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俊賢
【摘要】按照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激起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就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權?!叭蝿镇寗咏虒W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通過營造民主平等氛圍,創(chuàng)設探究教學環(huán)境,小組合作探索,讓學生自主選擇操作,運用多種評價機制等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探索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任務驅動 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29-02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通過營造民主平等氛圍,創(chuàng)設探究教學環(huán)境,小組合作探索,讓學生自主選擇操作,運用多種評價機制等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探索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就“任務驅動”教學在信息技術課中的運用提出幾點看法:
一、轉變教師角色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提到:“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而獲得的。”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yōu)槎嘣處熞膊辉偈菍W生唯一的知識來源。因此,教師必須進行角色的轉變。“任務驅動式”應盡力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
二、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好的“任務”,應該適應不同的學生,并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發(fā)展?!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是要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知識,“任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任務”的設計至關重要,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任務”。
1.任務設計要有趣味性
“興趣可能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因此,“任務”設計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主觀愿望;以完成教學任務為最終目標。
2.任務設計要有層次感
“十個手指頭有長有短”,學生間信息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水平的高低差別較明顯。因此,在設計“任務”時,要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為基礎,充分考慮學生的現(xiàn)有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和興趣等。一般可按基本任務和提高任務或探索任務三種要求來設計:基本的任務要求明確,包含要學的新知識、新方法。教師出示具體樣例,學生可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只要學生能照著樣例做出來,就初步掌握了任務中所包含的新知識、新技能。這個基本任務一般是任務中較簡易,大家容易掌握和完成,而且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提高任務和探索任務在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增加難度,可以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也是為些學有余力的同學準備的有發(fā)揮空間的任務。通過不同層次“任務”,讓學生都有成就感。
3.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個別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的統(tǒng)一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以適當?shù)谋壤謩e設計出適合個別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任務”。協(xié)作學習以小組討論、協(xié)商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旨在通過學習個體間能力互補,利用群體的智慧,完善和深入學習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我讓學生用學過的word文本編輯知識,設計并制作一份以藝術節(jié)為主題的電子小報。學生可以獨立進行創(chuàng)作,也可以幾人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搜集資料,有的負責版面設計,共同完成這份作品。最后,制作出來的電子報刊各有特色。
4.任務設計要給學生留一點空白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爆F(xiàn)在的計算機有很強的人機交互功能,教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一些軟件的“幫助”功能,啟發(fā)他們去嘗試,去探究。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例如:進行powerpoint的綜合練習時,我讓學生設計制作一份小刊物,要求有插圖、有文本、有超鏈接等,其內容和版面完全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在見到這個“任務”后,都躍躍欲試、充滿了信心。因為這個任務沒有“框框”,可以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證明“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進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了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
[2]呂品,《什么是任務驅動》
[3]史春華,《信息技術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