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烜
摘要:一個人的自信心是需要培養(yǎng)和創(chuàng)建的,天生有自信心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的自信,都是在不斷學習、生活、工作中鍛造出來的。孩子年齡小,心智處于成長發(fā)育期,正是培養(yǎng)自信的最佳階段。本文分析了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得出了如何促進孩子自信的辦法,同時對自信與自我感覺良好、自我驕傲等方面進行了區(qū)分。
關鍵詞:孩子;自信心;特征;方法;困難;自我感覺良好;驕傲
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時可以完整體現(xiàn)在自信心上,在幼兒教學工作中,把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作為重要目標,我們以和諧教育課程為途徑,開展了“我能行”的主題教育,意在通過教育引導幼兒在觀念上自信“我能行”,行為上表現(xiàn)“我能行”,情感上體驗“我能行”,以達到增加幼兒自信心想目標。為此我們針對幼兒自信心發(fā)展的狀況進行研討。
一、孩子不自信的常見特征
通過對許多幼兒的觀察與了解,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孩子或多或少存在著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過分依戀父母,用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懼怕陌生人。(2)上課時不敢或很少發(fā)言,不敢在班集體面前講話。回答問題時手足無措,聲音小。(3)不敢主動要求參加集體活動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戲。(4)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過程缺乏自信心,經(jīng)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師我做得對嗎?”“老師是不是這樣”?(5)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與別人相比,特別是被別人笑話。(6)不敢主動地與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縮、退避、獨處或獨自游戲。(7)缺乏主見,總是跟在能力強的小朋友后面,聽從他人的安排。(8)遇到問題,常常害怕、退縮,容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9)害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在活動時總是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活動,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難度的或有挑戰(zhàn)性的新活動。(10)在必須完成一件未曾做過的或看起來有一定難度的活動時,常常先說:“老師我不會的”、“老師幫幫我”。導致幼兒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過訪談調查,發(fā)現(xiàn)成人過度的包辦代替、過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評價、教育方法的不當,是造成幼兒自信不足的主要因素。
二、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方法
自信心與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尤其是幼兒自我評價水平密切相關,自我評價時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所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促進幼兒積極自我評價形成。(1)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就要給幼兒以鼓勵和肯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勵幼兒,“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毙睦韺W研究表明,人在激勵的條件下,其自身潛力的發(fā)揮是平時的2至3倍。教育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與激勵。因此,對于幼兒的任何進步都要給予熱烈的贊揚。正確的表揚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減少心理緊張。(2)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就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自信心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一種認識,幼兒時期正是各種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要想讓幼兒從自身獲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實力,成人就必須給幼兒以充分的信任,幫助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經(jīng)歷產(chǎn)生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識與評價。(3)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必須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一個人的自信心與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低,自信心越弱。4、要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就要增強幼兒的耐挫力和教給補償?shù)霓k法。
三、教會孩子正確面對困難
在學習和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怎樣評價自己,怎樣對待失敗,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不同結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正確分析孩子的情況,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應珍視孩子的努力,幫助孩子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要讓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只有不斷戰(zhàn)勝困難的人,才能進步。
自信心是一種動力,推動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片綠洲,散發(fā)著勃勃生機;自信心是一面風帆,鼓動理想之舟抵達勝利的彼岸。如果我們能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到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學方法教育孩子,那么將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并能為他們今后適應社會生活,在事業(yè)上不斷開拓進取,獲得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大人都害怕面對困難,何況年齡較小的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灌輸“困難無處不在,需要本人積極克服”的理念,多給孩子講一些名人歷盡困難,取得成就的故事,讓孩子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成功絕不會天上掉餡餅,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去攻克無數(shù)個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同時,家長和老師要多帶孩子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夏令營”、“冬令營”、“野外探險”等越野挑戰(zhàn)項目,從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參與能力。自己動手解決困難,遠比依賴別人,更能鍛煉孩子的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四、教導孩子正確辨別“自信”與“驕傲”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長、學校、老師幾方的共同努力,給孩子營造一種健康、陽光、向上的克服困難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從沒有信心——尋找信心——創(chuàng)建信心,成長為一個不怕困難,勇敢向前的好孩子。
在自信心創(chuàng)建過程中,因為孩子的心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有些孩子會走向“自我感覺良好”和“驕傲自滿”的境地,家長和老師要通過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從內心明白自信不是自滿,信心不是驕傲。當孩子克服每個困難,取得成績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要提醒孩子,千萬不可驕傲,而要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作風。
面對有些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老師要通過舉例子說明:自我感覺良好、驕傲自滿會害人的事例,警醒孩子,遇到容易的事情,也不能驕傲自滿。碰到與自己水平低的學生,更不能瞧不起別人,而要保持平常的謙虛心態(tài)。
自我感覺良好是一種盲目的自信,老師在學習、生活中要舉例子、打比方,用淺顯易懂的事例說明“自我感覺良好”的危害性,利用孩子喜歡看童話、漫畫、動畫、寓言等書籍和電視的特征,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孩子走進童話世界,從中自然而然感受到“驕傲自滿”害人的殘酷事實,樹立客觀、正確的“自信觀”,在恰當?shù)淖孕拍芰ο陆】党砷L、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