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斯瑗
(山東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590)
音樂創(chuàng)作離不開對經典音樂的解析,聲樂演唱也同樣離不開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聲樂演唱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情感表達的藝術。聲樂演唱者需要通過自己的演唱將歌曲的豐富情感和深層含義表達出來。而作品分析便能夠幫助演唱者正確理解聲樂作品的深層含義和情感基調,進而體現(xiàn)聲樂演唱的獨特的藝術魅力。
演唱者需要根據(jù)自身的音色特點、生活經歷、知識水平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聲樂作品進行演唱,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和美感。如果演唱者缺少對歌曲的分析,選擇了與自身特點不相符的音樂作品,這樣不僅無法體現(xiàn)出聲樂作品的最佳效果,而且長期如此還會對自己的聲帶造成損傷;演唱者的性格特點對作品的選取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也要考慮自身性格特點進行選擇,才能在演唱中隨著歌曲的情感的變化來塑造人物特征和情感方向。
對聲樂作品的藝術特色分析能夠將歌曲中蘊含的獨特魅力表達出來。每個國家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音樂派別以及風格的不同使得聲樂作品的藝術特色有很大的差別。我國56個民族所處的地域以及文化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各自的演唱風格也各不相同。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音樂風格也不一樣,有的簡單明快、有的急促高昂、有的悲愴感人。因此聲樂演唱者只有先分析和把握作品的特色,才能更好的表達出作品所蘊含的內部情感和獨特魅力。
無論文學作品還是聲樂作品,它們的產生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卻又高于現(xiàn)實生活。每一個作品都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當代社會現(xiàn)狀和歷史特點的感悟。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分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對聲樂作品產生時社會背景的分析。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社會背景之下,所創(chuàng)作的聲樂作品的形式和風格各不相同,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也不相同。例如,我國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以表現(xiàn)愛國情懷以及奮勇反抗為主。而在新中國成立后,作品主要以歌頌社會主義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主;其次,對作者人生經歷的分析。聲樂作品的作者往往根據(jù)將自身經歷的情感賦予作品當中,通過音樂來表達情感和感悟。
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情感色彩的充分分析,有利于自身把握作品流露的情感。不同的聲樂作品的情感色彩也不相同,有的歡快活潑、有的莊嚴神圣、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悲痛哀傷,這些情感是作品最基礎的部分,只有充分了解作品的感情色彩,才能把握整個作品的主題和方向。聲樂作品中情感色彩的體現(xiàn)十分微妙,演唱者只有準確把握其感情基調,才能確定演唱過程中投入什么樣的感情,進而更好的體現(xiàn)作品表達的細膩情感,引起聆聽者的感情共鳴。
聲樂作品的內部結構和內部關系分析有助于演唱者了解作品各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和變化,以此了解哪里是過渡,哪里是高潮,哪里是轉折等。每首作品都必然包括開頭、過渡和結尾,這些部分的描寫內容和情感的處理方式都不同但又是相互關聯(lián)的,所以要通過這些不同的部分來展現(xiàn)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每一首聲樂作品不僅包括多種多樣的旋律和節(jié)奏,還包括豐富多樣的歌詞變化。聲樂演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二度創(chuàng)作,必須充分分析和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深度含義,才能在演唱過程中以聲表情,以情帶聲,做到聲情并茂的演唱。例如《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詞就極具感召力,通過歌詞號召著國民,影響著國民。聲樂演唱的魅力是通過聲音表達,而歌詞便是聲音的內涵。因此演唱一首歌曲,不僅要把握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還要對歌詞進行分析,只有兩者相互融合,才能體現(xiàn)出音樂的獨特魅力。
作品分析不僅僅是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專利,聲樂演唱者也需要作品分析來充分體會和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情感。通過本文對聲樂作品的挑選、藝術特色、創(chuàng)作背景、內部結構和內部關系以及歌詞句等六個方面的探討可以看出作品分析在聲樂演唱中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對聲樂作品進行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表達作品的情感和內涵,使聲樂演唱達到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