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姚 飛
上世紀80年代,自行車和公交車是呼和浩特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到了90年代,有了私家車但并不普遍。如今,在呼和浩特市的大街小巷,私家車隨處可見,公交線路越來越豐富,更有了能夠隨叫隨到的網約車。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智能出行已成為呼和浩特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私家車的普及讓騎自行車的人少了下來,但這幾年,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的出現(xiàn),又讓騎車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90后小伙劉耀陽是呼和浩特市第一批共享單車“小黃車”的用戶,因為操作簡單,又可隨取隨放,共享單車成為了小劉最喜歡的短途出行工具。“我上下班時間差不多省了15分鐘,也不用擔心停放丟失,非常方便?!眲⒁栒f。
一時間,小黃車、小藍車、摩拜單車等各種共享單車成為呼和浩特市街頭一道流動的風景,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提供了多一種選擇。
當人們還津津樂道共享單車的方便快捷時,共享汽車也緊隨其后出現(xiàn)在青城街頭。2017年8月,呼和浩特市民發(fā)現(xiàn)在東方銀座、自治區(qū)發(fā)改委等地方出現(xiàn)了標有共享汽車字樣的白色小汽車,很多年輕人都爭相體驗。只要在手機上下載APP,完成注冊認證,交付押金,便可以通過地圖選車租車。共享汽車之所以倍受青睞,是因為它作為新能源汽車,不光有經濟實惠、節(jié)能低碳等優(yōu)勢,與私家車相比,還能節(jié)省不少維修養(yǎng)護成本。
“到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的共享汽車將增加到1000輛,全方位覆蓋政府、商業(yè)中心、學校、賓館酒店、醫(yī)院和大型住宅小區(qū)。”內蒙古小哥出行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運營總監(jiān)龐上榮說。
以前,呼和浩特市的出租車還不那么容易打,尤其是遇到點急事越是打不上車,再逢上個刮風下雨的天兒,只能和人拼車走了。誰也沒想到,網約車的出現(xiàn)會讓打車一族輕點手指就能輕松打上車。
現(xiàn)在,很多呼和浩特市民手機里都有一款或幾款打車軟件,網約出行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陳斌是呼和浩特市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的部門經理,需要經常出差,以前打車沒少讓他頭疼。2013年,滴滴打車在呼和浩特市落地,陳斌便在手機上下載了APP,他在家便可提前約好車,還能隨時看到預約的出租車走到哪兒了。
網約車不光有出租車,還有快車、專車、順風車,乘客在網約車平臺發(fā)單成功后,就能看到司機的電話、車牌號碼等信息,方便聯(lián)系,也多一層安全保障。2017年9月7日,呼和浩特市首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正式頒發(fā),標志著呼和浩特市網約車市場步入了新的運營軌道。
2014年,一款名叫“掌上青城”的APP在市民中流行起來,通過這個軟件可以在手機上實時查詢全市100余條公交線路、3000多個站點、1300余輛公交車運行情況。
很多常坐公交車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你在等的這輛車,終于等來了,才發(fā)現(xiàn)沒帶零錢,再到處找人兌換。如今,在呼和浩特只要打開“掌上青城”,就能對自己選擇的公交車走到哪兒一目了然。從今年5月開始,呼和浩特市2138輛公交車實現(xiàn)了掃碼乘車全覆蓋,乘客只要打開微信,點擊“騰訊乘車碼”便可以掃碼付費。
“每天,通過微信掃碼乘車的大約有18萬次,乘客再也不需要為準備零錢犯愁了,也省去了IC卡充值的麻煩。對于公交收銀來說,也大大降低了紙幣硬幣清算、對賬結算成本?!焙艉秃铺厥泄豢偣綢C卡管理中心主任付文兵說。
除了傳統(tǒng)的公交車,2017年5月,呼和浩特市又開通了有“地面上的地鐵”之稱的BRT快速公交,全線覆蓋南二環(huán)快速路、科爾沁快速路、北二環(huán)快速路、西二環(huán)快速路62公里范圍,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