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蓓 楊廣榮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讀中體味《呼蘭河傳》詩歌一般的語言特點,并運用這樣的語言特點背誦文章相關段落,展開想象進行仿寫,在實踐運用中發(fā)展語感。
2.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會祖父的慈愛,在個性化閱讀及朗讀中發(fā)展思維。
3.學生透過文字想象出“我”和祖父在花園中生活的畫面,從而感受作者快樂自由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生在讀中體味《呼蘭河傳》詩歌一般的語言特點,并運用特點背誦文章相關段落,展開想象進行仿寫,在實踐運用中發(fā)展語感。
2.學生透過文字想象出“我”和祖父在花園中生活的畫面,從而感受作者快樂自由的心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由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師:第一次與繼紅小學的同學一起上課,為了更了解大家,許老師課前也向你們的班主任咨詢了咱們班同學的情況。老師給我發(fā)了一些照片,讓我更直接地了解大家。看這是哪位同學,來說說在做什么,當時心情怎樣?通過一張張照片我們回憶了童年生活中許多美好的經歷。照片真好,能直觀地呈現(xiàn)畫面。然而,世間有一種事物比照片還好,它不但能描述畫面,更能傳遞作者的情感。
生:是文字。
師:是呀,都說文字有溫度,今天我們一起透過文字,穿越時間的界限,用心去感受一個小女孩童年的快樂。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祖父的園子》。上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師:回家都預習課文了?那老師可要檢查預習效果,這段話有一個我們學過的多音字反復出現(xiàn),不太好讀。(課件: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先自己試著讀讀。
(生讀這段話。)
師:你根據(jù)不同語境選擇“種”的正確讀音,對以前的知識掌握得很好。
師:其實這段中還有一個多音字“溜”。 這是字典中對兩個讀音的解釋。(課件:liū形容某處桌面、地面光滑,平滑。liù用石灰、水泥等抹墻縫,堵、糊縫隙。)根據(jù)句子的意思,你覺得該讀幾聲?
生:我覺得應該是讀四聲,因為句子里溜平是一個動作。
師:難讀的句子我們讀好了,對我們理解課文有很多幫助。下面就請同學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文章寫了小蕭紅童年時和祖父在花園里做的事情和看到的漂亮的景物。
師:你根據(jù)什么知道文中小女孩是蕭紅?
生:書下邊寫的作者蕭紅,選自《呼蘭河傳》。
師:讀書很細致,書下注釋會告訴我們許多重要的信息。這篇課文就節(jié)選自蕭紅寫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蕭紅原名張乃瑩,而她的這本小說在寫法上和我們以往學的小說《楊子榮打虎》《肖飛買藥》都不太一樣,它有什么獨到之處呢?有一位中國的大作家曾這樣評價這篇小說——引讀(課件: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
三、從事件中感受快樂,初步體會語言特點
師:既然說它是敘事詩,那我們就先默讀課文,找找作者都寫了在花園中的哪些事情??梢园咽虑楦爬ǔ鰜?,如果好幾段文字都寫一件事情,那你就要概括出一個詞語,標注到相應段落最前面。也可以用詞語概括出來標注到書上。
生:第四自然段寫了戴草帽、拔草、栽花、種小白菜。
生:接著寫了鏟地、吃黃瓜。
生:追蜻蜓、采窩瓜花、 捉螞蚱。
生:最后寫澆菜 、睡覺。
師:你們都找到這些事情了嗎?(課件:10件事。)沒找到的補充完整。
師:找到了寫的事情,那作者又是怎樣用詩一般的語言來寫這些事的呢?來,我們讀讀這段文字體會一下。女生讀藍色的部分,男生讀紅色的部分。這樣的句式在以前學過的小說《楊子榮打虎》出現(xiàn)過嗎?有什么獨到之處?
生:后一句與前一句內容基本相同,押韻。
師:內容相似,字數(shù)也差不多,你發(fā)現(xiàn)了作者寫作的一個秘密。
師:讀起來有節(jié)奏??纯淳渥拥拈L度,你能發(fā)現(xiàn)為什么有節(jié)奏嗎?
師:是呀,靈活的短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像讀小詩歌似的。既然大家發(fā)現(xiàn)了句式的特點,那老師就幫大家把這段文字變成詩歌的形式排列起來,再一起讀一讀,感受這詩歌的節(jié)奏。
(生齊讀。)
師:誰能按這種語言特點,接著把它補充完整?(課件:祖父鏟地, ,祖父澆菜, 。)
師:就這樣讀著讀著,就讀出詩的韻味,讀著讀著就仿佛看到了一老一小在田間忙活的畫面。讀著讀著,你感受到作者此時的心情嗎?(板書:快樂。)其實小蕭紅在花園中能如此的快樂任性,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對,就是給了她無限寵愛縱容的祖父。文中有兩段文字寫得特別好,快來默讀這兩段,從哪能體會到祖父的愛?
生:我從祖父看“我”把韭菜拔了,留狗尾草也不生氣,還看著“我”笑,感覺到祖父愛“我”。
師:笑是對人物哪方面描寫?一共寫了幾次笑?
生:“笑”是對人物神態(tài)的描寫,一共三次寫到笑??梢姴还茏髡吒墒裁醋娓付加X得可愛。
師:三次笑的神態(tài)包含了祖父對作者的無限寵愛,還從哪體會到這份愛了?
生:我從祖父教育作者的語言看出祖父愛小蕭紅,一般犯錯誤后家長一定會批評孩子,可是祖父沒罵小蕭紅,還耐心講怎么分辨兩種東西。
師:是呀,不但沒生氣,還在逗自己的小孫女。語言的描寫的確體現(xiàn)了人物慈愛的特點。那聯(lián)系上文還從哪感受到祖父對蕭紅的愛?
生:祖父下種蕭紅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祖父也不批評她,任由她搗亂。從這些動作看出祖父愛她。
師:蕭紅的動作哪里是幫忙,就是添亂,祖父竟任由她胡鬧。
生:祖父鏟地,她也鏟地,夠不著鋤頭桿兒,祖父還把鋤頭桿拿下去讓她拿著鋤頭的頭亂勾。祖父給小蕭紅提供瞎鬧的玩具,可以看出祖父愛蕭紅。
師:同學們能運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細節(jié)描寫體會到祖父的特點就是非常的慈愛,真會學習。體會得這么到位,能把這段對話讀好嗎?班級推薦三名同學分角色讀這兩段。
(生分角色朗讀。其中祖父的速度稍快。)
師:其他同學對三個人的朗讀有什么評價嗎?
生:小蕭紅讀出了頑皮可愛,但祖父年歲大應該穩(wěn)重點,所以讀得要慢一些。
生:我感覺讀旁白的同學很流利,而且也有感情,讀蕭紅提示語的時候語速快,在讀祖父提示語的時候讀得就比較慢,符合人物身份。
師:看來你們已經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了。其實對話中作者回答祖父問話時的語氣并沒有寫,現(xiàn)在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她會以什么語氣回答祖父的問話呢?先填空,再以這種語氣試著讀一讀。但填空前要聯(lián)系上下文看看是否合理。
生:我(自信地)說:“谷子。”因為此時作者堅信這就是谷子,所以自信地說。
生:我(驕傲地)說:“谷子?!币驗槲矣X得我?guī)妥娓父闪诉@么多活,回答祖父問話的時候自然就很驕傲。(指導:結尾語調輕輕上揚, 來體現(xiàn)驕傲的語氣。)
生:我(調皮地)說:“谷子?!保ㄖ笇В赫Z速可以再快點。)
生:我(一本正經地)說:“是的?!保ㄖ笇В阂槐菊浀臅r候語速慢。)
生:我(理直氣壯地)說:“是的?!?/p>
生:我(疑惑地)說:“是的?!?/p>
師:大家都同意他的說法嗎?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
生:不同意,因為她后面都去拿證據(jù)了,說明此時蕭紅對這是谷子堅信不疑。
師:大家同意嗎?你帶著堅信不疑的語氣讀讀。
生:我(跺著腳)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币驗樽娓覆恍拧拔摇?,“我”就生氣了,所以跺著腳。
生:我(著急地)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p>
生:我(驕傲地)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找到證據(jù)了,所以“我”驕傲地說。
生:我(生氣地)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師:讀文時每個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讀出的味道也就各不相同。不論“我”是怎樣的語氣與祖父說話,祖父仍然慈愛地對“我”笑。有了這愛的包容,作者的童年才能如此快樂無拘無束。就像書中說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所以在她的世界里,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也都是自由自在的,在她眼中花園中的——一切都有活力,都有了無限的本領。
四、從景物中感受自由,積累運用語言
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花園中都有哪些靈動的景物構成了這幅風土畫。請大家默讀14~18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都看到哪些景物。請你用( )標畫出來。
生:作者看到太陽、天空、蚯蚓、蝙蝠。
師:蝙蝠、蚯蚓是真實看到了嗎?
生:沒看到,因為太亮了它們不敢出來。所以是作者想象出來的。
生:作者看到大樹、土墻、花、鳥、蟲子、倭瓜、黃瓜、玉米、蝴蝶、白云。
師:作者觀察得多仔細,從天空中的太陽到地面的大樹,從沒有生命的土墻,到扎根土地自由生長的植物,再到可以無拘無束自由飛翔的鳥蟲都被作者盡收眼底,描繪在這幅風土畫中。而且寫得也很有意思,自己先讀一讀第15自然段,說說作者哪里寫得好。
生:作者運用排比句也寫得很有韻律。
生:作者大膽想象把動物當人,這種擬人很生動,把景物都寫活了。
生:“愿意”這個詞用得好,把景物的自由都寫出來了。
師:作者這些寫作的秘密都被你們發(fā)現(xiàn)了。靈活的短句式排比讀著有詩歌的韻律,動植物當人來寫,很生動地體現(xiàn)了人的快樂情感。
師:我們也把它按照詩歌的形式排列,我們師生分組配合著讀一讀這段,把這種快樂自由的感覺送到文中。
(生配樂分4個小組、男、女生分句子讀文。)
師:相信這詩一樣的語言,自由的畫面,一定已經印在了同學們的腦海中了,去掉一部分文字,你記住了哪些畫面?
(生每人一句,背誦這段文字。)
師:根據(jù)這段文字的韻律,我們很快就記住了這些生動畫面,真正讓我們感受到這《呼蘭河傳》就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
師:既然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那畫中除了我們剛剛讀到的植物是自在隨性的,還有哪些動物、植物或者景物也是這樣逍遙的呢?聯(lián)系14~18段中的景物,都有什么來著?用上這個句式,你也展開想象,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畫面,再說給周圍同學聽聽。
生:花兒是自由的,愿意開就開,愿意睡就睡,若一朵花不開,也沒人管它。
生:鳥兒是自由的,愿意落在樹上就落,愿意飛走就飛走,若想吃谷子也沒人管它。
生:太陽愿意升起來就升起來,不愿意升起來也沒人管它。
生:白云也是自由的,愿意變成什么形狀就變成什么形狀,愿意變多大,就變多大。
生:蕭紅也是自由的,她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愿意躺在地上睡覺也沒人管她。
師:把同學們剛才說的連成完整的一段話。我們也用這靈活簡短的句式來作詩了!
五、在質疑中激發(fā)閱讀期待
師:我們剛剛跟隨作者在花園中經歷了童年趣事,看到了富有生命力的景物,其實作者真是借助這些事和景抒發(fā)自己快樂和自由的情感。正如作家茅盾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鄉(xiāng)土畫,其實這評價還有后半句話,那就是《呼蘭河傳》還是一段凄婉的歌謠。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寫的是童年快樂的事情,還能凄婉呢?
師: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嗎?
生:老師我知道,我讀過這本小說,最后寫到祖父死了,園子也荒蕪了,這里就體現(xiàn)了傷心,所以是凄婉的歌謠。
師:這位同學說了原因之一,到底為什么呢?帶著這個疑問請你走進《呼蘭河傳》吧。小說是要用閱歷去品讀,用時間去回味,相信將來的某一天,你讀完這本小說,又了解了蕭紅坎坷的一生,自然就能體會這句話中蘊含的情感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