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為后來人提供了眾多的文化參考價值。如:河南淮陽太昊伏羲陵廟文化,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也為我們展現了濃厚的文化內涵。而且,就淮陽太昊陵而言,是我泱泱華夏歷史神話中的一個遠古時期的圣明帝王---伏羲的長眠之所,而伏羲的身份為百王先,位居三皇五帝之首,也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其中彰顯的文化內涵一直都是需要被借鑒的對象。本文則對淮陽太昊伏羲陵廟文化歷史建筑景觀特色進行解讀,在深入體會先人文化內涵的同時,對其中蘊含的文化和精神進行吸取,從而現如今的文化以及建筑體系提供幫助。
關鍵詞:淮陽太昊伏羲陵廟;文化歷史建筑;景觀特點
引言:太昊伏羲陵廟是我中華民族神圣的祭祖圣地,太昊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自然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陵”。由于其本身所具備的文化內涵以及建筑景觀特色,而被我國列為4A級景區(qū),也會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其中的文化歷史和建筑景觀不僅美妙絕倫,更是能夠為現如今的文化體系以及建筑領域提供巨大的幫助。而據資料顯示,太昊伏羲陵廟始建于春秋,占地面積約為875畝,是中國18大名陵之一。此外,據地方志記載,漢前有祠,宋建陵廟。以及據現代資料數據顯示,現存木構建筑為明正統(tǒng)十三年(即公元1448年)所建造,后經明、清兩代多次修葺。而且其陵墓與陵廟為一體式構建,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被后世稱贊不覺。所以,既然我們身為后人,自然要充分的吸取古人留給我們的龐大資產,文化內涵以及建筑經驗。
一、太昊伏羲陵簡介
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而且,具有中國十八名陵之冠“天下第一陵”之稱。其中不僅蘊含著眾多優(yōu)秀的歷史資料以及文化內涵,更有著先天八卦的內涵,其結構之獨特、規(guī)模之宏大、殿宇之巍峨皆盡前所未見,聞所未聞。在具體介紹上,太昊陵南北長北長750米,占地875畝,分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興建,也是我中華民族中帝王陵廟大規(guī)模宮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而全陵又有三殿、兩樓、兩廡、兩坊、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數十座建筑主要貫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如果把南北大門層層打開,可從南面第一道“午朝門”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號稱“十門相照”,巍峨壯觀。
二、太昊伏羲陵廟文化歷史建筑景觀特色
(一)太昊伏羲陵廟建筑結構整體
在進入太昊伏羲陵廟之后,首先看到的便是其整體的結構以及各建筑的錯落分布。而目前看到陵園內的建筑大多為明式建筑,而其整體結結構也與明代皇宮相似。據相關資料記載,太昊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歷經于漢代開始在陵前建祠,后經過歷代帝王不斷的擴建太昊陵,從而逐漸演變?yōu)闅v代帝王祭祖朝拜的重要場所。
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由于黃河的多次改道,導致太昊伏羲陵盡數被黃河水吞沒。而后,明英宗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在舊址廢墟之上將陵園重。所以,至今我們看到的建筑風格為明代建筑風格。而且,就算經過歷史的侵襲,改變了其原來的羊毛,其內涵以及重要意義也依舊存在,依舊是我中華民族祭祖朝拜的重要場所。此外,在其陵園的建筑中,無論是結構的細節(jié)處理還是其整體構建的完善性,其中蘊含的美觀性以及建筑經驗都為如今的建筑企業(yè)留下了龐大的歷史資產。
(二)太昊陵統(tǒng)天殿景觀特色
統(tǒng)天殿是太昊陵最主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太昊陵的核心所在、內涵所在。從外觀來看,獨特的建筑以及坐落位置使其成為太昊陵廟中軸線上最主要的建筑。而“統(tǒng)天殿”單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承載著諸多含義,如:“大哉乾元乃統(tǒng)天”、太昊伏羲氏一統(tǒng)天下、地位崇高無上等。而且,統(tǒng)天殿僅殿高就有近17米,大體面積為390平方米。而就建筑角度而言,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又稱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后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乃是我中華民族最高等級的建筑樣式。
而其內部的構造以及坐落位置也有著獨特含義,其中闊5間,進深3間。脊上中間三節(jié)彩釉陶樓,樓下有一小龕,龕內方框雕楷書“太昊伏羲殿”5字,兩邊配以獸馱葫蘆,騎馬武士(即二十八宿)。此外,在正門上也懸有:“伏羲蒼精,初造王業(yè),畫封結繩,以理海內”、“象天法地”、“斯文鼻祖”等木匠,而明間檐柱楹聯“華夏文明三始祖”、“淮陽伏羲第一人”,中間匾額書寫“寶笈開源,名跡久傳?!卑藗€大字,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徹筆。由此可見,太昊伏羲陵中蘊含的含義以及重要的文化歷史,而對應的建筑景觀特色亦是在雄厚的文化底蘊下開展的。所以,我們至今所見到的太昊伏羲陵存在的文化底蘊是集結了近上千年而形成的,也會是我們身為后人足以驕傲的文明和資本。
(三)剪枝公園
在太昊伏羲陵中,唯有剪枝公園(即太昊陵公園)中蘊含著特殊風景,也有著別具一格的風景景象。而當踏入太昊陵公園時,都會被獨特的松柏造型所吸引。在太昊陵中無論是動、植物還是建筑都是由松柏修建而成,不僅形象逼真,而呈現出的不同建筑物也會有著獨特的魅力,使人深陷其中且不能自拔。而且,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太昊陵公園內現有松柏造型200多棵,不僅為公園提供了別樣的魅力,也為公園提供了別樣的生氣。在具體的公園內,整個公園內部的松柏夾道,無論走勢、設計、聯系皆符合人的眾多心理活動,并引導人們在公園內去接觸或觀察到眾多的景觀特色。而且,在太昊陵公園內,充分的發(fā)揮一步一美景的特點,無論身處在公園的哪一個位置,都能夠欣賞到不一樣的美景。而松柏的修剪情況更是充分的發(fā)揮了展現出了太昊陵公園的景觀特色,彰顯出了別具一格的景觀特色。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我國淮陽縣太昊伏羲陵中,無論是文化歷史會還是建筑景觀特色,其中所具備的文化內涵還是建筑經驗都能夠為當今社會提供大量的啟發(fā)。而且,基于太昊伏羲陵自身的意義,除了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艷重彩的驚艷一筆,更是成為證明我中華民族起源的證明,也為每一位中華兒女提供了足以自傲的資本。
參考文獻:
[1]胡山華. 淮陽太昊陵匾額的裝飾形式與景觀價值[J]. 裝飾, 2015(5):138-139
[2]陳艷艷. 古韻新曲總關情--解讀現代文獻中淮陽擔經挑的文化內涵[J]. 創(chuàng)新科技, 2014(14):122-124
作者簡介:賈柯(1979,04-) 男,回族,河南周口市人,本科,博物館館員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古建筑、考古、民俗,主要從事:社會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