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江
厭學是小學生中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學生一旦厭學,就會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有一種說不出的苦悶感,甚至抵觸學習;同時,對教師和家長有逆反心理,有抵觸情緒;厭學的學生還常伴有品行問題,嚴重的會出現(xiàn)曠課、逃學等現(xiàn)象。厭學現(xiàn)象的存在,不僅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yè)和成長,而且也會嚴重阻礙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因此,消除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厭學現(xiàn)象,幫助學生克服厭學心理,就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本文就小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成因,從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其給出了相應對策。
一、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
1.學習目標不明確。有的學生自身學習動機不強,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學習只是為了應付家長或老師,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tài)在學?;烊兆?,又怎能快樂、又怎能愛學習,又怎能不厭學。有些學生智力低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太差,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成績不佳,他們感受不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樂,對學習感到乏味,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厭學。2.未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的科目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將無法快速的接受越來越多的學習任務,上課時不知道如何聽課,課后復習也不知道怎樣做。盡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績較差。
(二)家庭因素
1.要求過高。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要求與期望過高。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質、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過高的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家長只有在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適當?shù)囊?,才會使孩子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頭。2.溺愛。家長的聽之任之不重視。有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從來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有些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學習聽之任之。3.缺少關懷。有些家長由于過分埋頭于自己的事務,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既不督促也不檢查,任其發(fā)展,然而當孩子交上了極差的學習成績單時,他們就大發(fā)雷霆,不打即罵,結果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績,但對獲取好成績的過程、途徑則采取漠然的態(tài)度,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卻無能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鴨”般地伏案學習再學習,結果使得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
(三)學校因素
1.應試機制下的評價標準。一些學校對小學生評價的標準主要建立在分數(shù)的基礎上,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失去信心。2.過重的學習負擔。由于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重分數(shù)輕能力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使學生疲于應付題海戰(zhàn)術,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果,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產(chǎn)生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3.教師教育方法失當。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知識更新加快,使得有些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成績一直下滑。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學生知道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chǎn)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動力消失,產(chǎn)生厭學情緒。
二、小學生厭學的對策
(一)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
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特別是留守兒童,家長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質品,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多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好的苗頭及時解決,這樣可避免或減少孩子厭學、逃學問題的發(fā)生。不要等到事情發(fā)生了在怨天尤人,那將于事無補。
(二)加強家校聯(lián)系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做到聯(lián)手共管,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學校要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填寫家校交流記錄表、電話聯(lián)系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如何承受挫折,培養(yǎng)自控能力等。作為家長,要關心孩子平時的一些心理,生理上的變化,對孩子在家的行為舉止,多與學校老師交流。關心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與班主任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存在的問題。經(jīng)常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使得在思想上與學校保持一致。
(三)學校方面
培養(yǎng)學生興趣,疏解心理壓力。1.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滿足學生高層次需要。信心、期待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動機,增強信心,克服自卑,糾正厭學情緒。2.利用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向導,學習動機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它是學習的一種內部動機,因此,老師要有意識地科學地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3.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滿腔熱情關心學生。小學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單調死板、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枯燥無味的心理狀態(tài),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枯燥無味的負擔。因此,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采用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語言準確、生動、簡潔、形象、幽默、邏輯性強、重點突出,學生的大腦皮層就會興奮起來,注意力集中。老師還要經(jīng)常使用幻燈、投影、實驗、錄音、錄象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適當減少筆記和作業(yè)負擔,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如:學生偶爾答出一道題,提出一種見解,老師都應有意識的表揚,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傊W生厭學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人為因素長期的,多次的影響結果。消除學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農村孩子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更是中國農村的希望。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fā),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校安心學習,健康成長,走好人生每一步。
參考文獻:
[1]王博文;小學生厭學原因及其對策初探《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第3期
[2]岳煥芹;《農村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研究》;2012年4月3、周冰蘭;《小學生厭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