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萍
(福建省詔安第一中學 363500)
通過分析2017年全國Ⅰ卷的理綜試卷物理試題部分,發(fā)現(xiàn)物理部分是采用的“8222”的這種命題模式,而且這些試題也將物理課程標準的一些思想充分地體現(xiàn)了出來.整張卷子的試題,主要是將能力測試作為主導的,而且對于學生所學的一些基礎物理知識、基本的物理技能以及綜合應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了著重的考察,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且提高學生的物理計算能力,從而使得他們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得到提升.由此,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高考的物理試題有所掌握,教師需要將這樣的一些出題規(guī)則整理出來,并傳達給學生知道.接下來,本文以2017年高考全國卷1理綜物理試題為例,來探討應該如何把握住高考物理試題中的“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新”的基本規(guī)律.
首先可以來觀察一下選擇題,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選擇題所出現(xiàn)的變化是很大的,主要是它的知識點和題型出現(xiàn)了變化,以下面的一些題目為例.
2017年選擇題第一題是理綜卷第十四題,這個題目主要是考察學生對于動量守恒定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第十五題,則是考察了平拋運動;第十六題考查了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而且這一考察還是帶有著對比的性質.第十七題,為了考察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氘核聚變反應以及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而出了與其有關的通過結合核反應方程來考察學生的核能計算能力,而通過考察學生這方面的知識,便能夠看出,這道題的出題的本質目的,其實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這個時代的一個重大命題——能源問題,這道題目也是為了展示我國從以往的科技大國正在邁向科技強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使得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增強.
2017年選擇題的第十八題,這道題由以往的多選改為了單選,是本套試卷最大的一個變化,而且它放棄了以往所考察的有關交流電問題和天體運動的問題,主要是對電磁阻尼問題進行考察,整個題目是想要觀察學生對于電磁感應的理解..雖說發(fā)生了這樣的一些變化,但是整體來說還是難度適中.試題做出如此的變化,通過對比以往的一些卷子,便可以明白出題者的用意.整張物理試卷更加注重對于物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中的一些物理規(guī)律和思想的考察,做出這樣的改變,其本質是為讓學生明白,對于高中的物理學習,不能夠僅僅只是停留在原有的一些機械的記憶和生搬硬套上面.而是想要讓學生懂得,思維是最重要的,不僅要對一些基本物理概念進行分析理解,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對一些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歸納和探究.如此一來,才能夠在不知不覺間使得學生的拓展思維和物理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試卷的多選題的第一題是第十九題,對電流所形成的電場疊加問題進行了考察;而第二十題,則是考察了靜電場中的電勢變化以及電場力做功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是否弄懂了功與能量的問題;第二十一題,則是以一根細繩作為連接物體的載體,主要是對學生掌握動態(tài)平衡感的能力進行考察,總的來說,這個題目具有一定的難度,是一道很有區(qū)分度的題目.但是從整張試卷來看,還是不難看出其中的“保持穩(wěn)定且適度創(chuàng)新”這一特點.
眾所周知,高考的試卷不僅會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物理技能,還會對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有所考察.在新課改這一背景下面,要求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科學探究過程進行有效的體驗,而且還需要對科學研究方法進行了解,從而使得學生的物理思維習慣和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通過觀察整張物理試卷,可以發(fā)現(xiàn)在能力考察中,它所考察的內(nèi)容主要是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行了重點考察.就比如說實驗題二十二題,在這個實驗題中,主要是利用“自制滴水計時器”來對學生在運動學實驗中對于紙帶分析和數(shù)據(jù)處理的能力進行了重點考察.而在第二十三題這個實驗題中,則是通過對伏安特性曲線的分析作圖考查學生基本作圖能力以同時對有關電功率的計算能力進行了考察.這兩個實驗題在平時的練習中也會遇見,因此學生對此還是比較熟悉的,原本是送分題,但是由于題干設計比較新穎,需要學生自行進行實驗探究,最終考出的結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這就為我們接下來的教學敲響了警鐘,一定要引導學生注意貼近生活,強調(diào)自主探究.
觀察理綜物理試題的計算題,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個版塊,主要是圍繞著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發(fā)散的,在這些計算題中,它按照層層推進的分層梯度式設問,采用由淺入深和由難入易的規(guī)則,來讓學生解答一些物理計算題.之所以會采用這樣的出題方式,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解答問題的時候容易入手,然后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從而拾級而上.這樣一來,不論是哪個水平段的學生,都能夠有能做出來的題,使得他們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凸顯.而且,采用這樣的出題方式,能夠對學生的物理水平進行區(qū)分,從而對物理人才進行科學的選拔.
以第24題為例,在這一題中,主要是先向學生展示了太空飛船從進入大氣層再返還地球表面的一個物理過程,然后結合這一情境,出了以下的題目,主要是考察了有關機械能的計算、功能關系這兩個問題.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個問題是比較基礎的,而第二個問題雖說情境比較新穎,但是在做題的時候,由于已經(jīng)做了第一個問題,所以在此基礎上,學生也是比較容易下手的.第二個問題不僅是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考察,而且還對學生的細心與耐心進行了考察.
在這張卷子的第二十五題中,主要是關于單物體多過程的問題,主要是對學生所學的帶電粒子在電場以及重力場共存的狀態(tài)下的一個勻速運動問題進行了考察.通過分析教材,也能夠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物理問題并不復雜,而且它的解題思路也并不難發(fā)現(xiàn).只是說,在解答這個物理問題的時候,最大的障礙可能是有關這道題所需要的計算能力.在2017年的全國理綜卷子中,對于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進行了重點考察,而且對于學生的這種能力也考察的比較多,相關的試題也比較多.所以,學生只要掌握住基本的數(shù)學計算能力,以此作為出發(fā)點,來對粒子的運動進行仔細的分析,那么最后有關這個方面的得分必然也不會低.
總的來說,整個高考全國卷I理綜物理試題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選擇題的難度適中,實驗題比較貼近于現(xiàn)實生活,它的計算題雖然開放但是可控.所以,在整合了這樣的特征后,整張物理試卷所呈現(xiàn)的特征便是注意保持穩(wěn)定且適度創(chuàng)新、注意貼近生活且強調(diào)自主探究以及注意立足主干且突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