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亮 王偉群 張桂霞 李大鵬 張 昆 楊宇軒
(佳木斯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屬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之一,其病理過程是由于冠狀動脈內硬化斑塊破裂致膠原纖維暴露,進而促使血小板黏附、激活和聚集,并經正反饋過程形成血栓,其結果是造成冠脈狹窄或閉塞〔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是目前被認為治療NSTEMI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優(yōu)點是可使閉塞血管快速開通,使缺血后心肌迅速實現(xiàn)再灌注〔2〕。盡管PCI可迅速恢復梗死心肌供血,但術后仍可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由于血小板激活、聚集過程依賴P2Y12受體,故P2Y12 受體拮抗劑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可作為PCI 術后藥物來防止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本實驗研究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對PCI治療NSTEMI患者血清IL-8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
1.1一般資料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的NSTEMI患者共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46~81(平均66.81)歲。納入標準:無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壓、惡性感染、嚴重心力衰竭或肝腎功能不全等病史。分為替格瑞洛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齡47~81歲,平均67歲)與氯吡格雷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齡46~80歲,平均66歲)。
1.2治療行PCI前,替格瑞洛組聯(lián)合給予負荷劑量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組聯(lián)合給予負荷劑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PCI后,替格瑞洛組聯(lián)合給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替格瑞洛90 mg(2次/d);氯吡格雷組聯(lián)合給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
1.3試劑及材料血小板聚集儀(賽科希德科技公司,北京);低溫離心機(貝克曼,美國);白細胞介素(IL)-8檢測試劑盒(博士德,武漢)。
1.4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常規(guī)空腹抽取靜脈血,離心后收集血清;將樣本血清和IL-8標準品分別加入96孔板中,37℃孵育60 min;盡量甩去孔板內液體,勿洗;然后分別加入IL-8一抗和生物素標記的二抗按試劑說明書孵育和處理;經顯色后用酶標儀讀取450 nm處吸光度值;利用標準曲線計算血清IL-8水平。
1.5血小板聚集率測定分別于PCI術前和術后24 h、7、14 d抽取靜脈血,離心進行血小板聚集率測定,所用誘聚劑為二磷酸腺苷(ADP,5 μmol/L)。
1.6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
2.1血清IL-8水平與PCI前比較,氯吡格雷組PCI后7、14 d的血清IL-8水平明顯降低,替格瑞洛組PCI后24 h、7、14 d的血清IL-8水平顯著降低(P<0.05)。替格瑞洛組PCI后7、14 d血清IL-8水平顯著低于氯吡格雷組(P<0.05)。見表1。
2.2血小板聚集率與PCI前比較,PCI后24 h、7、14 d兩組血小板聚集率顯著減低(P<0.05);以上3個時間點替格瑞洛組血小板聚集率顯著低于氯吡格雷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IL-8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與PCI前比較:1)P<0.05,2)P<0.01;與氯吡格雷組比較:3)P<0.05,4)P<0.01
ACS包括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NSTEMI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盡管目前ACS主要的治療策略是PCI,但由于PCI后患者可發(fā)生支架內血栓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故應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成為PCI術后常規(guī)治療手段。作為血小板P2Y12受體拮抗劑,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可通過抗血小板聚集及抗炎2種機制發(fā)揮治療作用〔3〕。劉曉剛等〔4〕報道,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均可明顯降低NSTEMI患者 PCI 術后炎癥因子IL-6水平,并且替格瑞洛的效果更加顯著。研究證實,IL-6及IL-8受體能調控心肌細胞表達黏附分子,促進心肌細胞與白細胞之間的黏附,從而加重心肌損傷,由此可見,IL-6的上調可參與ACS發(fā)展進程〔5〕。替格瑞洛除了抗血小板外,還可抑制紅細胞對腺苷的攝取,作為一種內源性抗炎物質,腺苷可通過多種途徑發(fā)揮心臟保護功能,如改善人類及大鼠缺血后心肌的收縮功能、降低組胺及緩激肽所致的微血管通透性、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細胞產生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6和IL-8、降低粒細胞與心肌細胞的黏附性并進而減少其細胞毒性〔6〕。由此可見,替格瑞洛抗炎作用可能部分的是通過腺苷介導的。
綜上,NSTEMI患者PCI后應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兩者均可經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和抗炎癥反應而控制NSTEMI發(fā)展,而替格瑞洛的效果更佳。
1張明亮,郭慶,殷實,等.替格瑞洛聯(lián)合替羅非班對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3):600-1.
2Gul M,Uslu N,Satilmisoglu H,etal.When should fQRS be evaluated as a noninvasive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with STEMI〔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15;20(2):200-1.
3劉先鋒,盧學春,范利.氯吡格雷抗血栓以外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1):92-4.
4劉曉剛,胡立群,劉玉峰,等.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9):789-91.
5Anderson DR,Poterucha JT,Mikuls TR,etal.IL-6 and its recepto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ytokine,2013;62(3):395-400.
6蔣激揚,劉發(fā).腺苷的抗炎作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8;14(S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