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璐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原始社會里,人類為了維持和延續(xù)生命的發(fā)展,勞動與生殖便成為最基本的社會活動,隨即這些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可以借此寄予情感的,反映生活內容的各種功能性舞蹈也應運而生。
最初,舞蹈的形態(tài)十分簡單,功能性也完全從人類生活、生產(chǎn)需求而來,而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產(chǎn)力的高度發(fā)展,人類不再只是追求舞蹈帶來的高水平的物質生活,轉而著眼于舞蹈可以帶給人類的精神享受。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被運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人類可以在跳舞、或者觀看舞蹈表演時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感受視覺上的饕鬄盛筵。
(一)第八屆“荷花獎”金獎作品《決勝千里》,是表現(xiàn)新時期信息化時代中軍旅舞蹈的代表性作品。舞蹈本是以具體動作相互組合而形成的藝術,而信息卻并不是真實存在的,有著非物質性,不可描繪性,但編導正是將科技的力量加以應用,在舞美、燈光的輔助下,給觀眾上演了信息化時代下的軍事戰(zhàn)爭,將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變?yōu)楝F(xiàn)實。
整部作品正是在舞臺聲、光、電的配合下完成,作品當中舞美燈光的變化萬千,演員造型的靈活多變,都給舞臺效果增添亮點,用極簡的舞臺營造出龐大的數(shù)字化戰(zhàn)爭氛圍;整齊劃一、剛勁有力的舞蹈動作,無論是模擬戰(zhàn)爭場面駕駛飛機劃破長空、亦或是模擬前線指揮沖鋒陷陣,干凈、果斷的動作張力十足,象征著數(shù)字化時代的速度與冷靜;全體演員身著有熒光勾勒線條的演出服,一個小小的站立放哨、目視前方的動作,一個手臂交錯相連,大家團結一致的動作,都讓觀眾為信息時代的到來而大為贊嘆,配合舞臺燈光、舞美、LED屏營造的神秘氛圍,讓本無處捕捉的數(shù)字流在現(xiàn)實空間顯現(xiàn)無疑……
(二)2012年央視春晚最美節(jié)目《雀之戀》,是傣族舞的經(jīng)典之作,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和青年舞者王迪攜手出演。相對于大家熟悉的,于1986年首演并且經(jīng)久不衰的舞蹈《雀之靈》而言,《雀之戀》則是升級版,科技力量與舞蹈融合,在舞蹈動作語匯、舞臺表演舞美、演員服飾包裝上都有了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
舞臺場景塑造上更是運用科技的手段來增添視覺沖擊。演出背景上LED大屏呈現(xiàn)濃郁的森林風貌,引領觀眾瞬間進入孔雀生活的場景,加之舞美燈光的配合,使整部作品處處透漏神秘的氛圍。而作品最后5秒鐘LED大屏中出現(xiàn)的孔雀開屏的動畫,也為整部作品的點睛之筆,兩個舞者相互支撐依偎,恰如其分的點出主題——雀之戀,使觀眾深深為之傾倒;而且在科技力量的輔佐下,運用LED技術創(chuàng)造出孔雀開屏的特效,為視覺效果錦上添花,創(chuàng)編出更符合現(xiàn)代欣賞理念、審美需求的,滿足當世人精神享受的舞蹈作品。
但們必須認清的的是:“所有的這些都是要為藝術的本體服務的,所有的這些手段都是作者表達的手段之一,是為內容服務、為作品添磚加瓦的小小組成部分,而并不是藝術的全部[1]?!?/p>
(一)打破舞蹈載體局限
當舞蹈這種本存在于肢體運動才形成的藝術離開了人的身體后,它還能稱作舞蹈么?舞蹈這種藝術最初與其他學科藝術的不同之處,正在于其藝術載體的與眾不同,在于其承載物質載體材料的不同。
最早出現(xiàn)的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這些藝術在其呈現(xiàn)方式上有著不同的物質材料載體。“繪畫是呈現(xiàn)在物體上,如古代的巖石、現(xiàn)代的紙張或畫布;雕塑呈現(xiàn)于泥土、土料或金屬材料上;音樂的一半是在木、銅等物體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中呈現(xiàn),而另一半則由人體局部發(fā)聲器官予以呈現(xiàn)[2]?!?/p>
(二)打破視覺審美疲勞
當人們以為科技只是改變了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使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提高時,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思想的極大解放,物質的極大豐富,而去追求新的精神需要。人們開始偏愛一時的精神享受,快節(jié)奏的享有,喜歡標新立異,喜歡視覺沖擊帶來的快感。
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對舞蹈以及其他藝術的表演形式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人們在感受科技力量帶來的視覺、聽覺震撼的同時,要避免出現(xiàn)一味追求外表形式的絢爛多姿,而忽視藝術本體價值內涵的弊端。藝術在形式上熱衷于科技化,這本沒什么問題,但要記住科技化只是用來為藝術表現(xiàn)服務的,它只是一種表現(xiàn)藝術的手段方法,更重要的是追求藝術本體價值的豐富性。
過分的把玩弄科技手段當作舞蹈等藝術的新的表演方式,往往會使一些遠離科技手段存在的、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被大家所淡漠和遺忘。我們要理性認識舞蹈與科技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深知科技只是用來為更好的傳遞舞蹈、更好的呈現(xiàn)舞蹈作品所服務的,正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讓人們重新認知舞蹈本體價值的重要性,而非借此鼓勵人們追求科技的發(fā)達所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
參考文獻:
[1]尖措太.在重復與排列中玩味—簡論科技、波普藝術與舞蹈[J].農村教育研究,2010(06).
[2]呂藝生.舞蹈美學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53.
[3]伊莎多拉鄧肯.鄧肯論舞蹈[M].九州出版社,200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