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行,素質(zhì)教育成為當今教育的主題,其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素質(zhì)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是其中的關鍵內(nèi)容。因此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應在正確把握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同時,致力于研究合理的教學方法,以期能夠使其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催化劑
一、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其所使用的教學模式通常為教師對相關知識進行全部時間的課堂講解,而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情況。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因此部分小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給予學生一定時間的自主學習時間。由于部分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整體把握能力欠佳,導致學生自學時間過長,而對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卻收效甚微。在對英語語言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其學習環(huán)境的質(zhì)量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準備期間,盡量將所選擇的素材同學生的生活實際、所布置的任務進行聯(lián)系,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在對新知識進行探究活動中,擁有正確的學習方向。
例如在對名詞的復數(sh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筆者通常會對學生提出“How many books are there?”,學生將會根據(jù)實際回答“Two books.”或者“One book.”。之后筆者會再次提問:“How much is this book?”,之后學生將會可能回答“Ten yuan.”。通過這種提問,筆者將會對可數(shù)名詞以及不可數(shù)名詞的相關概念進行講解,并舉例說明,如可數(shù)名詞包括tree、pen等,而不可數(shù)名詞包括people等。同時,通過該種提問方式,能夠?qū)⒉煌~對應數(shù)量的提問進行講解。之后,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所學過的名詞是否可數(shù)進行總結。
二、提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教授學生相關的英語知識,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的同時,注重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首先,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等進行充分的借鑒,對自身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及時的補充,對自己的教學技能進行提升。同時,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對當今教育領域當中所普及的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了解,并做到熟練運用,從而能夠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此期間,教師應對以往的工作進行深入回顧,對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掌握并及時改正,對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力爭在每次的總結當中,均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自我提升。
例如,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會對目前學生所關注的事情以及事物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將其納入到日常教學的素材當中。一般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car model、doll、football等興趣較為濃厚。因此,筆者在進行教學內(nèi)容安排期間,盡量將該類事物作為引出知識的橋梁,從而能夠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有著積極的幫助。
三、運用良好的評價方式提升學生自信
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研究的結果顯示,良好的評價方式有利于改變?nèi)藗兊男袨椋@對于小學英語教學同樣適用。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所做出的肯定的評價、對學生的進步予以合理的贊揚,將會使得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充滿能量。無論對處于何年齡段的人們而言,贊揚都是其進步的催化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進步進行重視,并對所進行的評價方式進行合理的改良。在實行傳統(tǒng)模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僅僅局限在“Good!”,無論對于進步較大或者進步較小的學生而言,無論是在口頭表揚或者是在作業(yè)批改的過程中,均簡單依靠這一單詞進行單一評價。久而久之,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學生的進步熱情,對探究能力的提升有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例如,筆者在對年齡較小的小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一般采用Small safflower的獎勵機制進行,即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視其進步程度的大小,給予其數(shù)量不等的小紅花進行獎勵。對于年齡相對較大的小學生而言,筆者通常會運用“You are a very smart boy/girl!”“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You did a good job!”等。
四、尊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個體差異
現(xiàn)階段,小學教育階段當中的每個班容量正處于逐步擴大的變化當中。在小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相對較為明顯。因此,教師應在對授課內(nèi)容進行準備的過程中,首先應對本班級內(nèi)學生的認知整體規(guī)律進行掌握,對其英語掌握程度進行了解,對每個學生的能力進行辨析,從而能夠最大限度的使得教學內(nèi)容能夠滿足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與此同時,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之上,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舞臺,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在保證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能夠?qū)W生的探究欲望進行有效的保護。
例如,在對be動詞的縮寫進行講解時,筆者會以hes、theyre、Im為例子,將其完成寫為he is、they are、I am,之后告訴學生縮寫的規(guī)律。對于探究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筆者將會以左右手作為例子,將兩手并在一起,代表兩單詞的縮寫,提升其記憶程度。
總而言之,強烈的探究欲望是小學生英語能力進步的階梯。因而廣大教師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提升其探究欲望,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