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芮慧強 圖/宏圖工作室
答:中國腹瀉病診療方案指出:患兒腹瀉的危險關鍵是脫水酸中毒,及時補水糾酸很重要。還要注意:有尿補鉀,驚跳補鈣和抽搐補鎂。此外,因為鋅入量不足,排泄又增加,鋅缺乏很是常見。所以,同時還要注意補鋅。目的有三個:①縮短腹瀉病程,加快粘膜修復。②降低腹瀉的嚴重度和脫水的危險。③連續(xù)補鋅2周左右,不但可以補充體內鋅的缺乏,還可以降低以后2~3個月內再發(fā)腹瀉的危險。
答:鋅制劑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是三種: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水劑)、甘草鋅(沖劑)和賴氨葡鋅顆粒(顆粒劑)。
答:先回避飲食,之后采用少量刺激治療,3個月后逐漸加量。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答:可觀察大便,如果僅有水樣便和嘔吐,但是精神狀況尚可,無發(fā)熱,家庭成員也無同類疾病,可暫時不給予抗生素,注意觀察;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有病情加重,便中出現白細胞或紅細胞,可再考慮給予抗生素。一般情況下,白細胞不超過5個,可暫時不給予抗生素。
答:真正有效的藥物比較少,報道稱阿米卡星或氨基糖甙類藥物有效,但在兒科臨床應用較少。如果應用抗生素治療2周后,仍無好轉,一定要考慮是否有其他疾病,如免疫力缺陷或特殊的疾病,是否有結核、炎癥性腸病。對于一般的、非侵襲性感染,建議抗生素不要超過7天。如單純的反復腹瀉,也要考慮是否存在過敏。
答:目前認為診斷的金標準還是C13呼氣試驗及組織學的檢查,如胃鏡組織學檢查、細菌學的培養(yǎng),糞便HP檢測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用于流行病學的篩查,血清查抗體的檢測,檢測出Ig-M陽性是有意義的,但僅有Ig-M陽性不能作為診斷現正感染的指征。
答:如果考慮乳糖不耐受,建議還是用不含乳糖的奶品。乳糖酶沒有特別的推薦,至于是否有效,目前文獻報道也較少。乳糖酶檢測的金指標為“氮呼氣”試驗。另外,一個方法是腸鏡取腸粘膜,或胃鏡取十二指腸粘膜做檢測,但均不推薦。
答:有資料顯示,思密達對侵襲性細菌感染是無效的,但是目前從臨床上看,還是有一定效果的。1歲以上孩子每次1/2袋,再大些的孩子可用每次1袋,足量應用效果會好些。
答:如果用過布拉氏酵母菌,可能便中會出現菌絲。有些是應用抗生素較雜,或者是家庭環(huán)境相關,可根據臨床情況選用制霉菌素。如果便檢沒有孢子,可先不給予治療。
答:可以從喂食氨基酸奶粉開始。
答:理論上認為是有效的,報告對過敏(濕疹)的預防比治療有效。
答:不建議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