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特級教師)
師:難怪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你們都是小詩人。再考難一點,有沒有信心?
生:(齊)有。
師:變。(課件出示:拓展想象)隨風擺動的柳枝,那是春天的——
生:頭發(fā)。
師:長發(fā)飄飄,春姑娘的。
生:那是她的搖籃。
師:柳條變成春天的搖籃了,這個搖籃舒服還柔軟。
生:那是春天的梳子。
師:在給誰梳啊?給小河梳辮子啦。
生:那是春天的秋千。
生:那是春天的長裙。
生:那是春天的小船。
師:編得多美哦!再來一個“伸出墻外的紅杏”。一枝紅杏出墻來,紅彤彤的,那是春天的——
生:那是春天的皮鞋吧。
師:春天的皮鞋翹那么高,舞蹈演員的紅皮鞋?
生:對。
師:你是學芭蕾的吧?
生:以前是。
師:給她掌聲。
(全班齊鼓掌)
師:芭蕾舞演員一踢踢得老高老高的,紅舞鞋。我喜歡。
生:那是春天的臉蛋吧。
生:那是春天的旗幟。
師:紅杏就是春天的旗幟,代表春天來了。給他來點掌聲。再來“枝頭鳴叫的黃鸝”。黃鸝的聲音多動聽,那是春天的——
生:音樂。
生:那是春天的演奏師。
生:那是春天的歌曲。
生:那是春天的一朵花。
師:一朵花,那是會活動的花,那是會唱歌的花。
生:那是春姑娘的歌聲。
生:那是音樂。
師:那是春天的音樂?!半S風擺動的柳枝,那是春天的裙子吧。伸出墻外的紅杏,那是春天的笑臉吧。枝頭鳴叫的黃鸝,那是春天的歌聲吧。”三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詩。為什么你們能創(chuàng)作出詩來呢?因為你們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會打比方,比方是那么恰當、奇妙和美好。當你們會思考的時候,寫就水到渠成了。不信,我們就試著——(板書:仿寫)
生:(齊)仿寫。
師:仿照著寫一寫,試試看。(課件出示:秋天來了)“秋天來了,秋天來了,天氣漸漸涼了,大雁往南飛了,稻田一片金黃。”你們來寫“一片片黃葉從枝頭飄落,那是秋天的________”。在紙的反面,你們自己寫,我看誰寫得好。
師:這一組寫第二句“楓樹的葉子紅彤彤的,那是秋天的_______”。拿出筆來寫這一句。你們這組寫“果樹上掛滿了累累果實,那是秋天的______”。你們這組寫最后一句“秋天的雨水淅淅瀝瀝,那是秋天的______”。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開始!
(全班仿寫)
生:一片片黃葉從枝頭飄落,那是秋天的信號吧。
師:黃葉一飄,秋天來了。把這個“信號”換一個詞也可以?!澳鞘乔锾斓男偶伞?,大樹給大地寄信啦——秋天來啦!
生:一片片黃葉從枝頭飄落,那是秋天的蝴蝶吧。
師:多美的蝴蝶??!
生:楓樹的葉子紅彤彤的,那是秋天的旗幟吧。
師:我知道了秋天的旗幟是紅的,不是黃的,不像春天是綠的。
生:楓樹的葉子紅彤彤的,那是秋天的臉蛋吧。
師:秋天的臉蛋和春天的臉蛋是不一樣,秋天是紅的。
生:果樹上掛滿了累累果實,那是秋天的眼睛吧。
師:秋天的眼睛是蘋果、是梨子,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果樹上掛滿了累累果實,那是秋天的臉蛋吧。
師:秋天的臉蛋就像蘋果那樣紅紅的。
生:果樹上掛滿了累累果實,那是秋天的項鏈吧。
師:秋天的項鏈是橘子串起來的,是梨子連起來的。這個項鏈掛在脖子上多好,今天啃一口,明天啃一口。(生笑)我喜歡這個項鏈,我愿意掛。
生:秋天的雨水淅淅瀝瀝,那是秋天的琴聲吧。
師:秋天的琴聲不一樣呢!
生:秋天的雨水淅淅瀝瀝,那是秋天的眼睛吧。
師:秋天的眼睛?換一個詞是秋天的眼——
生:秋天的雨水淅淅瀝瀝,那是秋天的眼淚吧。
師:小姑娘看到秋天的雨水是眼淚,是傷情的。小伙子看到秋天的雨水是琴聲,是樂觀的。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秋天的雨水淅淅瀝瀝,那是秋天的汗水吧。
師:那是農(nóng)民伯伯掉落的汗水,這是勞動的汗水,這是最香的汗水。你是一個愛勞動的人,叫什么名字?
生:姜宇軒。
師:宇軒,我喜歡宇軒,因為他愛勞動,我就喜歡愛勞動的人。我喜歡這樣的汗水,因為這是勞動的汗水,這是勞動人民的汗水。
生:(齊)對。
師:琴聲我喜歡,眼淚我也喜歡,我更喜歡汗水,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杭州的小姑娘、杭州的小伙子怎么這么靈氣呢!告訴我是什么原因?
生:因為我們在動腦子。
生:因為我們在思考問題。
師:在思考。因為我們喝的是什么水?西湖的水。
師:所以就變成詩人了。真好!你看學了《找春天》就會找秋天了,就會仿寫了。寫作的更高境界不僅僅是仿寫——(板書:創(chuàng)寫)
生:(齊)創(chuàng)寫。
師:創(chuàng)造地寫,不模仿人家,這個要求更高了,有沒有信心?
生:(齊)有。
師:先看看人家的創(chuàng)寫。(課件出示:童詩《春天》)“風跑得直喘氣……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師:你最喜歡哪一句?
生:花朵站在枝頭,看不見春天,就踮起腳尖,急著找。
生:風跑得直喘氣,向大家報告好消息。
師:你跑一圈看看,過來告訴大家什么來了?
生:(邊喘氣邊說)春天來了。
師:你就是“春風”。
生:我喜歡“自己不知道是春天”。
師:“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泵罉O了!
師:風活了,花也變成人了,還知道自己就是春天。這就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再看一首。(課件出示《三月雨》)“三月雨,甜蜜蜜。春筍喝飽了,一使勁兒,拱破了地皮。過路的孩子喊:媽媽快瞧,地上長了一支筆!”我改了,改成“三月雨,甜蜜蜜……過路的孩子喊:媽媽快瞧,地上一個春筍”。你是喜歡“地上一個春筍”,還是喜歡“地上長了一支筆”?
生:春筍。
生:地上長了一支筆。
師:為什么喜歡“地上長了一支筆”?
生:因為好玩。
師:他把春筍比作什么?
生:筆。
師:把“春筍”比作“筆”。詩歌當中都有這樣巧妙的比喻。如果他說那是一個春筍就一點都不好玩,就不叫詩了。如果他說那是一支筆,就成了一首詩。要會打比方。不要直著說那是春筍,那是傻孩子說的?!澳鞘且恢ЧP”才是詩人說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做詩人,就要打比方,不能直著說。
師:我們再來看一首。(課件出示《秋風娃娃》)“秋風娃娃可真淘氣,悄悄地鉆進小樹林里。哎喲,害羞了,害羞了,它跟那綠葉兒親一親嘴,那綠葉兒變了,變成一枚枚——”什么?
生:(齊)金幣。
師:一親嘴就變成了金幣,好玩吧?
生:(齊)好玩。
師:這個詩人太厲害了,如果這樣變的話,你們家全是金幣了。對吧?
生:(齊)對。
師:“它把那金幣搖落一地,嘩啦嘩啦,然后又輕輕地把它們拋起,瞧,滿天飛起了金色的——”
生:(齊)蝴蝶。
師:哎喲,這金幣變成了蝴蝶,“一只一只,多么美麗!”。說來說去,都說的是那個樹葉,原來是綠的變成黃的,最后又從樹上落下來。如果說“秋風進去了,搖一搖綠葉,一會兒綠葉變黃了。再搖搖它,飄下來了?!蓖炅?。這是詩嗎?
生:(齊)不是。
師:那是大白話。說綠葉變成金幣,是詩人的想象,一搖還變成蝴蝶,那是美好的想象?,F(xiàn)在該考你們了。
(課件出示《雪花》)
師:雪花,可淘氣了——
生:雪花,可淘氣了。它把雪都鋪到了地上,人們開車都看不清路。
師:我們都聽出來你說的是大白話。要把地上的雪比作什么呢?
生:雪花,可淘氣了。滿地都是它的腳印。
師:有的像——
生:有的像小鹿的腳,有的像小猴的腳。
師:看到了嗎,一首詩來了。“雪花,可淘氣了。滿地都是它的腳印,有的是大象的腳印,有的是小鹿的腳印,有的是小猴子的腳印?!毖┗ㄌ詺獠惶詺??
生:(齊)淘氣。
師:一首詩誕生了,叫什么名字?
生:高子濤。
師:為高詩人來點掌聲。
(全班鼓掌)
生:雪花,可淘氣了。一會兒飄到那兒,一會兒飄到這兒,飄到了屋頂上。
師:飄到了屋頂上,屋頂上蓋了厚厚的雪,就像好玩的什么,能吃的什么?誰來比方一下?屋頂就像——
生:好吃的棉花糖。
生:雪花像是屋頂?shù)难┟弊?,白白的帽子?/p>
師:好玩,淘氣。還可以怎么說?
生:雪花,可淘氣了。它讓屋頂看起來像一個冰淇淋。
師:把屋頂變成了奶油蛋糕。把大樹變成了什么呢?
生:把大樹變成了冰淇淋。
師:把小草凍成了什么?亮晶晶的。
生:凍成了冰棍。
師:一首詩又誕生了!“雪花,可淘氣了。把屋頂變成了奶油蛋糕,把大樹變成了冰淇淋,把小草凍成了冰棍?!倍际呛贸缘模?/p>
師:再來說一說雪花怎么淘氣。
生:雪花,可淘氣了。它一握就沒了,真像一位神奇的魔術(shù)師!
師:“像一位神奇的魔術(shù)師”,它到哪里去了?
生:它一握就變成水了。
師:它一鉆到湖里,就變得無影無蹤。第一句詩“雪花,可淘氣了。像個魔術(shù)師,它鉆到湖里,就無影無蹤”,它到了山上,就把山頂變成了?
生:把山頂變成了一塊巧克力,白色巧克力。
師:白色的巧克力,把山包變成白色的饅頭。雪花淘氣,到水里去就沒有了,到山上就變成饅頭。再來一句,到麥田里,它就變成了——
生:麥子。
(生齊笑)
師:到麥田里,就把麥田變成了什么?
生:冰塊。
師:把麥田變成了厚厚的——棉被。呀,又是一首詩:“雪花是個魔術(shù)師,到了湖里就無影無蹤。到了山包,就把山包變成了大饅頭。到麥田,就把麥田變成了大棉被?!碧詺獠惶詺??
生:(齊)淘氣。
師:這節(jié)課我們作了有三首詩了吧。
生:(齊)有。
師:都是你們創(chuàng)作的,你們還能不能自己創(chuàng)作?
生:(齊)能。
師:我相信你們能。杭州的孩子咋這么厲害呢!我們的課要結(jié)束了,這首詩帶回家寫好不好?
生:(齊)好。
師:寫好了,把它交給你們的陳老師。讓陳老師把寫得好的寄給孫老師,寄給俺老孫,寄給我(師生同說)“齊天大圣”。你們叫我一聲——
生:(大聲齊)齊天大圣。
師:齊天小圣們,再見。
板書:
【點評】
一
在這節(jié)課上,孫老師跟學生的互動非常充分。他跟學生不斷地對話,使學生表現(xiàn)出對語文的理解、對作品的理解,很有智慧。另外,孫老師的這堂課上得氣氛很輕松、活潑,跟學生的對話也很機智。這是需要功夫的,跟學生對話需要隨機應(yīng)變。當然,我看到有些同學非常聰明、很有積累,問題回答得很精彩。那么孫老師呢?他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圍繞問題做出恰當?shù)幕卮?。這也是這堂課非常精彩的地方。在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應(yīng)該怎樣引導呢?孫老師分了三個層次,一種是叫念,一種是叫讀,還有一種是誦,朗誦。朗誦時他自己先示范,然后讓學生學著朗誦。我想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起草課程標準的時候,我?guī)状沃v到過這件事:我有件遺憾的事情,就是在小學、初中這四個學段里面提出的有感情朗讀。本來我很想把這段話改了:小學低年段有感情朗讀要達到什么目標?中年段達到什么目標?高年段以及到了初中怎么實現(xiàn)這個目標?有感情朗讀要分層次。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有難度,至少我自己還沒有充分實驗。在這個方面,孫老師給了我們許多啟發(fā)。
(華東師范大學巢宗祺)
二
孫老師這堂課有這么幾個亮點: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有組織結(jié)構(gòu)的課程。孫老師清楚自己的企圖是什么,一步步帶往他想要的教學理想模式。我們可以從課堂中看到他把要教什么寫在板書上告訴孩子,通常這樣的過程是在師訓的時候針對準老師來做的訓練。可是,孫老師在低年級孩童的課堂上一步步告訴他們要做什么,可見孩子們也能接受這樣的提醒,并且努力達到老師要求的目標。
第二,我覺得這是一堂循循善誘的好課。雖然孫老師有自己的企圖,但他還是透過非常適當?shù)囊龑В寣W生說出老師想要的東西。所以,這真的是要非常扎實的功底,因為學生冒出來的答案,每一個都可能是變化的。所以這一堂課我們永遠不知道學生下一個要說的是什么,永遠都是發(fā)展性的、多元性的,也可見老師的功底要非常深厚。
第三,我們看到非常多的變化,也就是非常有變化的教學方式。以朗讀來說,孫老師用了好多的朗讀方法。譬如說,他范讀,當然他的范讀是100分。不過我覺得這個范讀如果能放在最后,引導效果會更好。孫老師還運用到了接讀的方式,他讀一句,學生去讀一句。他還用表演的方式,讓孩子去表演出害羞的表情,再引導之后該怎么讀。然后他還有一個非常好玩的方法:自己讀錯,讓學生來說一說應(yīng)該怎么讀才對。在寫作方面,通常我們一堂課,一堂示范課,常常會發(fā)現(xiàn)時間不足。因為學生寫的時間非常短,孫老師在這堂課上真正讓學生寫的時間其實只有五分鐘。他用的方式就是每組分段寫,每組負責一段的任務(wù),一小句的任務(wù)。這樣,每一個人都可以集中思考。
最后,我要提的是孫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我發(fā)現(xiàn)他在課前用了五分鐘跟學生聊天。在這五分鐘里,學生已經(jīng)完全被眼前這位陌生又有點幽默感的老師吸引了,而之后他才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而且孫老師對學生的回答,隨時都能給予短短的評語。譬如說:我們聽到他一直不斷地贊美學生很棒,“你像詩人”“你是李太白之后”。當我們聽到一個“汗水”這樣的答案之后,孫老師竟然把那個孩子叫起來,給他一個特寫鏡頭。我想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非常大的鼓勵。他還用了一些游戲的方式,譬如說他故意裝得自己很笨的樣子說“老師都不會”,然后希望學生來幫助老師,救老師。
(臺灣 鄒敦憐)
三
孫老師的課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新二月花。
他的教法對我們通常的低年級語文教學往往以分析內(nèi)容為主線的那種課堂模式,是一個很大的顛覆。孫老師的課堂主線,并不是課堂內(nèi)容的分析,而是基本的語文能力,那也就是讀、思、寫。我認為這樣處理問題,對我們課堂教學的推進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性。讀思寫瞄準的其實也就是我們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我們能不能更多地從關(guān)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入手,從注重課文內(nèi)容分析的這種傳統(tǒng)模式中間走出來呢?這是我們今天應(yīng)當思考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么是不是課文的內(nèi)容分析就不要了呢?不是的。
從孫雙金老師的這堂課里面我們可以看到,他有課文內(nèi)容分析。但是他的課文內(nèi)容分析是通過“思”,就是叫小朋友質(zhì)疑來啟發(fā)、來進入的,這個效果就完全不一樣。比如說,他找小朋友提問題,一個小朋友就提出“為什么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呢?”,那么,其實討論的就是課文內(nèi)容。可是他是要學生提問的,要學生質(zhì)疑的,然后是要學生自己討論來解決的。這種語文的課堂機智,我認為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